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人之思:以批判精神怂对余秀华,用扶持态度点赞“余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6 2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语:如果2014年《诗刊》9月号没有隆重推出余秀华的诗,如果刘年当时不在《诗刊》社,如果广西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没有顺势推出陆续《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等5本诗集,如果“中国第三节农民文学奖”没有颁奖给余秀华,写了一地诗的余秀华,会是什么样子?

       诗人就是自己成为自己。隔“网”相望,惊叹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迅猛与神奇。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为什么,很多人眼里的“网红”诗人余秀华,终其一生也就是一个农妇。这里,我绝没有贬低“农妇”的意思,我尊敬每一位甘守道义,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相夫教子的中国女性,她们每一个平凡的人名都远胜于所谓的名人!

      一根稻草捆白菜,卖的就是白菜价;一根稻草捆黄金,卖的就是黄金价。伯乐很重要,平台更重要。因为,余秀华所以出名,遇上伯乐、选择诗刊,一个写诗的人不想出名都难。更何况,在人们审美疲劳日趋多样化的时代,吃惯了大鱼大肉,偶觅得乡间野菜自然倍绝爽口。反倒是我们这些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喜欢诗歌的下里巴人看到余秀华的作品,耳闻余秀华的举止言谈,那种泼妇式的对骂,“云在写诗,泥里生活”,怂对余秀华,名利之争,如果她是沉默的?

       对于一些网友评论出名后的余秀华,诗作大不如以前。我只能用一句话概括:古有伤仲永啊,今天呵呵呵。迅速蹿红如果不是基于她的作品,仅仅是背景、与故事有料;仅仅是标签、与人物有趣,这个人捧得越高就会跌得越惨。不管她被权威媒体拔高到什么位置,始终改变不了我个人对余秀华的看法。因为,隔空看余秀华对中国著名诗人与普通网友的“骂街”——著名诗人,靠!不是你先咬我吗?切,说得你好像很会做人似的!那么,你的诗怎么样?从大骂恩人王法开始,到骂郑正西是疯狗……面对这样一位爆粗口是家常便饭,造谣是拿手好戏的女诗人,幸好法律是公平的,2017年那场官司败诉后,龌龊的诗人生在龌龊的诗坛,余秀华的道歉信,让我看清了“中国著名女诗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她的文字功底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水平?

      以骂街的水准而言,她的素质不如隔壁老王。以写诗的精妙而论,她的修辞功夫远不如很多中学生!

      在这个以发表论英雄的文坛,多少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死”于关系,多少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亡”于世故。没有人可以改变这种现实,诚如郑正西而言:余秀华如果不再骂人,嘴巴干净了,她就“变态”了。

      功在刘年、成在诗刊。作为公众人物,没有人要求余秀华能成为第二个张海迪,也没有人在乎“中国的狄金森”到底跟余秀华有几毛钱关系。选择自己走,还是选择绑黄金,本身是一道伪命题。困在农村大半辈子,成名了,赚钱啦,不想成为励志人物也可以理解,选择离婚与换另一种活法纯属个人自由。但是,《中国的名人培养了大批的道德投机份子》出自一位“著名诗人”的笔下,我就觉得这个不简单的女诗人绝非脑瘫,其实很精明。她比我们真正心智健康的人都懂得如何去讨好别人、保护自己;如何去阿谀奉承、抢占先机;如何去推波助澜、宣传自己;如何去博人眼球、营销自己;如何去制造热点、掀起波澜……

      “功夫在诗外”,这就是某些人成功的秘诀。还原一个真实的余秀华,一个有智慧、有情怀的诗人,怎会匪气大于才情?所有的道理已经阐明,借用诗坛打假英雄郑正西的话:这个迷惑了不少诗友,被某些人鼓吹为为史上“诗坛最真实的”余秀华,实际上可能是一个骗了你你还帮她数钱的人。当然,我不否认“余诗”中确实有一些奇思妙语,但是若说有怎样的好,甚至是能够代表中国女性诗人的最高水准,那么,我们的期望值就是要会大大失落地。因为,精英们对人的认知远远高于对诗歌本真的认知。

