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看历史,刁钻说古人
一本可以“解毒”的中国历史读本
探究被正史遮蔽的洋面下的冰山真貌
宗鲁迅惟妙惟肖,兼有李零之“文”、王小波之“武”
《旧山河》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书中以另类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见人之所未见,引领读者去思考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对当下带来的影响。
刘瑜在给《旧山河》写的序中说:“这是难得的不含三聚氰胺的中国历史。岂止无毒无害,里面还加了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在学历史的人中,刀尔登是少有的学进去又学出来的人。刀尔登能钻进浩渺的史料,又从里面钻出来,用反思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的波涛汹涌。”
刀尔登的文章好读,不单是因为道理澄明,还因为文字“筋道”。正如一件好衣服既要款式好,也要面料舒服,好的文章既要有道理,也要文字美。《旧山河》就是一件好衣服,文字精炼、寓意刁钻,可以说是刻薄得让人感觉酣畅淋漓。
刀尔登的文章是难得的不含三聚氰胺的中国历史,岂止无毒无害,里面还加了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完全没有时下愤青的燥热感,更没有当今文人们纷纷引以为豪的市井气,好像他所置身的环境对他的文风与思维方式毫无影响,似乎他不是“红旗下的蛋”。
——刘瑜(《民主的细节》作者)
刀尔登不按常规出牌,犹如他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且选题和角度都很刁,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
——徐晓(《半生为人》作者)
2作品目录编辑
序红旗未曾下过这只蛋
序红旗未曾下过这只蛋刘瑜中国历史我读得很少。当然最主要是由于懒散,但隐隐一直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中国史的写法——无论是古代的正史,还是当下的戏说——大多充斥着那种“皇上听了奸臣的谗言,杀害了忠臣,然后王朝就垮了”的脸谱式历史观。我不相信历史靠“忠”、“奸”二字可以得到解释,事实上我觉得“忠”、“……
鸿罹
清初的唐甄著过一本《潜书》,里面有篇《室语》,讲了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天晚上,他和家人围桌进食。唐甄说,这鱼味鲜,买时一定是活鱼。家人说,倒也不是,但买时鱼刚死未久,又天寒,所以新鲜。唐甄吃了几口,放下筷子,连声哀叹。家人问他为什么叹气,他说,一直有些心事,今天吃这鱼,忽然想起来,所以感叹。他的心事……
摸—烟—兔
这一篇是闲谈,没有专门的话题。有个朋友知道我在写和旧史沾点儿边的专栏,便误以为我真懂历史,问道:明末流民造反,天下流血,或可以明政残暴、仇恨山积来解释;唐政没那么糟糕,为什么唐末暴动的杀戮也那么惨呢?我哪里答得出,只好含混地说,也许各代都是那么乱杀的,只是有的记录多些,有的缺记了。人感知世界,最……
李贽的自由
一直想说几句,一直不知如何说的一位人物——李贽。李贽的书,胡乱读过一点点,每回掩卷之后,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他到底是什么主张?他是专唱反调的人,作风凌厉,令人佩服,一旦正面说话,似乎又无甚高论。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讨论中国传统的自由观,李贽为重要一环。确实,哪怕是在最好的监狱里,李贽也是最坏的囚犯……
有电报机的成吉思汗
“有电报机的成吉思汗”,是赫尔岑的一句著名谶言。我没有读过它所处的文章,又查不实这句话的上下文,但我想,无论上下文如何,无论将“成吉思汗”作为暴政之象征是否符合史实,这个短语都是意味深长的。欧洲自启蒙运动以来,多把成吉思汗当成暴君的代表,赫尔岑是俄罗斯人,想必更倾向于这种评价。成吉思汗杀人如麻,但……
