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索诗歌《一诗三日众人评》第39期 月朗乾坤《无根之萍》汇总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 2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探索诗歌《一诗三日众人评》第39期 月朗乾坤《无根之萍》汇总帖


无根之萍
作者/月朗乾坤

农村的孩子
拥抱着冬天的冷酷
在城市高楼的缝隙里
数着一年一年的秋天
生命残痕上
许久丢失了庄稼的消息

血液里原始的风
诉说此时故土变为异乡的风景
        (发表于探索诗歌。 发表于 2018-9-23 09:08 )

“靡蓱九衢,何处安居”浅评《无根之萍》

翻阅了近些日子论坛的稿件,大部分的主题是根据季节和这个阶段里的一些事和物的来写的。之所以选择了这首《无根之萍 》(发表于探索诗歌,2018-9-23 09:08 )恰好也是应了这个节气。
萍是指古代对雨神“蓱翳”的省称,出自楚屈原《天问》:“靡蓱九衢,枲华安居”。而这里的萍就是代表着漂流的浮萍,漂浮不定,随波逐流。说明了屈原在创作《天问》时候的心境,会是什么样呢?正是屈原被放逐时期,屈原在内心极度苦闷的情况下,不免产生对人生、世界的疑问,也就遂成了千古名篇。
月朗乾坤的《无根之萍》这个主题的立意,也可能跟作者的境况有关或是接触相关的人或事而抒怀。不难看出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博爱和忧虑,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愫。短诗耐品,没有多余的赘肉。
   “农村的孩子/拥抱着冬天的冷酷……”读这首句,就会戳到了很多人的痛点。尤其是漂泊的异乡,靠自己的双手打拼过日子的人,一种无奈和艰辛。而另一幅画面,由此可以让人联想到。那些破衣烂衫和一双双饥渴的眼睛,还有那些留守的孩子的渴望外出打工父母的回归。
   触物以起情,借物而言志,为什么不描写实物萍,而从人直接入手,正是这首作品虚实互换的妙处,作品抒发感情的同时,让人能理解。而不故意渲染,这才是诗歌语的记叙和可读性。
    “在城市高楼的缝隙里/数着一年一年的秋天……”生活在城市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宽阔的街道,穿梭的车流。当长大的孩子来到城市,只能生活在城市的缝隙中,什么棚户区,城中村,甚至大部分居无定所……他们在期盼自己的秋天,他们在期盼不是自己能获得多少报酬和薪水,而是什么时候能融入这个城市 ,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和子女入学 能有房有车……这里的描述的是个广义的范畴,却又和呼应了主题,达到了借物的一种逆向实写。
   “生命残痕上/许久丢失了庄稼的消息”这里让想起了一首歌“打工十二月”那首委婉凄美的曲调,作为背景音乐的朗读《无根之萍》这首诗歌 ,绝对是最佳匹配。通俗易懂的语言里,透出了一股心底的呐喊。何时才能回家看看,去曾经劳作的田野上,和父母兄弟姐妹们一起农忙。这里面还蕴藏着另一种含义,播种耕耘在城市,通过自己的双手为了这个城市,辛苦又换来了什么?这里一种矛盾的心境。
“血液里原始的风/诉说此时故土变为异乡的风景”这段是前面的一所有描木述的一个总结。无论是怎样,我的血液里还是流淌着家乡的血,我还是那种最淳朴最原始的,即使是拥有了的一切。这里还可以理解为浮萍的漂流繁衍所展现出的生机。我想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升华,带动原乡共同走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的一种赤子的情怀。
上述是我读诗时的随想。正如“枲麻”一词,网络用法引申成坐井观天胡编瞎说。对原作浅析的粗糙及观点代表个人。     (方先锋)

探索编辑占东海:这首诗从小而入,如针刺肉,稍用力,就难以自拔。冷静沉着,凝练。
诗人月朗乾坤:谢谢诗人们的点评!因为生计,不是每天都上网,对于大家的厚爱,只能用更大的努力来回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 20:58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审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 20:5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10-4 10: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0-4 10:43 | 只看该作者
很抱歉,看到方老师的汇总,为自己没能跟帖支持,汗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0-4 10:43 | 只看该作者
触物以起情,借物而言志,为什么不描写实物萍,而从人直接入手,正是这首作品虚实互换的妙处,作品抒发感情的同时,让人能理解。而不故意渲染,这才是诗歌语的记叙和可读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10-4 11: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先锋上午好!我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20:14 | 只看该作者

多谢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20:14 | 只看该作者
刘苏慧 发表于 2018-10-4 10:43
很抱歉,看到方老师的汇总,为自己没能跟帖支持,汗颜。

多谢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20:15 | 只看该作者
刘苏慧 发表于 2018-10-4 10:43
触物以起情,借物而言志,为什么不描写实物萍,而从人直接入手,正是这首作品虚实互换的妙处,作品抒发感 ...

多谢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8 15:5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