      当代中国,再回眸,中国新诗已经走过百年。在路上,能够让我们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政治站位,没有写作定位,没有理论基础,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甚至与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以及和习主席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上讲话精神背道而驰,绝不可能有所作为、大有作为!那种端社会主义特色的碗,转身大骂复兴路上的追梦人,这样“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作品,即便戴上作家的高帽,贴上诗人的标签,也绝不能代表广大文艺工作者们。因为,无法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就不能增进广大读者与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感受中国文学的魅力,增进对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了解、理解与认同。

       新时代,新征程,做人要实为文要严。作为有着五千年文化渊源的中国文化,每次重要的文学潮流中,诗人是要成为自己,首先就得积极做伟大时代的在场者、历史进程的记录者、人民心声的表达者,立德树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唯有拿出匹配时代的作品,方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复兴路上,美丽中国建设如火如荼。作为一名缪斯的追随者,鄙人和余秀华没有私人恩怨,甚至于对她以勤勉创作改变现状的清醒深表钦佩。我深知自己的“文坛地位”根本撼动不了什么,也不想撼动什么。文字的江湖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者大有人在,我把以前发表的一些文章整理出来,围观诗人与诗人之间的争论,也许会比盯着明星的私生活更有意思。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借一首短诗《天问》开篇——古往今来/一把剔骨刀/砍下多少肥瘦/ /走过路过/唯有秤砣知道/谁/几斤几两?

      诗里诗外,我们都不是旁观者。审美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字“辨识度”。青春过了,人就渐老了。作为一名70后的文艺爱好者,我怀念舒婷、北岛、三毛与汪国真文字掀起的那个时代。一部部文字高峰,一首首经典的中国诗歌,以路标校正坐标,透过那些雅俗共赏的文字,滋润一代又一代读者心灵,青葱了我们生命里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海子、骆一禾之后,中国诗坛陷入沉寂,网络时代,技术革命让传统的纸质媒体跌落低谷。边缘化的中国诗歌,因为有西川、于坚、师永刚、欧阳江河、叶匡政等许多优秀诗人的不懈努力,让中国诗坛还保留最后一丝丝令人尊敬的颜面。2015年某天,在QQ上与一位大报记者聊天;以及,我县司法局一位歌词创作颇丰的词作者无刃刀客进行沟通,期间,不自觉谈起“余秀华火火火”事件。午夜,我仔细“拜读”沈睿的推荐文章和她的诗作,拿掉文学博士这顶帽子,细读这篇评论,从结构和章法来看,她的文字功底还真是一般般。那夜,忽地愤青一把,欣然写下《余秀华走红,是中国现代诗坛最耻辱的事件》这篇文章。当时想着,作为一名诗人,我有资格在诗坛失火的时候,义务充当一回英勇的消防队员;作为一名诗歌评论员,在“众人独醉”,媒体、读者陷入集体狂欢的瞬间,我有责任站出来用自己最犀利的笔,给这场人为的“造神运动”划上休止符与应该结束的句号!

       一位没有写出宏大社会变革的诗人,一首以“睡”为核心、特低俗的诗歌,怎么就火了?这篇文章被许多网媒刊发,经过无数人阅读,经过无数次转载,其中庐江网友唐时明月一句话“读了二十多年现代诗,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诗人或自杀或杀人,或疯癫或脑瘫,精神正常点儿的也确定是无名之辈”这话令我震撼。难道诗人给外界的印象果真如此?这种现象,真是极其危险也极其恐怖。

       置身碎片化的网络文学时代,“珍惜生命,远离诗歌”,当下颇为流行,也蕴含一定道理。口语化诗歌,一句话说出后,作者自己都解释不清自己要表达什么。(特点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然而,这种“无意识”叙述,被当今诗坛掌门人们敬若神明。导致一些人在探索的路上越陷越深,离真正诗歌也就越来越远。一位网友在看我的文章后回复“正规的媒体把她抬出来,作为范本,又当什么作协主席,就是对诗歌的一种侮辱。因为文学必须要圣洁,它起到一代代教化的作用。”这里“教化”一词,既形象生动,又旗帜鲜明,我想应该是正能量范畴吧?