怎么办
古代的一大政治神话,是以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天下”为何物,已经很暧昧了;“人心”云云,更是一笔糊涂账。《过秦论》之前,这个神话最孜孜不倦的宣传家则是孟子。孟子最爱讲的道理,就是仁者无敌,民意即天意。但真的是这样吗?所谓民意,真的天然地就能把自己表达为一种政治力量吗?别忘了,孟子书中的……
鲋人
还要说几句嵇康。清代的赵翼说:“东汉士大夫以气节相尚,故各奋死与之拄,虽湛宗灭族,有不顾焉。至唐则仅有一刘对策,恳切言之。明则刘瑾时,仅有韩文、蒋钦等数人;魏忠贤时,仅有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缪昌期、李应升、周顺昌等数人,其余干儿义子建生祠,颂九千岁者,且遍于缙绅,此亦可以观世变也。”赵翼是在借宦……
无名英雄
有个朋友,让我写一写明代的朱燮元。我说他有什么好写,不过是在苏州民变中,有人请发兵镇压,他说了一句“兵,所以御外寇者也”,不肯派兵而已,他别的事迹,后来带兵打仗之类,我又不清楚。朋友说,那你便写写苏州民变。我摇笔写道,孙隆到江南刮地皮,日常吃用之物,无不有税。万历二十九年六月初六这天,有个卖瓜的老头……
亚战争
顾炎武的高见之一,是在《日知录》里,谈起三国正始年间的风俗,有感而发的。那段话很有名,但我还是抄一下:“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三星期
《论语》编辑委员会成立的时候,孔子已死了好些年。《论语》中一些后来有争议的话,比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无友不如己者”等,倘孔子有机会亲自审阅,会不会有所删改,或添补上下文,或竟加上自注,“这是说他,不是说你”云?不得而知。但有一点,上下文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诗中名句……
一网不捞鱼
互联网初兴的时候,有老先生担心:如果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获得随便什么知识,长此以往,岂不要天下无渔民,弄得咱们没有皮皮虾吃?我宽慰他老人家说:才不会呢,有一些人,就算不上学,没互联网,一有机会,也要弃渔而农林牧副之,这种不安本业的人,原不必对他有什么指望;然而另一些,就像戏里萧桂英唱的,生在渔家,长在渔……
至今犹忆鲍敬言
坑儒易,埋葬思想难。压迫本身便是一种记录,证明曾有异端,令人恼火。现在的中年人,都有印象的,是小时候,从各种批判文集中,觇知还有那么多奇怪的人,想些奇怪的事。学术机构里的人,有图书馆可用,而对普通读者来说,孔孟的观点,要等到“评法批儒”才有机会了解。设想“文革”果然进行到底,孔孟的书销毁无遗,后人还……
躲不起
作为思想体系,儒家最让人想不通的,还不是对物理世界缺少兴趣,而是对生死问题没有自己的解释,或者附和风俗,或者是采自佛道。当年孔子(最近听说,他老人家的游迹,已经到了天安门了)被问及这个问题,拿“未知生,焉知死”的话来搪塞——其实孔子不会浮浅如此,或别有想法,不便宣布,也未可知。后世儒家,注意力一直放……
匹夫不可夺志
沈遴奇名气本来不大,幸有郑寒村写的一篇墓志铭,记他数事,常被史家拿来解释明遗民在大清的心态。其中一件,是沈遴奇喜欢预言天下大乱。有一次宿在别人家,半夜里忽然跃起,大叫大嚷,说兵打来了,炮声震天,战船蔽江而下。左邻右舍惊醒,还以为来了强盗,乱作一团,沈先生早已就枕酣睡。原来是一场梦。南宋亡于蒙元后,……
悖入悖出
一位朋友有个好职业,工程师,有个坏兴趣,读旧史。他读得比每个人都认真,每月总有几天,要兴叹九原,属怀千载,弄得自己没办法快活。近日读明末史事,又不高兴起来,因为他是心软的人,读到那些杀戮、破坏,各种野蛮残忍的事情,便修正自己以前的看法,转而认为,暴民难成大事,造反不是出路。我劝他说,读书的人,喜欢站……
贾谊吊屈原
谬托知己的好处,是能令死者不寂寞。屈原行吟泽畔,只有一位打鱼老头同他说话,怀沙之后,汨罗江水,笑纳春泪,洞庭湖鱼,餍饫角黍,都是托了他的福。往来凭吊的,把江岸踏平,特别是未仕的士子,去官的官员,羁旅的旅者,失恋的恋人,胸怀大志的志士,不杀伯仁的仁人,或失意而后,或得意之前,国而将去不去,家之半出半入……
