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青春迷失——读上刊诗作《迷失的青春》
迷失的青春
文/楚楚!
校车很久没走这条路线了
因为市政府的修造大桥和水坝
又轮回到这条老路线上了
四月的春光似乎是全新的
校车沿着大堤下弯曲的凹凸不平的小路行使着
还能看见大堤外那高出来的杨柳青葱树稍
那是一处大堤下拐弯三角
两棵水杉树像座标一样还在那里站着
我的心一阵阵发怵
有多少个青春在这里死亡
有多少个二十岁在这里迷失
这个老刑场
我轻叹一口气,脸贴近玻璃回望渐行渐远的悲凉
20012年的一个冬天的早晨,天地冻得煞白,北风紧
一声枪响,杀人犯,强奸犯,盗窃犯张亚磊被处决了
我校的一个二十岁的男学生
生命终结在这个冰冷的早晨
那处老刑场,一处教育和家庭双败的结束
2018,4,11晚
本主题由 刘苏慧 于 2018-4-11 21:11 添加图标 推荐
由探索诗歌版块主持人大漠风沙王峰推荐,中国诗歌流派网《诗歌周刊》305期上刊作品
流派诗人楚楚这首《迷失的青春》于2018年4月11日发表在中国诗歌流派网探索诗歌版块,因为楚楚一直喜欢用粗体加大字号发帖,当时读帖,打开就有眼前一亮的清爽感。诗题《迷失的青春》没往下读文本的时候,以为是写作者本人的经历,所以带着好奇心开始读帖。开始的两小节:
校车很久没走这条路线了
因为市政府的修造大桥和水坝
又轮回到这条老路线上了
四月的春光似乎是全新的
校车沿着大堤下弯曲的凹凸不平的小路行使着
还能看见大堤外那高出来的杨柳青葱树稍
流畅的诗语,铺叙校车所走的路线,写下了观察到的四月春景。第三节,接着第二节的末句“还能看见大堤外那高出来的杨柳青葱树梢”往下写景,却是引起读者的好奇来了:
“那是一处大堤下拐弯三角
两棵水杉树像座标一样还在那里站着
我的心一阵阵发怵”
为什么“我的心一阵阵发怵”,带着疑问往下读,故事来了:
有多少个青春在这里死亡
有多少个二十岁在这里迷失
这个老刑场
这里是个老刑场。原来并不是关于作者自己的青春迷茫,而是作者看到这处景致,联想到所见闻的发生在这个老刑场里的故事。作者强调的是“有多少个青春在这里死亡/有多少个二十岁在这里迷失”。刑场里照常理,应该是一些十恶不赦的罪人,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是“青春”和“二十岁”呢。,再往下读,原来,这里曾经有一个“杀人犯,强奸犯,盗窃犯张亚磊被处决了”。对于这件过去了很久的事情,作者仍然满含痛惋和疑惑,见诗语:
“我校的一个二十岁的男学生
生命终结在这个冰冷的早晨
那处老刑场,一处教育和家庭双败的结束”
到 这里,诗歌结束了。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也许只是想倾诉在这个校车绕道的早晨,看到的景物所联想到的事件。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首诗作的更深刻的意义。但是诗歌的余氛那么沉重,不由得引发读者的思考:对于一个失足的青少年,最后的结局就是以一粒子弹来解决一个鲜活的生命这么简单吗?如果追溯这个生命的成长过程,造成这个结局,该问责于谁?是家庭,还是学校还是社会?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或许是笔误的“20012年”,也可以看做是这首作品的一个亮点。张亚磊的生命应该是结束于2012年,但是,如果这样的悲剧形成的原因不被引起重视,那么即使到20012年,这种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也还是会发生。
读完诗歌,由张亚磊的故事联想到了近些年,新闻媒体所报道过众所熟知的年轻的生命,如马加爵,药家鑫,白中杰,张超……,他们都那么年轻,甚至拥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可是,他们沦为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为什么?
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更不是教育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是一位母亲。庆幸的是,我不曾以出人头地为教育终端目的去强加给我的孩子,也不曾以为孩子是我十月怀胎的成果而自私地溺爱他,为他包办一切。我只知道,我没有能力为他锻造一方真空,那么就必须让他懂得和获得基本的生存常识和能力。
《 迷失的青春》做为一首诗歌,它的文本形成的技巧,语言的诗意,等属于文学范畴的内容,似乎并没有非常的独到之处,它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视角独特,在精神和思想层面表现深刻,无形中生出了它的现实意义。愿诗人楚楚的《迷失的青春》能像一枚炸弹,引起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层面的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