       可叹的是,开采生活的金矿,那些占据诗坛的大佬们,早已忘记“教化”为何物?这些年,当少数一群猪们只知道发行量、创收和利润时,他们眼里的文字,自然只能是有没有“猪食”?而无其它。

       很多所谓大家,他们的纯文学创作好像说着别人不懂自己也弄不明白。那些专业作家、专业诗人们,拿着人民的俸禄,不专心为人民创造优质的精神食粮,只知崇洋媚外、胡编滥造,搞一些光怪陆离的事件,吸引大众眼球,博取点击率等手段来谋取私利。因为利益相互需要,媒体倒金字塔形式的宣传与忽悠,那种不谈风月、只谈心情,不是严肃的诗歌创作,面对缺失理性、迷失方向的中国诗和部分读者,进一步加剧我想以己绵薄之力呼唤更多的人,一起为改变诗坛现状的自觉而努力,从思维和行动上突破制约创作发展瓶颈突围,对文学创作怀有敬畏之心,进而把这种决心和勇气,变成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践行一杆标尺。望问诊切余秀华这首以标题吸引人《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这与“睡”没有“睡”谁,和自己有没有被谁“睡”也没有任何关系。为好诗说句公道话,诗歌不等同娱乐,纯文学不能再度被糟蹋。抱此想法,给兴奋的媒体和大众一剂清醒剂,我觉得很有必要。扎根中华优秀文化土壤,及时煽自以为是的“沈睿们”一记耳光。因为,他们低估了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文艺创作和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有关我国文艺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余秀华不可复制,此后这种想成名的路径图必然被曲解,引发众多摇摇晃晃的追随者,被媒体误导“诗中自有黄金屋”而满口病态化口语诗歌,其实就是不干实事、在家闭门造车,继续以缪斯的名义来玷污诗坛,这种乱象应该是你和我,所有良知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一种社会现象吧?因为一个成名诗人的理想就是“下午喝咖啡看书聊天打炮”,对于她的这种表述你能说是脑瘫还是脑残?

       “大境界处,常常是音乐的天地,文字退却一边。音乐是心灵深处的天籁,其妙化之功在于填充思想和情感的罅隙,让袅袅轻曼之音滑过心田的阡陌,在旋律的流淌里感受一份属于自己的精神王国”借用好友蓝天云集的文字为注脚;非我不宽容,我只希望余秀华以及后来的余秀华们能继续被社会大众关注,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只是,不要以诗歌的名义去资助,那样,是亵渎诗歌。因为——“诗言志、抒情”,这是检验诗与非诗歌一条恒古不变的真理。当下的文学现场,新诗的理论体系和语言体系被“探索者”们,不断用病态的意象构建、伪情感构建,从而脱离了本真的诗意审美气场,变成无章法、无风骨的一堆行尸走肉,让人望而生厌。

       读者讨厌这样的纯诗,有发表欲的诗作者沾沾自喜这样的表述方式。从上到下整个诗坛仿佛都失去理性,任由这股“诗风”逆流成河。笑看风云:“好诗在民间”,这种充斥着病态,没有丝毫质感与美感的诗歌,如何配得上“好诗标准”?就连她自己都觉得不配,谁用哪一只眼睛发现这样词不着调、只会分行排列的人竟然是“中国的狄金森”?

       呵呵呵,“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借用著名诗人食指的话“请不要把你当可笑冠上历史的责任”!不惧流言蜚语,不惧危言恐吓,不忘初心,我不是一个轻易就被击倒的人;更不是一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轻言放弃自己初衷的人。人生就是这么矛盾,古人云“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吐槽也好,攻击也罢;点赞也好,支持也罢,就让我们各抒己见,一起去见证那种理论最终会笑到最后?

