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面镜子》
——读韩庆成《历史无需修辞》
一面镜子
打开这组诗,历史宏大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滚滚车轮碾响大地。又仿佛咆哮的黄河奔涌。随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自远古走来的几位帝王……如果诗人仅仅只是让我们看看这几位帝王的沉浮,就是不如去翻翻史书,看看演义,野史。
我想触动诗人情怀的,一定是现实中的某种东西,才会让诗人在浩翰的历史汪洋中去寻找相类似的人事物。是的,当某一消息铺天盖地而起时,我也被触动了。但是诗人的敏感、胆识却让他大胆地找到突破口。这就是以史为镜,历史是一面镜子!
从诗的标题看,抓住历史,异常冷静地告诉我们,历史就是历史,不需要任何修辞。透过修辞二字,传递给我们的,要呈现的历史是真实的,真相的。开篇一句“序诗 历史会重演”让我们立即感受到诗人不是要讲述历史给我们,而是讲述现实再现历史中那一幕。只一句,冷静,沉着,没有丝毫多余的议论,真的是做到了不用修辞,却有气象万千。
纵观通篇,诗人气沉丹田,按住心中所有锋芒,用雕塑家的刀,把历史的巨制,青铜一样雕刻出来。那些历史,都是我们所熟悉的,都是有据可查的。但是看似诗人只是把他们一一罗列出来,实际上展现给我们的是一面面镜子。如果诗人只是让我们看到这些镜子,那不是诗人的目的。只有洞悉了现实风云的人,才能与史一气。那些呈现出来的帝王史,从夏启中的帝王,王莽,刘协,乾隆,袁世凯,光绪以及台湾的蒋经国,我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果诗人没有洞察现实的能力,绝不可能从浩渺的帝王史里找到这几位做代表,从而放出光来。但是历史的镜子照出了现实,历史真的在现实中重演了吗?无独有偶啊,这些帝王那么巧妙地扮演了现实中的某种各脚色。诗人精妙的选择,无不基于现实。
诗人手中的刻刀,一层层深入下去,刻划出一道道口子,独具匠心,堪称功力非凡。对几个帝王的解剖越深,对现实的体察就越清晰。每一刀,都直抵现实的要害。透过帝王们的兴衰,我们看到了这些镜子照见的现实。在这里不必过露地讲出来,相信读者会对号入座。从这里再一次体现了诗人的胆略和诗写的高超艺术。
诗中写袁世凯用了两节,袁离我们很近,仿佛昨天,袁在穿龙袍,通电讨伐,取消帝制。意味深远的是,“一个本应名垂青史的人,偏要往遗臭万年的路上走”,让人不得不感慨,历史和现实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啊。
诗人最经典的是对蒋经国的书写。为何不是他爹,而是他,只有读懂了蒋经国的最后岁月,才会读懂现实。诗人笔尖的涛天巨浪,却按在这“不要在他面前谈伟大/因为不配”13个字里面。从历史的镜子里,诗人看到的是民主,自由,法制。
最后的跋诗,与序诗相呼应,也是诗人对自己认知的高度肯定:历史不会回头!
2018.3.1
附原诗
历史无需修辞(微组)
韩庆成
序诗
历史会重演
夏启
上古三帝,尧禅位舜,舜禅位禹
这个禅让制,被禹的儿子终结了
他“攻益自取”——废了禹选定的继承人
史称夏启,在位九年,荒淫无度,病死。
王莽
公元四年,被朝廷加九锡。为制造盛世景象,派使者八人
到各地考察,回朝后称颂天下太平。继以重金收买周边小国
遣使归顺朝贺。王莽,遂成万民心中治国平天下的圣人
公元八年,逼太皇太后交出传国玉玺,接受汉室“禅让”,改国号为“新”
在中国历朝兵变民变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刘协
东汉末年,汉献帝好比日本天皇
是个象征性的皇帝。曹操为首相,掌实权,但不是民选的
在体制上,我们无法与这个邻国比
一千八百年前的刘协明白这一点
他“主动”让位,得以善终
乾隆
1796年2月9日,乾隆禅位嘉庆,大典上有一个插曲
看着用了六十年的玉玺,乾隆突然舍不得
他说今后军国大事仍由朕办,玉玺还是放我这儿吧
这可急坏了管事的大学士,玉玺不交,禅位岂非儿戏
于是大家连哄带劝,乾隆依依不舍,最后勉强答应
光绪
今年,是一个要变法的皇帝被砒霜毒死110周年
今年,也是这个皇帝变法103天后遭政变软禁120周年
今年,还是这个皇帝风光大婚及北洋水师成立130周年
他死前两年,名义上的他的帝国,开始预备“立宪”
但是来不及了。他死后四年,他的皇后宣布大清退出历史舞台
袁世凯(一)
1915年12月11日,1993名国民代表全票通过恢复帝制
第二天,袁世凯同意议会请求。又11天,着龙袍祭天
又两天,唐继尧蔡锷李烈钧这三个非国民代表
终于代表自己站了出来,向全国通电讨袁
次年3月22日,袁皇帝取消帝制。6月6日,满口尿骚味而死
袁世凯(二)
一个本应名垂青史的人
偏要往遗臭万年的路上走
蒋经国
不要在他面前谈伟大
因为不配
跋诗
历史不会回头
2018-2-27,海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