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今迈步快乐行
——读风轻舞水低唱作品《生锈的锁》
评诗人:王红
原文:
跨出一步,日子就掉进了过往的黑洞
想要进去捞出一些悔意
那道门,挂着
锈迹斑斑的锁,没有钥匙可以打开
若要能等千年后的轮回
五彩斑斓的岁月在走过奈何桥时,一碗孟婆汤滤白了过往
今生,将每一步仔细的走
走出月光,走出灿阳,即时
冰雹狂风在身边划过,留下深深的疼
也要让心,让脑海,幻化出一抹春
即使,生活端给我一杯苦涩
我将苦涩当一杯咖啡,有滋有味品
将快乐涂满整张脸,不浪费一丝一毫的阳光与月光
探索链接地址:http://www.zgsglp.com/thread-834425-1-1.html
这是一首同题诗作,同题诗作的难写之处就在于大家的思维往往都在传统的思想上打转,出新意比较难。我在考虑这首诗题的时候,首先就是把眼光放在了锁的功能上,本来是想关住某些东西,可却因为自己的锈蚀而变得无能为力,然后再把它联想到人的身上,于是有了人老之后却难以锁住自己的世界,从而被别人觊觎,终究玉碎。知道自己所想难免俗套,再加上表达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一时难以有所突破, 所以平平收手。我觉得轻舞诗友的这首便胜在了它的新意之上。
一开始,“跨出一步,日子就掉进了过往的黑洞”从现实起笔,再往前每走一步,所有的日子便都成了过往,进了一个不可打捞的黑洞里,不管对与错,好与差,“想要进去捞出一些悔意/那道门,挂着/锈迹斑斑的锁,没有钥匙可以打开”就好象是给过去加上了一把锁,日子越久锁即越锈,关键的是还没有一把能够打开此锁的钥匙,这不仅是一把锁的问题,在这里也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试问:有谁能有这样的一把钥匙呢?这个想法新颖。
一把无形的锁,锁住了过去,容不得你后悔,也容不得你倒退,你只能“若要能等千年后的轮回/五彩斑斓的岁月在走过奈何桥时,一碗孟婆汤滤白了过往”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假设了。
只能是假设,能达到吗?答案是否定的。做不到呀,怎么办?锁住就锁住吧,好在我们还有未来的日子要过,能改变的就改变,不能改变的就接纳,不能接纳的就转身,换个思路,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海阔天空呢?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那就把今生的每一步走好,走出月光,走出灿阳,即使生活给我苦涩,给我伤痛,我都能够笑对风雨,“我将苦涩当一杯咖啡,有滋有味品/将快乐涂满整张脸,不浪费一丝一毫的阳光与月”,这大概正是那把生锈的锁的意义所在。纠结于过去只能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心理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渐渐地锈迹斑斑,我们何不把眼光放在现在,放在未来,向前看呢,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前面便是阳光。这一节里表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正如轻舞诗友其人,虽然进入流派不长的时间,但是却积极地与其他的诗友交流互动,经常会给你留下一句“沏一杯花香给您”,“学习老师笔尖上落下的美”等等清新的语句,让人感到亲切而温馨。
有这样的诗观:一看思想,二看语言,三看形式,我深以为然。整首诗让人眼前一亮,能一扫沉闷的心情,时间空间明晰,感情层层递进,虚实结合,诗意浓浓,是值得学习的一首诗作。
诗作者:读完老师的诗评,老师真的特别棒,解读到了我的那种当时写这首诗时候的真实想法。嗯,与其纠结曾经,何不放眼明天。谢谢老师。
刘苏慧:1.红红的诗评,越来越深刻和得心应手了,我也是要向她学习的。2.作者自己的创作谈,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歌更深层的意蕴。
二、沈继荣评涧泉子作品《此刻》
原文:
落叶先于秋风落下
在送别彪子父亲的葬礼上
中年的我们
已经渐行渐远
而村落浑然不知
依然固守着原来的模样
此刻的我
行庄重的注目礼
此刻的村落
落满忧伤
秋风吹过,落叶
掩盖了此刻的阳光
http://www.zgsglp.codm/forum.php ... &fromuid=245153
这是一位中年人在一个葬礼现场的即时感发,“死”的概念,从接触到接近还有多远?人到中年,是过来人才会懂的主题。
1.“此刻”,截取于“在送别彪子父亲的葬礼上”的瞬间。“落叶先于秋风落下",一句比喻诗意般地把老人因病而故的哀痛引了出来。自古秋风扫落叶,而彪子父亲却先于秋风悄然走了。
2.“中年的我们/已经渐行渐远/而村落浑然不知/依然固守着原来的模样”。年少时觉得光阴过得太慢,忽然间意识到已届午时,不禁倒吸一口气。村落依旧,人非昨天。“那些熟知的人们正在一个个离开”,平实自然的语言中,有句潜台词,下一个又是谁呢?
3.“此刻的我/行庄重的注目礼/此刻的村落/落满忧伤”。诗眼在此,诗中感觉到人们(包括诗人)于死的无奈,有一丝的消沉和悲哀。“落满忧伤”,即是对农村的现状和前途的忧思,如村里的那些人,就医、社保、入学、留守儿童,亦或脱贫、移民,等等问题。
4.“秋风吹过/落叶掩盖了此刻的阳光”。逝者方才离去,秋风迅捷到来!纷纷凋谢的落叶遮蔽了阳光。待落叶飘尽,已见夕阳。中年人真该好好想想,如何爱护保重自己的身体,如何担当起中流砥柱的职责?也拟个“预警或应急处置”吧,任重道远啊!
在选评涧泉子这首作品前,又读《一诗三日众人评》第25期他的《晨曲》,不难体味到作品从乡村的底层,对社会问题的独特审视和观察,深沉淳朴、忧思含蓄而接地气,语言富含质感、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