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语者
——简评胡弦的诗《讲古的人》
◎江苏哑石
与他的早期诗作相较,胡弦近些年的诗偏于理性(也有人称之为智性),颇像是在用文火慢炖称为人生经历之物。从表达手法上看,他的诗作走的是意象派的路子,力求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事物的“背面”,以及诗人内心丰富和复杂的情感。《讲古的人》一诗,即如此。
对上了些年岁,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来说,应会对胡弦这首诗中描述的讲古之人及场景有熟悉的亲切感。乡村的冬日,在讲古之人的口述中,被通红的炉火暖透的古传说里,就“连刀子进入人的心脏时,也不像杀戮,倒像是在派送安乐。”胡弦借助讲古人等意象,传递出了对乡村经历的怀念及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同时,从讲古之人的眼中,还能看到被炭火照亮的传承。一代代人,就像是在这种循环复述的故事中完成了生与死的更替。“要把你讲没了,真得很容易”。诗中所用意象准确、生动、凝练、典雅。
其次,该首诗的叙述语调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极为贴合,较为舒缓、少急促,就如一个娓娓道来的低语者。这种“低调”的写作方式,让胡弦在写每一首诗前,先要将多余的激情进行降温的冷处理。经过冷处理的文字,就变得像一味味中药,药力的释放缓慢,而非如西药般追求立竿见影。所以,读他的诗,不能心浮气躁,而应心平气和。
于心平气和中读他的本首诗,会有“时日缓慢,雪水嘀嗒,辛酸之物悄悄融化①”之感,隐约似能闻到其诗中烟缕般升腾的“槭树的苦涩气息②”。那些沉淀在记忆底层的乡村里的人和事,在此种沉香般的氛围中重新复活。如观老戏,在咿咿呀呀的唱腔中,像能看到有人在戏台之上“甩袖,念白,和低低的啜泣”③,渐觉“肉身更沉”,仿佛是“偷听了他太多的故事所致”。
此外,胡弦的诗还呈现出另一特征,即有时会故意模糊诗中一些意象的指向。这种不确定性,好处是可以有效扩大诗歌内部的张力,给读者以更为广阔的解读空间。但如用之不当,则易在“意”和“象”之间产生断裂,会造成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上出现不必要的障碍。
注:①为胡弦《记一个冬天》一诗中的句子。
②同上。
③为胡弦《啜泣》一诗中的句子。
2018/5/13 上午初稿
2018/5/16 上午修改
附录:
讲古的人
◎胡弦
讲古的人在炉火旁讲古,
椿树站在院子里,雪
落满了脖子。
到春天,椿树干枯,有人说,
那是偷听了太多的故事所致。
炉火通红,贯通了
故事中黑暗的关节,连刀子
也不再寒冷,进入人的心脏时,暖洋洋,
不像杀戮,倒像是在派送安乐。
少年们在雪中长大了,
春天,他们饮酒,嫖妓,进城打工,
最后,不知所踪。
要等上许多年,讲古的人才会说,
他的故事,一半来自师传,另一半
来自噩梦——每到冬天他就会
变成一个死者,唯有炉火
能把他重新拉回尘世。
“因为,人在世上的作为不过是
为了进入别人的梦。”他强调,
“那些杜撰的事,最后
都会有着落(我看到他眼里有一盆
炭火通红),比如你
现在活着,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死去过。
有个故事圈住你,你就
很难脱身。
但要把你讲没了,也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