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秋水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意象和意境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2-26 20:14 | 只看该作者
      (一)、张力——美国新批评家常用的诗歌分析术语,要数艾伦•泰特的“张力”,实质就是“意象”之义。根据他的解释,优秀诗歌的意义在于“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见到的字面意和隐喻意的完满结合。在一首诗中,最隐微而不易发现的言外之意与该诗题旨义之间并无冲突,前者不会使后者失去效用。”泰特看来,优秀诗歌的整全性就存在于抽象和具体、一般与个别有机结合的意象中。笔者以为,也就是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情绪,与诗歌借用的比喻等语言技巧所表达出的意象之间的指向是和谐、一致的,不会给人感觉矛盾,符合某一文化群体特有的文化审美习惯。
      “张力”这一术语还为别的新批评家用来描述诗歌中严肃与幽默、理智和情感间的平衡,以表达多种意象在诗中归于谐和,这与燕卜逊“矛盾应构成较大的统一体”颇为一致。张力也经常出现在目前网络汉诗的评点中,大多数诗友所指的“张力”,不仅包含上述意思,还指诗歌(语言)的想象力、引人回味的余味,意象之间的平衡。而这些不仅是指意象本身,还描述了意象构成之间的关系、意象向意境提升的方式。

◎不问路有多远/文:澄汁

从夜深人静出发
只带上影子,只带上她

不问路有多远
风和雨卷起袖子追赶而来

有许多话搁在胸口
用鸟儿的语言不断地对自己重复
心中的五百匹马在奔跑

咯得咯得

      《不问路有多远》的意境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鲜活的语言较好地吸引了读者,促使读者主动地构成了意象的画面感;每一节叙述上的不完整(或者说缺失、含混),形成了理解上的不完整和理解上的矛盾。但全篇3个画面之间的语言平衡处理的好,用思念她这个暗线索,串联为一体。言下之意在意象之后、意境之中,运用我们相隔的远距离和我的思念心情二者之间的矛盾,表达的含蓄而有感染力,文字给读者十足的张力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2-26 20:15 | 只看该作者
      (二)、“反讽”历史悠久,种类很多,如字面反讽指说话者或作者公开表达的意思不同于他实际意指的暗含意思;其次是结构反讽,通篇作品的结构有两重意思。用此反讽产生的效果是持续和累积性的,只依赖读者对作者讽刺意图的了解,这种意图作品中的人物或说话者本人是不知道的。
      新批评家在使用反讽时,甚至将其视为文学价值的一般标准。理查兹认为:径情直遂,并局限于某种单一情感的不算好诗。用委婉曲达、兼容并包、相反相成的反讽手法来组织创作冲动的才是好诗歌。受他的影响,布鲁克斯在《作为一种结构原则的反讽》中说:“语境对陈述语的明显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在这一深层的意义上,反讽就不仅是承认语境的压力。不怕反讽的攻击也就是语境具有稳定性,内部的压力得到平衡并且互相支持。这种稳定性就象弓形结构的稳定性,那些用来把石块拉向地面的力量,实际上却提供了支持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推力和反推力成为获得稳定性的手段。”这种诗歌回避明显的态度取向,以种种巧比妙喻的手法,宛转曲达地表现诗人的复杂情感。比如下面这首《无奈》,运用两个相矛盾的对象(乞丐和地球,静止和变化),反讽形成了含蓄的意味。

◎无奈/文:林海

乞丐在垃圾桶边站了半天
地球继续旋转

      在新批评那里,与反讽关系密切的是反论。反论指表面上自相矛盾或荒谬,但结果证明是很有意义的言论。假如一个反论的表达方式里有两个通常所谓的反义词时,这种表达方式就是所谓的矛盾修辞法。新批评将其运用范围扩大,甚至得出一种结论:诗歌语言就是反论语言。用这个观点来分析后面的《空白》,是确切不过的。标题《空白》首先就是一个结构性的反论设置,指代的是对过去某种生活的美好怀念。作者没有按照大多数人的思维,直接宣泄对逝去时光的赞美,而是通篇运用空白、与空白相反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并置对比,形成逻辑线索。运用矛盾修辞、假设概念等多种手法,形成了最后含混而动人的感染力、意境。
      同样的,《塔》也运用了反论的手法,但在运用反论时,侧重于语言的修辞、局部的结构,而不是整体结构。第一节设置了“不曾跪下”的反论,第二节相对于第一节向上的意象设置了“站立有时比跪下姿态更低”的叠加反论,推出“塔”意象的所指。叠加反论的运用,使诗歌充满内在的张力和向上的力量感,展示了语言技巧在诗歌意象形成上的重要作用。