       好友水中月先生有一句座右铭“常思己过,不论人非”。传承与洗练,菊花刀先生也曾善意提醒过。但是,搞文艺评论终归还是不能一团和气,白话文发展到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为我们提供许多可以抒情的参照物,作为文化融合的结果,如果过程是一个迷宫,创作出来的诗歌怎么会有强健的生命力?鉴于此,我继续地写继续地评,在精神的故乡,在心灵的牧场,用一枝瘦笔,挺起自己善良且正直的脊梁,勇于创新、不断攀登。

      那个晚上,一颗坚强而柔软的诗心伴我无眠,遂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满纸的文字……

      瞭望诗坛,我们不仅是守望者。2014年岁末,38岁的余秀华“火”了。这冬天里的一把火,“火”的不正常,让饱受争议的中国现代诗,以“脑瘫”的形式,多方位、大面积,虚无而病态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涂抹文字、耕耘激情,当部分地瓜群体陷入狂欢,大众媒体集中为一个数量不少、质量不高的诗人,以缪斯的名义吹起号角。C位之上,很多大刊榜首一夜间占领我们耳朵和眼睛的文字,其实并不能真实代表这个时代的诗歌创作水平,那一刻:我觉得要写点什么,让这个注定会成为天方夜谭,皇帝新装的另类崛起,短暂而脆弱的水中花在昙花一现后,通过我们不屈的呐喊,成为永载中国诗歌史上最耻辱的事件之一。梦里寻欢,文字的城堡塑风辽阔。

       一个不打麻将,依靠父母养活农家女,用诗歌对抗现实,用精神的隐忍与物欲抗争,对此,我崇敬有嘉。从人道主义、与励志角度思考,余秀华是一个值得宣扬、身残志坚的偶像与榜样;但是,从诗歌、尤其是现代诗创作的角度去反思,余秀华享其名、得其利、居其位,其情不雅,其诗很糙,那么这“猫腻”的背后隐藏着怎样文学功利与媒体狂欢炒作之间的较量?

       直面这场造神运动,质疑之一,余秀华的诗歌,有代笔隐情还是自己独立创作?2014年9月,余秀华在《诗刊》发表的诗歌以及之前写的上千首诗作,从没人注意也并未引起广泛关注。反倒是后来《诗刊》11月10日微信号推出一组《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让阅读量首次突破7万人次大关,这在当时,几乎已经完全超越中国诗坛第一刊的发行量。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出?当时《诗刊》微信号有那么多的读者订阅吗?所以,第一时间获悉,2018年《诗刊》从“中国核心期刊”库中被拉下马,再一次验证了我对一些权威部门唯利益马首是瞻的本性。

       中国诗诗的国度,偌大的中国养活不了一本《诗刊》,确实让人匪夷所思。欣喜于那一年我看见《诗刊》编辑、著名诗人叶匡政(一个群里的微信好友)坦言:余秀华是网络时代诞生的诗人,她的走红应该引起诗人群体的反思,“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诗歌在公共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诗歌与当下年代却产生了陌生感,诗人群体离公共生活越来越远了。”一个远字,确实有些高冷。但是,这确实是眼下诗坛的真实写照。人们不再关心谁的诗歌写的怎么样,而是花边新闻和行为艺术谁更高一筹。再或者,这个人更高一筹的地方究竟在什么地方?捕风捉影、依靠博客点击互动,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的发酵,以及多方媒体的助力,余秀华逐渐被人们熟知。《诗刊》杂志副主编李少君预感:“网络最终将带来一场深刻的诗歌变革,释放诗歌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既培养了诗歌写作群体和读者群体,同时在诗歌的媒介传播方式上产生变革。

      置身在这个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转基层、贴地气,诗人的个性风格越张扬就越有看头。余秀华在诗歌中表露的“睡你和被你睡差不多”,这样病毒式发癫的语句,作为诗人我对此并不感兴趣。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被称为沈睿称之“一位横空出世的天才诗人”,我不知道,是哪些人将余秀华的诗歌转给这位旅美文学博士?让她惊天一叹余秀华为“中国的狄金森”?这样的捧杀,确实让人脑洞大开,让人大开眼界。好诗、好句,诗人与诗人之间的互动,需要评论家的妙笔点睛。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没有一位评论家从诗歌和诗人的角度出发,把人和诗歌分开,把人和诗歌统一,系统地为我们导读与还原一个真实的余秀华。