数典忘祖
古代神话中的角色,往往越是晚出,事迹越丰富。比如女娲,在《楚辞》和《山海经》中出现时,还是平凡的神魔,到了《淮南子》,乃有补天的故事,到《风俗通》,就抟土造人了。神话本是文明初期的传说,但中国文人痛感于古史阙如,往往攘臂造之,这样,神话也就有了第二春。我对古史最早的印象,来源之一是一本叫《路史》的……
诗礼发冢
晋代学者皇甫谧最主张薄葬。他曾自订葬制,希望自己死后当天就埋掉,选不毛之地,挖一个卧榻大小的坑,不设棺椁,裹以粗席,把土一填了事。至于随葬品,平生之物一概不要,除了一本《孝经》。假若天不佑善人佑考古,如此简薄的皇甫谧墓忽然在明年发现了,要不要发掘呢?当然要,有《孝经》呀,正可与现存的西晋写本残卷对……
黄帝的子孙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开始确信真有黄帝这个人或部族。上古传说中从大禹到尧舜,再到五帝三皇,再到这个氏那个氏,再到女娲和盘古,这些不同体系里的巨人,从古史的迷雾中露出头颅,各有各的笑容。我猜想,先民最重要的事情,一个是打猎,一个是生小先民,再一个就是讲故事了。在有文字之前,能传下一些故事,已为极难,我们应……
知其不可而想之
按一些人的逻辑,司马迁是汉奸。因为他不喜欢本朝的政治,而不爱政府就是不爱国,不爱国就是汉奸,何况他又是汉代人。这位汉奸老先生,一肚皮的不合时宜。看他记田单,传刺客,其心竟不可问。只是大乱之后,记载阙失,他的心事,往往托寄非人。《刺客列传》中,专诸、豫让、聂政,不过是被雇用的死士,看不出别的高明来。……
救星魏忠贤
年轻时初读明史,最喜天启、崇祯二朝史事。为什么?热闹呀,阉党和东林,坏人和好人,打得鲜血淋漓,看得热血沸腾,涕泗横流(我那时喜欢躺着看书)。及稍长,转而最厌恶这段史事。为什么?其争很激烈,其所争很琐屑,所谓一文钱打破头者是也。魏忠贤是个很坏很坏的人。有人认为他的坏,一部分是手术后遗症,应予同情。我……
菜刀公孙弘
儒生做丞相,汉武帝时的公孙弘是第一人。可惜他的名声不太好,《史记》里说他“为人意忌,外宽内深”,意思是说他笑面虎,白天嘻嘻哈哈,晚上盘算别人。大家又说他希世用事,持禄保身,国家大事,毫无建树;还说他以“布被,食不重味,为天下先”,太虚伪。别的也还罢了。要知道古代中国,是圣人立的法度,完完美美的;然……
恶之华
《金瓶梅》的作者,通常称之为兰陵笑笑生的,到底是谁,没办法知道了。被疑为作者的,越来越多。明代嘉靖、万历间的大名士,陆续给添到黄名单里的,已有好几十位,过些年或将逾百。在当时,写书的人自然是不想暴露身份,但到了今天,假如这几十位才子于地下发现《金瓶梅》成了一本德高望重的名著,多半纷纷自称作者,打起著……
一日快活
北齐权臣和士开,曾经劝皇帝多玩乐,少操心国事,说:“自古帝王,尽为灰烬,尧、舜、桀、纣,竟复何异。陛下宜及少壮,恣意作乐,纵横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敌千年。国事分付大臣,何虑不办,无为自勤苦也。”奸臣说的话,当然是错的。但在那个时代,从正统的立场出发,要批倒批臭和士开,也不似想的那么容易。因为一旦话说……
性格决定命运
刘备死后,诸葛亮一心一意地在成都替刘氏看家。不到五年,他就坐不住了。如果允许对古人的心思胡乱猜度的话,我会想,诸葛亮不计成败地北伐,一大原因,是要回避皇帝刘禅。刘禅对诸葛亮又敬又怕,敬也罢了,这位相父智逾周公,自己的德才,怎么掂量也不及成王,能不“严惮之”?诸葛亮坐成都,刘禅吃也不敢吃,玩也不敢玩,……
知所炯戒
清代官经,最上心法是“多磕头,少说话”。所谓少说话,是连奉承话也不要胡乱多讲,因为人主和平民一样,也每用屁股思考,不妨把拍马屁想象为拍人家的脑袋,便知当慎之又慎了。明代嘉靖皇帝,去湖北探视父亲的陵寝,路过河南。时在河南做官的胡瓒宗写了一首迎驾的颂诗,若干年后被人告发,几乎兴成大狱。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寓禁于征
毁灭知识的乐趣,可能仅次于,甚至更强于获得知识的乐趣。人类出一个阿基米德,不知要攒多少好运气;要杀死一个,只需兵士之一击。有印刷术之前,古书都是抄本,能聚几百卷,便谓书城;东汉皇家聚书六千车,既是举国之力,又是多少代人的心血,至董卓乱后,王充收捡残卷,只得七十车。那些书烧的烧、扔的扔,或马踏为泥,或……
恨无王陵母
