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因为生活的反复而不断反复升华
李明春
一个人写一首诗容易。一辈子写诗,就是一种诗歌之道。就是一种如诗的大修炼。诗歌的日臻完善,就是一种诗歌之道的日趋完美。这需要不停的反复,不停的恪守。
文学艺术所描绘的是一种活的人,普通的人和一种自然的存在。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复兴一种被遗忘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主张思想自由,个性解放。
在我们诗歌的历史上,一种东西不被时代所接纳,要么是落伍的,那种东西是陈旧的。要么是超越的,那种东西是崭新的。在时代发展的反复中,落伍的,也许是被另一个新时代所抛弃的。超越的,也许又是被另一个新时代遗忘后又重新拾起的。
诗歌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一样都是重复的。
由于一种反复,在诗歌中,为了避免重复或者反复。一种细节,正是为了更加形象逼真,更加实现语言的陌生化。于是,就有了诗歌的深度意象和创新。也许,是由于一种生活的琐屑和渺小,人不可能超越眼前的一切而存在。
从人或物所处的背景,以及人与物的一言一行来表达,人与物在这个空间存在的状态。或悲或喜,或美或丑,获成功或失败,或低眉或抗争。也许表达的是一种天真无邪的童趣或者野趣所在。
精神状态的沉淀,是一种生命意识的刻意沉淀。只因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语象就是那些世间的一草一木,都是记录我们生生不息的生命史。才有了我们诗歌的低重心飞舞和歌吟。一次次在一种写实,在一种想象中,在一种理性的思考中,完成了我们诗意的存在。
面对我们生存的世界,有话可说,并且有话要说,而且要说得抒情,说得在理,说得有趣。这就是一种诗歌写作方式的诞生。或许是一种刺痛,或许是一种相遇,或许只是一种生命的在场意识,加入进了一种原生态的记录抒情,时空的片段,关注一个人的存在,一种意象的重组,就这样构成了诗歌人生的壮美画卷。
一种当下的状态,是一种原生态的强抒情。生命的规律和瑰丽,因一次次想象而存在,把断开的信息,或者缺失的信息加以补偿,每一次存在都是有血有肉的。自然的安宁,是人类的空灵所在。对于灵魂,一种当下的,不能回避的,正是需要正面迎接的,都是必须一一说出的。正是从黑暗走向一种空明辽阔,捕捉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
一种事物的本质,自然而然会逼视人的灵魂。一种深邃,一种孤独,一种守候,一种眺望,一种匆匆而过,一种枯萎,一种蓬勃,都把生命意识注入到一种刻骨铭心的诗意表白。诗,就这样诞生了。永远与语言的周边环境同眠共枕。诗歌,也许就是为了找到一种生命存在的必然真实感,旨在认清自己,摆脱困境,解救自己。
让一种智性的片断,在一种蓄意的拼合中,重组破碎镜像的完整。一种实写,一种意象的组合,一种强抒情,一种理性的沉淀,均可闪烁诗性的光芒。像太阳一样,永存一颗向上的,透明的心扉,照亮后来者的额头和背影,把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内心世界的祈祷,暗合耦合在一起。
一种灵巧的构思,取决于现有的语言材料。叙事与组合是一首诗的工艺,所在和诞生。牢牢抓住语言的周边环境,在现有的语言材料中,选择最能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部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牢牢把握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自身拓展开来,让自己成为向世界打开诗心的一扇窗口。
生活和观察,以及思考,是一种语素的准备。在一种精细处,表达人存在的一种心态,幸福,悲哀,渺小,肃穆,渴望,孤独,抗争,向往,善良,丑恶。
一首诗离不开写实,离不开意象的叠加,离不开语言的细节化,离不开联想。在一首诗中,苦难,慈悲,怜悯的缺失,便失去了一种思想的力量。内心的超越和升华,让我们如诗的朝圣,近乎一种宗教的洗礼。
感于虔诚遣花开,以笔焚香释慈怀。普度众生有真意,抱定终生不负栽。
在诗歌创作中,要克服一些语言的滥用。克服思想的,或者无思想的语言的焦虑。作者当下在场的写作,给诗歌增强了真实感。自我的展现,把自我滞留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中,完成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和还原。
生活经验不是一个人生存的诗歌流水账,是一个人对当下生活场中美的捕捉和哲学的思考。否则,矫饰也会成为一种有灵感的创造性想象或联想。诗歌创作,虽然不能留住别人的踪迹和生活,但可以留住自己的视野和思考。文质彬彬,作为一种诗之道,是一种节制,是一种内心和外界的和谐。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向上的,占领什么,怎么占领,这是诗歌创作的方向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