       有愤青而无真性情,是我对余秀华的第一印象。时年1月31日,当余秀华在北京开出“天价”版税后,从乡村走到北京的余秀华,这个习惯用疼痛打动人(得到社会各界资助)、引人注目的网红诗人,名利双收是任何一个新出道的名人都曾经走过的路。虽然,余秀华在博客里面说到“想出名,就不会写诗”,而我却分明看到不出名,她怎么能咸鱼大翻身。一句话,不写诗,不是站在各路媒体的炒作、读者的狂欢式的热心刷屏、各种心怀鬼胎的论调与出版商的肩膀之上,她怎么可能脱离苦海,穿梭于各种社交场合,在大雅之堂的诗坛上以“大姐大”身份,获得那么多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只是这把火推波助澜、锦上添花之后,余秀华能懂得珍惜。不要《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搔首弄姿、故作姿态的煽情和呓语,这样无异于自我毁灭。缺风雅、少格调,那种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上的互批与互捧,那种有违文学精神,让诗歌沦为娱乐的笑料。“靠山山倒、靠水水崩”,当捧你的人远去,或许,你离倒霉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真正的诗歌创作江河日下,现代诗边缘化,诗人需要怎样的标签方可被大众接受?      

       汉语言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领域,语言的弱化,导致当代酸腐文人的无病呻吟居多,总结一下:就是将简单的语句复杂化,东扯葫芦西扯瓜,营造所谓“气势”,语病多就说是“先锋”,语句不通说是“意境”,造成当下诗歌成为孤芳自赏,被冷落、遭遗弃的尴尬局面。诗人不是职业,诗坛推新人横扫萎靡之风,仅靠写诗、对字词句篇章尚不能表词达意;仅靠炒作,诗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伪诗人们能堪此大任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悲哉——从顾城、海子自杀,“乌青体”、“梨花体”到诗人梁小斌病重、农民工诗人许立志遗作出版,再到这次的脑瘫诗人余秀华被推向公众。当下,诗人群体总是以古怪现象才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这种“异常”关注,与其说是关注诗人本身,倒不如说是语言与诗歌在人们心中神圣、严肃样式的反差,已经过渡成必须依靠某一离奇的事件和非诗的现象,才能进入社会大众视野,融入到公众生活中去,方能主动发声,迎合某些人的心理诉求与片面的精神需求。这种不正常现象“热”起来,对人间,对世界,只有冷漠和恨。

       呵呵呵,12月17日,《诗刊》杂志社内余秀华等5人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诗歌朗诵会,《人民日报》刊发了“诗里诗外余秀华”人物专题,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集体报道,让余秀华拍掉身上的泥土,逐渐走向大众。官煤的定调,随后又让以“骂”著称(骂男性诗人)的沈睿,2015年1月13日以一篇《什么是诗歌?余秀华—这让我彻夜不眠的诗人》的帖子,奇迹般使余秀华火箭一样冉冉升空。国家级媒体的关照,被贴上“农民诗人”、“脑瘫诗人”等个性化标签的余秀华,被抬上轿子的余秀华,“符号”一般呼啸而过,红了的余秀华迅速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的谈资、诗坛的卖点,对此,我们也就不足为奇和见怪不怪了。

       党媒的本意,幸许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或者,是基于扶持一个值得学习的逆袭榜样,使得这个充满爱的世界,所有人雨露均沾。董卿所以流下眼泪,从主持的角度出发,不偏不倚、坦荡无私地尊重脑瘫者,让一个处境令人同情的弱女子,得到一种诗的平衡和提升。“上帝关闭一扇窗户,必然会打开另外一扇窗户”。因为,遍布全国各类协会的作家、诗人、书法家们,未必真的是作家、诗人、与书法家。相对于那些艰涩的词句,“余诗”简单质朴一些的篇章,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这方面余秀华做到了,但愿,这种便“非正常走红”,官煤与自媒体的炒作这一场及时雨,能让余秀华走得更远。