◎塔/文:简明
  
不曾跪下,我们当中没有人这样卑微
把脑袋削尖,向上运动
捍卫古老的秩序
  
站立有时比跪下姿态更低
团结,并且向下用力
牢固我们浑然一体的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2-26 20:20 | 只看该作者
      (三)、“肌质”是新批评的另一个重要批评术语,指的是某种艺术品的表面特征与作品的结构相反。兰塞姆说:“一首诗歌是个有着局部肌质的逻辑结构。”指诗的局部丰润性,它由诗作特定的具体细节及手法,如特定的隐喻和意象组成;诗除局部肌质外,还有“逻辑结构”,作品的逻辑结构指的是作品的“理据”或作品的观念。前者是具体可感但不能释意的,逻辑结构则是诉诸于人的抽象把柄,能起到结构诗的材料并使诗歌成形的作用,它是可以释意的。兰塞姆使用“肌质”一词,可能是受《七型》的影响。他对诗歌作品所持的基本上都是二元论的观点,于尚理的同时并不忽略对作品“肌理细腻骨肉匀”的字质进行分析研究:“优秀的批评家试图对诗的结构和肌质加以考察和界定。假如他对诗的肌质无话可说,那么他就只不过是将诗视为散文而已。”这个观点与翁方纲的“穷形尽变”相似,说的是诗文具体而微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而言的,包括遣词造句、篇章结构的起转承合以及作品的声韵格律等种种技法。
      用肌质和逻辑结构这两个要点去看下面这首《空白》。这首诗歌的逻辑结构是一条贯穿全文的暗含线索,为了说明生命穷尽之后,其自身个体最终获得是空白的。这个道理对大家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在作者笔下不是直接说明,而是用多种暗喻,让读者去感受这种空白的气息,形成了抒情、说理的阅读趣味,最终被感染、认同。而这多种暗喻就形成了文字的肌质,或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行文要有血有肉、不枯燥。而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用多种暗喻、意象的组合去抒情说理,饱满的肌质会让人感受语言的魅力,脑海中形成意象、意境。
      这首诗歌语言和技巧上的运用应该说是比较高超的,如果从诗歌文化的哲学目的去审视,则略显颓废。中国诗歌历来讲究哀而不殇,《空白》的末节如果做适当修改,会更有价值:剩下的大片空白无法空得干净/我想等到冬天,叶子落尽了,结冰了/之后呢,春天又会在稻田上从容。

◎空  白/文:霜白

庄稼倒下,颗粒归仓
十月的田野几乎是忽然间
就空阔了

而蟋蟀们还在唱着从前的歌
而我还穿着夏天的那件短衫

这时的一阵风
比什么都透彻、明亮
所以一切更美,更凄凉

玉米收藏起来了,才叫粮食
故事停止了,才是记忆

剩下大片的空白无法空得干净
我想等到冬天,叶子落尽了,结冰了
就好了


      参考资料:
      《文学理论新编》                    陈传才、周文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典,文本诗学探索》              刘介民         宁夏人民出版社
      《文心雕龙与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汪洪章         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杜诗学》                        杨义           北京出版社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  徐卉、孙维     网上
       注:本文草成于2007年1月,后得到网上几位老师指点,修改于2016年8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8-2-27 12:48 | 只看该作者
精彩。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3-2 21: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远航诗友光临,斟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8-3-3 18:56 | 只看该作者
秋水编诗评错金錾银啊。赞一。
问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3-3 19:02 | 只看该作者
明烛江南 发表于 2018-3-3 18:56
秋水编诗评错金錾银啊。赞一。
问晚安!

感谢明诗友光临,斟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8-3-4 15:06 | 只看该作者
太专业了!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15:5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王编光临,斟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8-3-4 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6 18: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