古人的道德冲突,往往表现为范畴冲突。如忠孝仁义,各具美妙,总有互相操戈的时候。如果父亲命儿子做害生不仁的事,儿子怎么办?东汉延笃曾写过一篇《仁孝论》,认为孝在仁先,孔子不是说嘛,“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三国曹植,则认为孝近仁远,各存功用,孝而能仁,斯为极美。这些话说来说去,都是糊涂账,好在古人对……
胡化
西晋时的江统,作过一篇《徙戎论》,倡议把早已迁入关中的外族人赶走,理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意思是,这些移民,难免会受欺负,又难免会生怨气,……
愚昧也是力量
陈德刺嘉庆案,朝廷不欲张扬其事,所以留下来的史料不多,不过,已经足够令人既悲且笑了。陈德是典型的城市贫民。他的父母,是一个叫松年的满人家里的奴仆。松年到山东青州海防上做小官,陈德一家跟去。到他三十来岁时,父母已都死了,他在山东找不到差事,回到京城,投靠堂姐过活。十年之内,他跟过工部的员外郎、侍卫,……
以己之恶,成人之美
自居为弱者的人,堕落最快。起初只是愤激不平,下一步就允许自己做各样的坏事,因为他觉得,反正自己是受了委屈的一方,做什么都情有可原。他自己纵容自己,便以为别人也同情他,而不知外界的舆论,和他那个小天地中的并不一样。当年汉朝对郅支单于确有不公道的地方,而郅支袭杀汉使,只是使后人对他的身死国灭,少了许多同……
莫入冤谷
陈胜、吴广,说过一句中学生都熟悉的话:“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按秦律,征发的兵士若不能克期到达戍地,都得处死。那么,假如九百戍卒中,没有陈、吴这样的人呢?他们或许会逃亡,或许,而且更为可能的,会赶到戍地去领死。这个判断,是否违反常识?老话说“除死无大事”,难道以死博生,不更符合常……
纣之不善
对咒骂的研究,不知心理学界又有什么新进展。按老传统,专擅咒骂的,是中年以上的女性,以为弱者的武器。这些年有了网络,才知新一代小伙子骂起人来,须眉不让巾帼,污秽尤远过之,未免为两千年中没有过的新局面。辨不清名物的原始人,相信咒骂可以对敌人造成实际的伤害。到了周武王伐商的时候,大家都是文明人了,宁愿打……
自己靠不住
教育的不平等,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让人人都受教育,一种是让人人都不受教育。第二个办法闻着馊,做起来却容易些,而且记性好的人都知道,它并不是不曾施行过。处于中间的,还有一种办法,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中,陶冶出精神的平等;只是在中国的传统中,并无高于人的别一种精神存在——“天”早先还有点高,后来也和人“……
一毛
孟子把力辟杨、墨作为一生的大事业。一方面,有想法而无体系的人,每需要辩论的对手,来澄清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们看稷下学宫的巨子,半是后世所谓的道家者流,便知当时异见的流行程度,已令正人君子忍无可忍。“异见”是从孟子的立场上说,他看到孔子的智慧被无知无识的人们冷落,杨、墨之言反倒充盈天下,气得死去活……
游刃
南朝颜延之写过组诗《五君咏》,歌咏“竹林七贤”中的五人,而把山涛和王戎排除在外。山涛和王戎都做到大官,位列三公;其中山涛圆滑,王戎贪吝,颜延之认为这二人不配与嵇阮为伍。作《竹林名士传》的袁宏对山涛的评语中,有一句是“游刃一世”,最是中肯。庄子写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的刀行走于骨肉之际,与物无碍,貌……
秀才,奴才,董其昌
谁说书生文弱?明代后期的江南书生,文武都不输人。学官下来考察,以前是屏息执敬,唱名序坐,后来则大呼小叫,寻朋唤友,任意座次。据一个叫伍袁萃的人回忆,如果有人得罪诸生,无论是官长还是乡绅,立遭群起而攻,文则编故事来骂人,武则攘袖出拳,显示一下南方之强。还有更厉害的,市井之人相争,常威胁说“我雇秀才打汝……
移羞做怒
某个美丽的傍晚,一位钻研心理学的朋友,占据着我最好的一把椅子,沐浴着唯一一束阳光,冥想了大约二十分钟。然后发问:“假如你做了太监,会怎么样?”我激动地把他从椅子上赶开——这便是常人的反应。对这类问题,我们必须反应激烈,最好是带些愤怒,以表明身心不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和那个大不韪的问题沾一点儿边。特……