        秉承公正、客观的评价精神,对“余热”我:左手扶贫,右手扶正。诗歌,作为精神食粮,孔子日“诗歌具有教化作用”;亚里士多德讲“诗歌具有净化作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所有名句名诗,诗歌无疑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审美境界,使一个人能感受得到灵魂深处的悸动。我们不能奢求没有太多文学功底的余秀华,超越自我的文化含量和审美高度,写出鸿篇巨著。因为诗歌创作里,任何一种创新都需要诗人厚积薄发,笔墨语言不断地变化。

        一边是生活,一边是诗歌,时代若病了,非你我能拯救。诗坛若脑残,也远非你我所能够医治。大诗人公刘说过:一个诗人一生之中,能写出一首好诗,就无愧于诗人这个称号。人无完人,对于余秀华的诗歌我既不追毛球次说其低俗、阴暗,也不能拔苗助长、深切认同,在其成名之后与其“攀亲”。我不会无中生有、以卵击石,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来。

       因为,中国诗歌的光荣与梦想,代代相传,从来就未停止过!

       一口井水浑了,需要投放点木炭、明矾,需要有割腕断臂的勇气抽干井中所有库存的水。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对字词句篇章的娴熟运用的技巧,没有文学素养,没有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你就驾驭不了诗歌,突破不了理论创新的瓶颈。什么叫做无能为力?傻到净做无用之功,那不是我的性格,也不是我在思想上坚持,坚决在创作中抵制虚无的历史主义,泛娱乐化、泛物质化和坚决反对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文风的熟视无睹。我对“余诗”不感冒,对“余热”的宣传和炒作,这幕后推手的成功运作却赞赏有加。毕竟,将弹棉花的推到弹钢琴的圈子,将于高雅艺术风牛马不相干的“性诗”非正常地炒火,从融媒体首度抱团宣传一个诗人这个角度来看,“成功才是硬道理”!但是,我还是要做点什么,让人们知道,一个底层的草根诗人依然会仗义执言。

       胜者为王——这是一场媒体推手们宣传运动的伟大胜利,也是一场诗歌热身运动的彻底失败!那一年,我的三部曲,本来是同时写好的,为什么把那篇放在前面?倒着看这3篇文章与顺着看效果明显不同,倒着看文章会没有穿透力、没有杀伤力,虽然符合常规的宣传路径;但是,对于不按照常规宣传路径出牌的“余热”,我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炒作手法,就是右手下手很一点,再狠一点。那一年,在余与沈的博客,我都发了链接,她们不敢过招或者不愿意搭理:1,我的名气,引不起她们的兴趣(网友讲的傍名人,唐海林不如她有名,我承认这话有道理。如今上至部长、大科学家们,还不如干楼楼出名,是吧?狂呼我辈);2,我的博文有礼有节有凭有据,在事实面前她们无话可说。最重要一点,借我的热贴,更多一点的人知道此事,这才是她们想要的。

       不花钱的义务宣传员,我干过不止一回。文坛观念的反水,中国的诗歌精神何存?点击百度,追根溯源《狗日的王法》,这是一位曾经热心辅导过残疾人余秀华的老诗人。诗成于师,余秀华追求不成后恼羞成怒,于是拿出骂人看家本事,写出《狗日的王法》。所谓“担米养仇人”,抽丝剥茧,残疾余秀华其实很精明。一是标题党,模仿与借鉴别人标题,走骇世惊俗“情色路线”——《千里送阴毛》、《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中年的肉体》、《我要和王法生个儿子》;再就是千方百计巴结男版主、男编辑、男主编、什么的,以求露脸上位。写好自身这部书,余秀华是失败者。虚掩如水的心情,因为,这样一位涉嫌没有人品被众人非议是诗歌作者,怎么反倒成了中国诗坛天才?与“中国的狄金森”?

