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1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对诗人崔万福的诗性精神的解读

王恩荣

有幸拜读了崔万福崔老师的诗,感慨良多!他近期的诗多以秋为写作的对象,读他的秋诗,满眼的秋潇潇的劲秋气象,我们能感受到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的心境。他的遒劲而知性的笔法写出来的诗,让我回味不已,爱不释手。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所以秋就有萧条之气。秋展示的是自然界的转折,由生机勃勃向萧瑟凋敝演变,由温暖热烈向寒冷寂寥滑动,使外界的“冷”与审美主体内在的“冷”形成一体。因而,对于智者来说,秋的文化内涵就不仅仅只是自然界的一种景观,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景观。“自古逢秋悲寂寥”钱钟书解释古人逢秋言悲是“风景因心境而改观。物逐情移,境由心造,苟衷肠无闷,高秋爽气遽败兴丧气哉?”他还说“以人当秋,则感其事更深,亦人当其事而悲秋逾甚。”。而且从古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就让世代感慨至今,所以秋是经常触动智者对自己命运的思考的。作为现代诗人的崔万福老师,他是咋样表达他面对的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感触呢,我们来通过解读他的一少部分诗来体会他的诗心。


冬来了
文/崔万福

我开始习惯收集残叶
吝啬于每片叶子上的脉络与生死
在万物不断的演变中
一日三秋
冬来了,河水又要结冰
想起那些梅花点点
一红再红
突然感觉到,其实
某些事情,包括季节中的花开与落叶
依旧保持了一种温柔的方式
这些花儿的延伸,仿佛
不为秋天,只为冬日
让我又看到一双冻红的手

“我开始习惯收集残叶/吝啬于每片叶子上的脉络与生死/在万物不断的演变中/一日三秋。"很冷静的叙述,也点出了“一叶落而知秋至”,秋天是美的,诗人收集残叶如他的秋诗一样,既是对秋的喜爱也是对秋的挽歌。通读全诗你会发现第一句话,收集残叶何尝不是收集人生的残叶。诗人"吝啬于每片叶子的脉络与生死在万物不断的演变中一日三秋"这是一个典型的长句式,就是说诗人很注意每片叶子的生长变化,实际上正是自古文人伤秋的表现。这样收集残叶也颇有黛玉葬花的味道。当然里面巧妙运用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义也暗示了他不是完全悲秋伤秋,而是正确面对人生之秋的大人生的心理。
"冬来了,河水又要结冰/想起那些梅花点点/一红再红/突然感觉到,其实/某些事情,包括季节中的花开与落叶/依旧保持了一种温柔的方式"."冬来了,河水又要结冰"这是把握住叙述的方向,由秋天寒凉气候的变化自然想起冬梅。“想起那些梅花点点/一红再红/突然感觉到”引出诗人的诗性的发现。“其实,某些事情,包括季节中的花朵与落叶/依然保持了一种温柔的方式”,作者思考自然界生命存在的结果是发现了一种温柔的方式。这种温柔的方式正是他对自然的诗性的理解与发现。
"这些花儿的延伸,仿佛/不为秋天,只为冬日/让我又看到一双冻红的手"秋天只是一个由春到冬的过渡,正如我《秋季留白》感受到的,秋天实际上是让春和冬几乎挤兑成无的季节,可以说是季节空白。花的延伸就是冬天,那梅花的红,冻手的红,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这样对秋的理解,我们且不忍心对他进行科学性的呵责,因为一首好诗,首先是诗性的,在这里他在常人“黄叶走清秋”的思维里宕开一笔,发现了红的延伸,感觉他的独特的对生命的解构很微妙!
这种诗性的理解自然的方式,大妙!让我们如饮百年甘醇,奇香清香不已!诗人或者在暗示一种生活中事件的启迪,是暗示生命的表达方式不一定总是遵循古老的那一套吧,年龄老了思想却成熟了,万物都是辩证的,肉体衰退了精神却硕果累累了。所以老与不老是一个具有思辩色彩的概念。

