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境雄关天下奇
文/敖华
富源县境内的宣威岭,岭划滇黔。驻足峰顶,东望峰峦叠嶂、云雾缥缈,西望豁然开朗、日暖风轻。元代开筑胜境驿道。明代建万里亭,后改石虬亭;将关帝庙,改称石龙古寺;置“滇南胜境”坊,属古代西南地区最高级别的关隘牌坊;同时朝廷驻军,时称宣威关,后改胜境关。清代建关楼、驿馆,竖鬻琴碑。此境地势险要,人文厚重,自古享有“滇黔锁钥”“入滇第一关”“云南东大门”等盛誉。
滇南胜境,名不虚传。“咫尺辨阴晴,足见人情真冷暖;滇黔原唇齿,何须省界太分明”,难怪“滇南胜境”坊东面那对雄狮苔藓丛生,西面那对却满覆黄尘。原来,东太平洋的寒流与南太平洋的暖流在此缠绵邂逅,风面在山顶形成奇异的准静止锋,形成黔疆烟雨、滇域晴空的盛景,这正是“风雨判云贵”“雨师好黔,风伯好滇”的缘起,也是以“天”为界的凭据。
宣威岭,又名分草岭。暖流与寒流的博弈势均力敌,长期处于胶着状态,奇妙的景象便应运而生,东面的草倾向黔,西面的草倾向滇。草奇令人惊喜,而土奇又令人叫绝。关隘两侧的土色彩分明,黔土黑赭,滇土赤褐,好似张飞巧遇关羽。草与土的别致,正是以“地”为界的铁证。
驻足清风亭前,慢慢咀嚼酸和甜。亭中的鬻琴碑,背后隐藏着关于平彝县令钱塘人孙士寅的廉政故事。康熙年间,孙县令爱民如子,俸禄常常救济贫苦,卸任时两袖清风、囊空如洗,拒绝百姓捐助,变卖爱物古琴作为沿路盘缠,男女老少十里相送,牵衣握手,互诉衷肠,涕泪涟涟,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世人立碑怀念,教化官民。孙县令芳名远播,此碑被后人美称“香碑”。
万里亭是官商黎民的送别之所,因一对石龙盘桓于地,并自古演绎出一段动人的爱情传说,石龙美名在外,故该亭改为石虬亭,楹联美赞:古柏参天风声入座;虬龙伏地云气凌霄。旁侧的关帝庙也改为石龙古寺,熏染石龙的灵气,被列为平彝八景之一。相传,云南的一条雄龙和贵州的一条雌龙,因心仪胜境关的旖旎风光,就变成公子和公主到此处赏景,两人在亭前浪漫邂逅并一见钟情,二人缠缠绵绵、难舍难分。然而,双方互爱的同时,也各自爱着自己的故乡,都想把对方争取带回各自的家乡,不知不觉,雄鸡长鸣,结果犯了禁忌,二人法术不济,无法恢复原身返回龙宫,却变作了一对石龙。它们充满柔情蜜意,如胶似漆,缠绵拥抱,永不分离而又龙头分别朝向云南和贵州。双方交汇处,流出一股清澈神泉,情侣饮此泉白头偕老,官吏饮此泉步步高升,商贾饮此泉财源滚滚,学子饮此泉金榜题名,百姓饮此泉五谷丰登,牧人饮此泉牛肥马壮,将士饮此泉凯旋而归……如果说浪漫的爱情故事将您的心灵软化得一塌糊涂,那么清代才子李恩光的诗歌佳句“龙岂池中物,何来岗上眠。待到春雷发,乘时欲上天。” 又会令您雄心勃发、满怀壮志、豪情万丈,上进的决心不可阻挡!
漫步在古驿道,仿佛看到傅友德、杨升庵、徐霞客、孙士寅、林则徐、贺龙、闻一多等仁人志士在向我们走来,仿佛听到马蹄声、号令声、古琴声、吟诗声抵达我们的耳际,仿佛感受到平定云南、改土归流、驻军屯垦等政治风波在向我们袭来。
胜境关是认识云南的一道窗口,是富源县历史的一道缩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双璧合一。也难怪,1987年,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命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