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侠的离去
文/许晓鸣
微信和网络时代,一切的消息都来的很快。金庸先生10月30下午刚离世,马上便从各个渠道获得了他去世的噩耗。一个九十四岁的大侠离世,很快便刷了屏。对于金大侠的作品,我在八十年代才开始接触。在他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作品中,我最早看的是《射雕英雄传》,作品里的顶尖人物几乎都耳熟能详,什么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还有什么黑白双煞,江南七怪,耕读渔樵等等,更有里面的傻小子和鬼精灵等等,这些人物就像深深的烙印刻在心里挥之不去。还有什么九阳真经,九阴真经,一阳指,蛤蟆功。满脑袋都是武侠的影子和武功的招式,特别是香港武侠片《射雕》继《少林寺》登陆之后,更是掀起了武侠热。
可以说八十年代对学生最大的影响的两大人物,男的是金庸,女的是琼瑶。几乎所有不安分的男生书包里都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而女生的书包则藏着琼瑶的言情小说。甚至让不少学生走火入魔,如痴如醉。有的学生甚至弃学从武千里寻访少林武当拜师学艺。所以那时的人对金大侠没有感恩他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美享,反而是怨恨他带来精神毒素给心智不全的学生造成的影响,视之为文化毒品,学校也视之为洪水猛兽,严加防范。
看武侠小说被看成不务正业,尽管如此,学校的禁令也禁锢不了学生的好奇心,追求天马行空也许是少年的天性吧,所以即便算得上是听话的学生的我,最终还是从紧张的生活费中挤出钱来买下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一解饥渴。
那时候,武侠小说在世人眼中也是不入流的门类,我所知道的武侠小说家也无非是金梁古卧,为了前程,只能忍痛割爱,将已买的武侠书藏于箱中。
武侠小说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膜拜,甚至有人对一些大学聘请金大侠为名誉教授而颇有微词。我喜欢金大侠的作品不仅仅是内中的侠义精神,诡秘的武功招式,更主要的是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对于天性就喜欢古典的我来说这一种风格无疑更有诱惑力,在阅读时渐渐产生了对金大师的仰慕和膜拜。最终我还是慷慨解囊,用近一个月的薪水购回了一套金庸全集。在以后电视剧的刺激下也算看完了他的作品。
而今,大侠已远去,留给我的只能是回忆。但是,他的侠义风范和他创造的许多艺术形象,都会永远鲜活在记忆之中。愿大师一路走好。
2018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