落叶
文/崔万福

暮色降临,有旧衣衫上的汗味
从远方一丝寒意袭来
跌翅远去的侯鸟扔下半声鸣叫
让一树枝叶失去重量
全身面目全非
盛放不下这喜忧参半的心事
背朝蓝天,面向大地
筋骨纹络里藏满人间苍茫
夜露寒,同悲欢
使一些情节悬而未解
其实人也像落叶
被风一吹,飘来飘去
回归到泥土中
就摆设成了墓碑

由崔老师的文本方式看,他热衷于写短句诗,因为简才是大境界存在的状态,秋叶也在他的诗里常常出现。"暮色降临,有旧衣衫上的汗味/从远方一丝寒意袭来/跌翅远去的侯鸟扔下半声鸣叫/让一树枝叶失去重量"。“暮色降临,有旧衣衫上的汗味”这是写秋,但他不是通常从描写景色写起,而是从典型的劳动人民的旧衣衫的汗味写起就颇为独到而具有所指性,这样就丰富了诗歌意象的表意性。然后写“从远方一丝寒意袭来/跌翅远去的候鸟扔下半声鸣叫”这是写秋的寒凉。候鸟的飞去,让一树枝叶失去重量。我们不由的想起曹操《短歌行》一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人悲秋之意显而易见。那扔下半声的鸟叫的诗句是对夜鸟声音的特写。可以看出诗人对意境和语言的驾驭已经达到游刃有余的化境。
"全身面目全非/盛放不下这喜忧参半的心事/背朝蓝天,面向大地/筋骨纹络里藏满人间苍茫/夜露寒,同悲欢/使一些情节悬而未解"“全身面目全非/盛放不下这喜忧参半的心事”用面目全非来突显中年的沧桑是很诗意化和喜剧性的,有一种调侃的意味,使对人生之秋的表达变得轻灵,而非一味沉浸在沉重中;喜忧参半,说明这是说人生之秋的窘迫,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承受的太多,负担最重。“背朝蓝天,面向大地/筋骨纹络里藏满人间苍茫”这句既是形象的写落叶也是写作者自己的在这个特殊年龄段的生存状态。如宋辛弃疾“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充满悲凉的意绪,于是,“夜露寒,同悲欢/使些情节悬而未解”,更是给读者留下飞白,留下设问让读者通过诗的前后自己去领略世间生命的情节的终极意义。
最后一句:"其实人也像落叶/被风一吹,飘来飘去/回归到泥土中/就摆设成了墓碑"。其实就是对“叶落归根”这个文化意象诗性化和语言的陌生化处理。把人与自然物我化一,是对人皈依自然的具象化,是对生命存在的超凡入圣的理解。这样的结尾,语言诗意优美,起到画龙点睛的收敛全诗诗意的效果。

遇见

文/崔万福

左思右想,一草一木
都写满深秋的心事
流泪时,突然
想起那场遇见
小雨的画轴
是不是从哭泣中展开
思绪无边,低头时
吻住了脚下一大片落叶
一瞬间,已过数月

电梯开到13层
心也在上升
请允许我
给每片叶子染上颜色
涂上丽红,然后
被时光覆盖
去温暖我们的余生

“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是《一代宗师》里的一句名言。相遇是美的,崔老师的相遇更是有一种苍凉的美。“左思右想,一草一木/都写满深秋的心事"草木写满心事,表象上说是深秋的心事,其实映照的是诗人自己的心事。人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这里人有情,草木也是有情的,这就是诗人的眼睛!这里既写一种悲秋意识,也写了诗人用仁心关照万物的宇宙态度。“流泪时,忽然/想起那次遇见”忽然一转,转向写一个美丽的遇见。这个遇见是对诗人凄凉内心的安慰,“小雨的画幅/是不是从哭泣中展开”把小雨比喻成画幅,多么诗性的语言,而且“是不是”的句式,显示出诗人人性化的关照。“思绪无边,低头时/吻住了脚下一大片落叶”,写一种思绪关注的状态。"无边"让我们想到陈子昂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境界由此突然变的突然开阔。而且思绪吻脚下的落叶,也是诗人大慈悲的体现。是什么触动了诗人的大爱?是爱情吧。是一见钟情的爱情吧,我想起那个缠绵圣洁的电视剧音乐《如果爱有天意》。“一瞬间,已过数月”,时间在过去和现在的跳跃穿插中交叉前行,有意识流的意味。
第二节“电梯开到十三层/心也在上升”叙述一种诗人行走的状态,这句就像冰山之角,让我们猛然发现诗人的遇见的情感指向。在第一节的铺垫下整首诗渐渐明朗化,最后一句:“请允许我/给每片叶子染上颜色/涂上丽红,然后/被时光覆盖/去温暖我们的余生"。丽红,这是代指红枫,是思念的象征。而被时光覆盖温暖余生则是爱情的表白与一种中年的寄语。以一种寄语结束全诗,从而辉映全诗,这也就是遇见的真正的意义。
由上三首诗写出了诗人在人生秋天感性的思考,但作者也是理性的。
大寨
文/崔万福