       面对真理,一切辩解都是苍白的。

       新时代蕴藏着题材内容创新的无限可能,因为,崇文尚德、德艺兼修,既是对创作者的要求,更是伟大作品诞生的必备条件之一。处在这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挖掘真相,我要把对正义的坚持、对光明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刻到骨子里,印在文字中。你哼你的调,我唱我的歌——我手写我心,“三人行必有我师”,说出来或许与人于己皆会有所帮助。

       创作如同一条河流,有源头,有支流汇聚,奔流不息。诗歌,作为精神食粮,孔子日“诗歌具有教化作用”;亚里士多德讲“诗歌具有净化作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由名句,诗歌无疑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审美境界,使一个人能感受得到灵魂深处的悸动。当时,余秀华这类诗是性诗,借用著名诗人沈天虹的评论“余秀华的诗不是情诗,这类性诗类(诗歌本来是喝茶品名闻香的精神熏陶),不可以用她代替马桶。表明她对诗的认识不清楚,也表明其道德观、价值观包括美学价值观存在大的错误”;并进一步指出:她的诗歌尚处在“练习”阶段。

       争论的火药味越呛人就越有趣。浅阅读的时代,口语叙事模式,浅意象泛滥,大的意象繁衍仿佛越有思想含量的诗越不可能被大众接受。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翻阅世界诗歌史:沙俄时期,普希金、莱蒙托夫创作了大量反映自由的诗篇,尤其是普希金的自由颂。莱蒙托夫的《诗人之死》。英国拜伦写就的《哀希腊》,多么的令人颤动。再看但丁的《神曲》,天籁的诗句犹如凤凰涅槃在烈焰中升腾,缔造了一个史诗世界,翻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序曲。中国的郭沫若,《再别康桥》的徐志摩,以及大诗人艾青等等,无不用其诗品和人品向世界昭示,泥沙俱下的环境下,岿然的始终是中流砥柱坚如磐石!

       今天,唯有经得住阵痛才能经得起检验。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和陈子昂所处的时代何其相似。一边是祖国处于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一边是精神领域中,诗坛里的低迷、奢华,讲究华而不实,穷追遣词造句,用生僻字、词,企图蒙混过关。这种简单制造,或者粗制滥造,谁能够站出来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胸襟,自觉挑大梁于肩?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名好士兵。戾气少些、志气多些,用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彰显中国精神,重新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灵的信笺折叠成小船,在惊涛核浪中前进,随时会有翻船的危险。“你挑灯回看,我把萧再叹”,因为再黑暗,再荒谬的时代,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在文化建设领域,在精神文明重建方面走情色路线性将性诗歌敬若神明地捧上神坛。这就是《金瓶梅》艺术手法再好,也不能登上中国四大名著巅峰根本原因所在。

       时代呼唤高峰:创作时,多一份担当、多一些真诚,作品才能赢得读者和大众的真心认可;坦诚了,动情了,诗人的口碑和功绩,才能得到圈内外各界人士最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赢得生前身后之名。

       写作我思故我在。你神经兴奋个啥?“耍牛氓可以,但请不要义正言辞地耍”,这是余秀华和食指脑经急转弯诡辩的话语。凭借丰厚的版权和奖金,日子好过一点之后,余秀华似乎撕掉往日的标签。2018年后,她发出“人生辽阔,值得轻言细语”,不再悲天悯人、不再迷茫困惑,这就是“诗歌改变命运”之后,余秀华今日生活的现状。

       但这绝不是终结。没有意义、没有任何正能量的创作指向,单靠个体生命体验,与拙劣的技术加工,这种所谓“原生态”的创作,拔苗助长、百害而无一利示范引导作用,让诗歌路上的众多追梦人,许多深入生活、厚积薄发、潜心创作埋头创作者寒心和失望之余,对中国诗坛、中国现代诗创作越发失望!这个奋斗的时代,如果潜下心来认真学习,我觉得余秀华还是可以继续往前走。以前,与丈夫尹世平两人“性格不合”,以及无所事事才让她终日沉醉于电脑。飙红到今日,还拿老套路唬人,就不被人原谅!

