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来,何以谈所往
――读《祖籍北美的玉米》
王居明
玉米,在中国的粮食谱系五谷中是不存在的。在中国,五谷所指的是:稻,黍,稷,麦,豆。也就是今天口语的水稻,谷子(小米或黄米),高粱,麦子,豆子。据考证,玉米是在明朝从西域传入中国。在清乾隆年间得到普及种植。在今天,大西北或北方一些乡村的人们仍把玉米叫做:番米。
在秋收的时候,湖南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在扁担的两头挂两个空竹筐,挑在干净的肩上拍照,晒在朋友圈。说是挑谷子去。谷子主要是在江淮以北或西北地区种植。湖南以水稻种植为主。这个笑话,说明今天中国知识分子中绝大多数人都以小资生活自傲,在思想上是一榻糊涂!这种人,在危难面前,要么以死报国君,要么就去当汉奸。孔子云:“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在国门开放的今天,最可怕就是思想的大门没有打开!《祖籍北美的玉米》,初看到这个题目,我是惊叹的。在今天,能执着地对事实真相探究和追寻的诗人不多!倒是片段化自娱式自我诗性消费型的书写,占据诗坛。这首《祖籍北美的玉米》,就显的弥足珍贵!《祖籍北美的玉米》,是象征的,是隐喻的。在今天全球化的发展中,每一个民族都在面临一个容合和被容合。作为东方文化独立存在的中国,除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外,今天,我们是落后于西方国家!今天的西方文明,无非就是欧洲文明和以美为中心的北美文明。而中国为什么落后于西方,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回到这首《祖籍北美的玉米》,诗人对这个生长在中国并适应中国气候的玉米,这个名,作了确认性的命名!所谓命名,就是对真相的探究,追寻,以及确认,从而揭示现象或事件中被掩盖的假恶丑!修正是非的辨认向度。这种哲学的探究,是深刻的。
在物质十分充盈的今天,人们的是非观念也变的比较混乱。“五谷不分”的人太多,也多占据着话语权。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全球市场化的今天,要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的而最捷径的办法就是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清楚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和竞争。在思想上,必须克服那无用的固执!“承认不承认都是事实/黄皮肤的玉米 的确祖籍北美”。这句事实的叙述,无疑是惊醒的!今天,我们从世界上拿来的东西太多。多到我们没有时间思考和消化。多到直接麻痹这我们的意识和生活,以至于享乐主义盛行!这是被他文明吞噬的不幸信号。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农耕文化。“自立秋开始 她就要换上粗布外衣/用风的步频在田间行走/直到患上风湿 才抱着孙男嫡女/憩息在木板年画里”。这种幸福是苦涩的,也是无奈的心酸!鸦片战争,国门被打开。寻求民族进步的力量和呼声不断。民国代替了满清。新中国,我们却走入迷茫和混乱。“的确助长了秋天对锄头的误解”。那个要草不要苗的年代,在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历史惨痛的血迹未曾干去!面对生存,那些轻视者显现的是多么的幼稚。“元音的玉米 仅仅用斜体的矜持/就给了轻视者一头雾水的迷惘”
苦难,往往给人对真相的认可和确认。或者对真理坚定的崇敬。“丝毫不影响我正拔节的崇敬”。因为这是用苦难的历史和血的教训作基础的:“一想到飢饿年代 一株母性的玉米/曾解开斜襟的外衣为乡村哺乳”。正是这《祖籍北美的玉米》,在那个年代里,挽救了农村许多人的生命!这段历史,史料有着明确的记载。乡村也有历经者的口述。《祖籍北美的玉米》,柔和的语言,轻抚着苦难流血的岁月!诗人深情地拉着我们从历史的这端,走向历史的那端。把历史的残酷和无情看清!把是非的向度厘清。也让我看到一个诗人最基本的担当和诗歌书写责任!我向作者致敬!更向《祖籍北美的玉米》致敬!因为不知所来,何以谈所往!
2017.11.20.
附:
祖籍北美的玉米
袁文章
承认不承认都是事实
黄皮肤的玉米 的确祖籍北美
这多少让农历有些意外
在须根的乡村 一株玉米
和满口中原方言的高粱一样
极少有肤白的亲戚相互走动
自立秋开始 她就要换上粗布外衣
用风的步频在田间行走
直到患上风湿 才抱着孙男嫡女
憩息在木板年画里
没哟人探究 一株窈窕的玉米
为何要越洋过海远嫁东方
率直的乡村 也很难从粗糙的玉米团里
嚼出富有营养的国际主义成分
但她同飞鸟等高的豁达
的确助长了秋天对锄头的误解
也曾有夹杂着雨水的像素前来搭讪
元音的玉米 仅仅用斜体的矜持
就给了轻视者一头雾水的迷惘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正拔节的崇敬
一想到饥饿年代 一株目性的玉米
曾解开斜襟的外衣为乡村哺乳
我就觉得 空洞的腹腔里
真的呼啸着玉米的基因
2017.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