那些年的事,假如
用一夜曝红描述
农业的模范一度金黄
铁姑娘们直着腰板
把大山搬开,把道路打通
无疑,一层一层的梯田
是最理想的梳子
理顺了大寨峡谷中的黄色水流
以及被风摇醒的树林
远处的牧羊犬耳朵一竖
虎头山抱紧身子
终日端坐在昔阳里
用结壮的大手
把崖沟石刻的篆字
写于世界,用五个字
农业学大寨
来作铺陈

“那些年的事,假如/用一夜曝红描述/农业的模范一度金黄”.崔老师很善于用色彩词汇。一红一黄便把中国那场事件的热度交待的概括无遗。“铁姑娘们直着腰板/把大山搬开,把道路打通”这是一个政治事件,就是中国一夜曝红的山西昔阳大寨的事件。铁姑娘正是那场运动的产物,这个用作诗意象本身就有冷幽默的效果。“无疑,一层一层的梯田/是最理想的梳子”。这个梳子的比喻恰到妙处,既是对梯田的形象的描绘,又是对那个时代整齐划一的政治运动的反思和再认识。“理顺了大寨峡谷中的黄色水流/以及被风揺醒的树林”。理顺说明了在农田水利建设上也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人定胜天的”高级指示“的极左政治运动本质上是破坏了自然的规律。被风揺醒的树林也是指过分人为的建设也是对自然的侵略。所以诗歌这样陈述到:远处的牧羊犬耳朵一竖,"虎头山抱紧身子终日端坐在昔阳里"。这是自然对人的暂时的低头和恐惧,而这正是非常危险的前兆,虎头山的被迫无奈,违背自然的政治运动。"被风摇醒的树林"。树欲静而风不止。对这场运动的反思用诗性的语言重现出来显得特妙!“用结壮的大手/把崖沟石刻的篆字/写于世界,”这是写农业学大寨的主角陈永贵的时代作品。“用五个大字/农业学大寨/来作铺陈”,用口号和违背自然规律的整齐划一去搞建设没有不失败的。记得那时,山梁上都是写的大大的“农业学大寨”五个字,那就是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标签。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认知,这是诗人的责任和担当。所以这首诗具象得反映了诗人的良知良能和对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

