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们口水飞溅争论什么口语、意象时,我已高举“立体”大旗,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我,不争论。我说的不是真理,但我说的是实践、探索、总结。
不懂口语诗的基本不懂现代诗,与之争论,不如对牛弹琴;清风朗月之下,一个人对牛弹琴,实在比你们的逼逼叨叨更有情调。然而,仅仅只写口语诗,也会陷入瓶颈。
我提出的“立体”,要点就在于交叉、整合、纵深、拓展。
我1998年比较集中地写诗,10年意象抒情;2009年至今又作了10年口语实践,出了两部诗集:《亡灵》和《启事——残疾人转让》。这两部诗集,有些作品有一定影响;但水分也很多,大多的诗显得粗率而不够厚重。这不仅在我个人,各家各派的口语诗都有此问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两个10年,有得有失;为我打下了较为坚实的诗学基础。这20年的基础,决定了我今后的诗歌走向,我觉得,这也是当代诗歌的走向,即:交叉和综合。
我的经验是,口语诗的语感一定要训练;但形象思维也可适当运用。
为防止不伦不类、非驴非马,立体诗写,其原则是道法自然,象自心生,言如口出。这殊为不易。
因此,诗谁都可以写;但要新变代雄,逐鹿桂冠荣耀,必将是一个艰辛的历程。很多人拿命在玩,何况一点语言和方向之争?所以,诗好写,好诗也不难写;但要脱颖而出,攀登高峰,是很难的。今后,要成为一个诗学高手,单一地口语或意象,都将不足以支撑你:你得对各种诗体流派广泛消化掌握,甚至开展跨文体、跨界实践,创建诗实体和开展诗行动;否则你将难以融会贯通,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纵深、拓展、传播、建树和辨识度。
我说的这些,文字很少,但信息含量很大;没有说出或展开的,可以查看立体诗公众号的相关资料。这些已经够你们消化了。能否悟到,各在天命,也在你是否有诚心。
不逼逼了。3、5年之后——或许更早——我的话必见分晓。
不信,请拭目以待。
来自群组: 反动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