吴三桂的信
吴三桂与李自成翻脸时,给被拘在北京的父亲吴襄写了一封“绝义书”,指责吴襄“隐忍偷生,甘心非义,既无孝宽御寇之才,复愧平原骂贼之勇。夫元直荏苒,为母罪人,王陵、赵苞二公,并著英烈。……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韦孝宽是北朝时的名将,平原指的是三国时的祢衡。信中提到的另几个人,徐庶为了母亲弃……
百姓不仁,亦以圣人为刍狗
王莽篡汉,几乎开创“恶劣的先例”。本来,士人也罢,儒生也罢,在权力中的角色,至多为辅弼,为师保,大如孔子,也不过人称素王;庖人便不治庖,自有草莽英雄取而代之,士人或强仕而死,或另投贤君,或退守其身,哪儿有图穷匕见,自己要做皇帝的,岂不破坏了合作关系?从这一方面说,后儒之喜欢骂王莽,也不无撇清自己之意……
果然名教罪人
钱名世是康熙四十二年的探花,他的诗文,在“出事”之前很有声名。他和年羹尧是同年,但并无特别的私交。年大将军凯旋,朝臣能攀得上交情的,都有颂诗,这是官场风俗,人都如此的。后来年羹尧奉旨自杀,雍正担心落下兔死狗烹之讥,乃大兴株连。雍正的脾气是,如果一件事自觉心虚,反要大叫大嚷,大操大办,以示理直气壮。钱……
生命在于运动
历代文祸,元朝最少。元人不耐文章,虽说“质胜文则野”,对文人来说,倒是多些活路。因为元代的中原人士一来思念前朝,二来进身无望,所作诗文,怨声一片,若赶上前宋后明,不知会生出多少事端。镇江人梁栋,宋末进士,入元后以遗民自任,躲在茅山当假道士。梁栋本来与一个叫莫仑的人相好,后来生了嫌隙,跑到官府那里告……
卿本贼人
水浒故事的流传有两个系统。咱们熟悉的《水浒传》,属于文人改造过的、适合出版、于世道人心暂无大碍的系统。不过,便是这本《水浒传》的读者,对那批好汉或逃犯,有自己心目中的座次,和书中的座次大不一样。鲁智深名列中品,读者倒喜欢。卢俊义是坐主席台的人,而读者不买账。自古已如此。明代有一种马吊牌(麻将的前身……
以师为吏
对秦始皇以及秦朝的政治,汉朝人斥之以“暴”——暴则暴矣,不过哪个王朝又不暴呢?在历史中,秦始皇的才略和武功,一直被赞颂;他的制度,一直被批评;他的焚书坑儒,一直被咒骂。我是“反秦派”,对秦朝的政治绝不喜欢;不过有时又想,如果秦朝的统治能够延续一两百年,在某些方面,说不定是好事。秦朝成于集权,亡于集……
彼此即是非
人对自己不满,多半要移怒于他人,所以北宋人平和,南宋人脾气就坏,盛唐人宽松,晚唐人就苛细。吴三桂在清代的名声何以如此不堪?若说是因为引满洲兵入关,则大家都是“本朝的人”,马不说驴脸长;若说是因为造反,而以遗民自任的人,也在骂吴三桂。我想,清初的人,尽管已输诚于清室,而且立刻做到忠心耿耿这一老习惯,但……
此一时彼一时
近日脑子乱。眼睛读袁崇焕事,心里总想起李陵。汉朝人毕竟是汉朝人。李陵投北,明里暗里,仍有替他辩护的人。汉武杀了李陵全家,他不肯回来。但我有时想,如果他回来,且不免于弃市,那么,长安的市民,会有什么反应?帝制下人民的生活,常受到君主个人事务的影响。鲁酒薄而邯郸围;先是因为武帝对一个女人的爱情,或者……
世风越俗,雅人过得越好
前面有文章曾经提到,齐国人因为长于经商,屡被各地的人攻击。是的,战国年间的齐人,名声并不很好。从吕尚建国那一天起,齐就以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为发家的秘诀;进而有管仲的改革,降低关税,为商人在旅途上建立接待站,有了这些方便,熙熙攘攘的逐利者,自然归之如流水了。商贸使齐国富饶,也使它受非议。除了反感……
生女必强撼
欧阳修给谢希孟的诗写序,其中有一句说她“不幸为女子”,如果给女性主义者读到,欧阳公又要有麻烦了。但欧阳修并非失言,只是在说实话。古代,女性一直有些倒霉,而若论倒大霉,则是从宋朝开始。宋代理学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能力,强且深远——早期的理学三巨头中,程颐不用说,有名言“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在;张载……
制造小人