读崔老师的诗有一种沉重的悲感。这与诗人“静水流深”的深刻底蕴感染了我们有很大关系。他与自然的关系是在不协调中寻找协调,他的认知水平的深刻性决定了他诗歌的深人无浅语和表达意义的深远性。当然也不尽然这些沉重的诗里才有睿智,他的另外一些轻灵的诗里也处处显示出他知性的色彩。
他在《看荷》中,在长着明亮的火把一样荷花的湖心,在一朵花中"一起怒放/一起宁静"。"一起在仰望明月的时候/有不为人知的小小幸福",多么宁静的心,让我们想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佛性。他在《四月,应州木塔》中对木塔的仰慕"我不会高过木塔",“高不过它的苍桑/高不过/它的云心,佛胆。”让读者也随之拜谟的心由然而生。“这是四月,这是梨花刚刚绽放的一天”多美的人间四月天!把他的仰慕置放于这样纯粹的背景上,就与古人焚香读书异曲同工之妙了。然后,“我远远地望着木塔/我想把目光放在它的顶部/仿佛天空,一尘不染”。多么空灵明净的境界,多么诗性的回味!结尾让这种境界一下开阔,他好像俯视自然了,他在与自然对话,我们一下子看出了诗人的高度。他的《碛口,点燃一堆篝火》点燃的篝火不是想用它取暖和疗伤,而是“我望着对岸,对岸/不知是否也有一双眼睛/这样望着我。”多么优美的情思。所以才有“我的身体象一颗飘过水面的石子/惊飞两只夜宿河滩的小鸟。”的美好的句子;最后才有“似乎是为了让他更加清晰地/看到我的面庞,我又一次拔亮了火光。”这样的结尾有一种微妙而不张扬的效果!我仿佛看见“人面桃花相映红”那个句子,这种莞尔一笑式的爱让我想到美好的初恋。他的《暮晚》中农人、地头、大碗酒、南风、坡草、又细又长的炊烟。这些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意象给我们无限的想像空间!最后一句尤美:“仿佛有人一仰脖子/连酒带夕阳喝了个底子朝天”多么豪气冲天,连夕阳都要喝下去,这样的写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简直是一个特写镜头,太迷人了!他的《虹鳟鱼场》“绕过一片寂静的泥土/和哗哗的水声---/就会看见虹鳟鱼在虹鳟鱼场/如同人在人世间活着。”多诗性化的语言,他总是吟出让读者出奇不意的语句,也同时看出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双手掬起一捧清泉/鱼儿在手,白云在手/---我和清水各如所愿/时光的竹篮/还在水中。”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有了灵性。万物皆有其归宿。他的《在右玉》“西口古道。杀虎口/历史的藤蔓还爬在老旧的城墙上。”一开始一句就是一簇古老的意象,把读者拉回到几百年前的历史。我看见,苍头河在流淌,“粮油、皮毛、药材/经过右卫镇的黄昏与堡垒/经过挂着玉米/和辣椒的窑洞/经过右玉城,黯然北去,”这节是通过想象充实右玉的过去,设置出一种苍凉古老走西口的背景。2013年的秋天,回到现实,“我/在康熙大营/看见唱走西口的妹妹/红肚兜上绣着一朵牡丹。”这节就圆了第一节的故事,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这就又是一个“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等待爱情的故事。我们不由得想起妹妹啊走西口那个民歌。崔老师几乎每首诗都有一个画龙点睛式的闪光的结尾。既达到辉映全篇,又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这首诗的结尾更巧妙,肚兜上的牡丹花是假花但有真意,所以他借过来用的使意象的张力无限扩展,“花开无声/月亮从东边升起。”,花既指牡丹花,又代指等待走西口哥哥的妹妹。等待无望,花开又花落。崔老师这样的文本表述方式看似平淡实则奇崛,让读者一唱三叹。中国式的古老的爱情悲剧结局在平淡中奇崛骤起,引人深思。
写的多好!掩卷沉思,真是应了那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无论写秋的苍劲豪放的壮美,还是缠绵知性的优美,都使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放手。他的诗象净化疗伤心灵的音乐拓展我们的思维,感动荡涤我们的心灵,他写诗就是在馈赠给我们美丽的玫瑰让我们久闻其香,他的境界就是“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的大自然的苍茫秋意。我仿佛看见他“一人独钓一江秋“的在诗与远方的路上的前行的背影。

写于2016、9、27山西和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9-27 09:55 | 只看该作者
崔万福,男,1968年出生,笔名,苍莽、生命,山西省朔州市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学会会员,朔州市朔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多篇。出版散文集《生命的跋涉》、诗集《新诗汇》《春耕酒》《暮晚》《足音》等。现为《新诗刊》杂志主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9-27 09:57 | 只看该作者
掩卷沉思,真是应了那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无论写秋的苍劲豪放的壮美,还是缠绵知性的优美,都使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放手。他的诗象净化疗伤心灵的音乐拓展我们的思维,感动荡涤我们的心灵,他写诗就是在馈赠给我们美丽的玫瑰让我们久闻其香,他的境界就是“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的大自然的苍茫秋意。我仿佛看见他“一人独钓一江秋“的在诗与远方的路上的前行的背影。

细致、温润的诗文和评点,充满人文质感,赞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6 14:3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