       不良导价值向与信号会产生不良的连锁反应,会让期待走红的余秀华们只看到其光鲜的一面,一门心思想着社交与攻关,而忘记创作时坐冷板凳的坚守。今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与大数据一统天下的岁月里,就网络文学和文学创造而言,加不加入XX协会并不重要,因为只要有手机,只要有一台电脑,人人都能做自媒体,人人都是记者、作家、与诗人。除用这个头衔谋私利;或者,真正为中国文学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为中国诗歌崛起而写诗!两者居其一,你是哪一种人?

       称谓不重要,虚名不值钱!因为,人们认可的作家诗人,重要的是有没有好诗,有没有好作品。

       在灵魂和肉体的对峙中,我所以戏说余秀华而不是恶玩余秀华,这不代表我多么推崇余秀华,更不代表我刻意搞臭、与诽谤余秀华。时至今日,我认为写作的好处:消磨时间也好,展现才华也罢,用这个谋生真心地不容易。从这个角度出发,“红人”余秀华赢得民间支持,在诗坛反腐重灾区涉水前行,营造良好的舆论场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赚钱的诗人和与大师不多,从爱护“珍惜动物”的角度考量——当下,中国足球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但是他们每个人还理所应当地拿着天价会费;一个歌星有一首好歌就可以坐享其成,一个烂片导演有一部卖座就能“鲤鱼跳龙门”……

      诗人何苦为难诗人?!

       面对无穷诘问,我想说:已经红透的苹果,更要懂得自我加压、自我保鲜。否则,一旦跌落在地上,就是一个让人倒胃口的烂苹果。喃喃自语,无限解读余秀华的“荡妇体”,执笔在手,我对自己充满期待。

       这个身心疲惫的夜晚,打开窗户——我对中国诗歌充满期待!我对未来的中国诗坛充满期待!

       我对你我他,我对所有人都充满期待。当然,也包括我怂对过也点赞过的余秀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9-2-17 09:19 | 只看该作者
1诗人的人格和诗格不统一是常事,余秀华的歇斯底里多少也有些自身现实的原因!多理解多宽容不要推崇这是真性情就算了!
2余秀华的诗歌某些还是可以的,总体而言是二流水准,她先进的地方是在于她的诗歌是表现当下现实的,反应真实生活的,即便这只是非常少一部分人的真实!相对于各种所谓的诗歌流派而言,她确实是诗言志,诗抒情的!有些诗歌必须要到某个人才有意义,你一想起她的情况,对她渴望一个正常人身体正常人爱情,擦白脸蛋涂红嘴唇的情况就会有所理解,对她的偏激就会有所感悟!对她想要睡或被谁有所原谅!
3好诗在民间,我一直很认同这话!优秀的诗人非常少,何况被更多的名人和权威遮蔽,整个时代诗歌的审美都很变态,假装魏晋名士淡泊的,鼓吹垃圾反动的,还有以下半身和段子为乐的,更有号称代表良心干预的,已经完全没有标准和审美了!形式大于意义,段子横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2-18 19:06 | 只看该作者
党媒的本意,幸许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或者,是基于扶持一个值得学习的逆袭榜样,使得这个充满爱的世界,所有人雨露均沾。董卿所以流下眼泪,从主持的角度出发,不偏不倚、坦荡无私地尊重脑瘫者,让一个处境令人同情的弱女子,得到一种诗的平衡和提升。“上帝关闭一扇窗户,必然会打开另外一扇窗户”。因为,遍布全国各类协会的作家、诗人、书法家们,未必真的是作家、诗人、与书法家。相对于那些艰涩的词句,“余诗”简单质朴一些的篇章,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这方面余秀华做到了,但愿,这种便“非正常走红”,官煤与自媒体的炒作这一场及时雨,能让余秀华走得更远。

有意义的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9-2-18 19:08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以饱满的诗情,详实的文笔评论了余秀华火火火事件。有很棒的思考,运用了辩证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将自己的观点完整呈现。点赞这样的写作热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6 10:3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