阮大铖本来是东林党人,也曾名列《点将录》,绰号“没遮拦”。有人评他的毛病是器量褊浅,“几微得失见于颜面,急权势,善矜伐,悻悻然小丈夫也”。但在性格上,这只是缺陷,并非邪恶。那么,他是怎么进入《明史》的奸臣传,成为舆论公敌的呢?一半的原因,是他本人热衷权势,行径往往卑污;另一半的原因,他的对手左右着……
人心唯危
地域的话题,有时是危险的,有时是有趣的,尽管任何时候都是无聊的。肆口批评其他地方的人,既排遣心中多余的恶意,又可取悦自己的族群,自古是人们喜欢的娱乐。但对有些人来说,什么事情都会演成让人诧异的形态。明代中叶的大臣焦芳,对江西人的愤怒,几至常情难以测度。焦芳因为党附太监刘瑾,在明代名声很不好。其实……
皇帝也有可爱的
旧史中有趣的事不多,一旦遇到,哪里舍得再板起脸来读?如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若观其政,自然要皱眉头,若论其人,只好微笑。贪玩的年轻皇帝,代有其人,但花样百出如他这样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说前无古人,只成立一半。南朝刘宋的后废帝刘昱,在某些方面,可算明武宗的先鞭。单看这位小皇帝最后一天的日程,便知……
放纵的权利
历史爱好者喜欢的一个题目是:“你最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自己在想象中的身份。要是想当皇帝,清朝最适合你;要是做农民,哪个朝代都差不多。文人喜欢宋朝,士兵怀念晚唐或五代。如果想当宦官呢?这不太像个好志愿,不过,万一真有人心怀这样的抱负,我建议他回到明朝。对女性来说呢?不知道。……
打严嵩
少时看《打严嵩》,见白脸红裤的老头,被邹应龙连骗带打,微觉可怜。立刻正心回意,想这严嵩是坏人,就是该打。他在戏里不是唱嘛:“起下了谋朝篡位心,私造九龙冠一顶。”谋朝篡位呀,这还了得。我虽然不是皇帝,听着也很气愤。何况他还“卖国”呢。后来念了几本书,知道严嵩倒也不曾卖国。但本地流行整体论:整体决定部分……
凡忠必愚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这是一首骂冯道的诗。作者是元朝的“思想家”刘因。冯道的挨骂,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拿丧君亡国不当一回事儿。但说起来,“梁唐晋汉周,播乱五十秋”,一转瞬之五十几年,中原五次易主,如走马灯,便是同一朝里,亦君臣互噬、父子相残,一镇之内……
3作者简介编辑
从前叫三七,现在叫刀尔登,本名邱小刚。其人酒风浩荡,风骨脱俗,有如谪仙人。有人说他海内中文论坛才气第一,有人说他是1977年后北大中文系出品的最优秀的三个学生之一,有人说他是当代大隐,有人说他是古代竹林七贤之刘伶。他的文字,宗鲁迅惟妙惟肖,而兼有李零之“文”、王小波之“武”,文曰史识与古典功底,武曰科学与理性精神。
4外界书评编辑
历史这本书好玩,好玩就好玩在每个人都能读出不同的味道来。通俗点的读法,例如武侠小说里读的是 快意恩仇, 穿越小说里读的是 意淫江山, 当年明月的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的是权力斗争,各种人各种事的长段子小段子。
正经点的读法,中学课本里读的是价值观,翦伯赞的书里读的阶级论,黄仁宇里读的是历史视野,吴思读的是生存底线,刀尔登翻出旧书里的大小人物,看到的是背后的人性。
刀尔登看人性的角度很有意思,看起来篇篇谈古人,读起来章章射今人,如果你对时事稍微敏感一些,都猜得出哪几篇文字是写在什么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件。
刀尔登谈的多是小人物,他看历史,到没有特别去看英雄人物,倒是从小人物的故事里,品出人生的无奈和人世的无趣,他对小人物的人性,理解总是太透彻。
即使是弱者,刀尔登的眼光如刀,也能看出弱者背后的弱智,他的一句话分析,总让我记得:
弱者最容易堕落,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就有理由得到同情做任何事情。
大部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要么是愚昧到坦诚,要么是精明到弱智,他们仅仅是个肉弹。这就是我们写下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