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月评论] 意象纷呈的《高粱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陵一片云 于 2012-11-6 16:22 编辑

意象纷呈的《高粱红》
                            -------简析大漠的《高粱红》
                                                               金陵一片云


作品:  
        高粱红
           大漠
梦,支起
一顶帐篷
巍峨挺拔
像一座山峰

我背着梦夜行
湖边倒映了我和梦的身影
梦睡着了,我却
不知情

我把梦的花蕊
捧在掌中
两手浪漫,引来踩花的
蜜蜂

星星钓走了满湖的蛙鸣
旷野深沉无声
夜狼出没的地方,一片
高粱红
(20121031)

      作者大漠,亦是《中华诗词论坛》里的大漠之歌。系安徽泗州诗词学会副会长、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近几年来,游历了近十家网站,现栖息于《中华诗词论坛》、《中华诗歌流派网》和他工作地的《泗州逛街网》。与大漠相识于《中华诗词论坛》,已近一年。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断断续续地读过他的不少诗,也多少对他及他的诗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的诗从不无病呻吟,诗中所言必有其物,必有其感。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诗,是自己对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抒发的是自己内心的灵动”。正如其所言,他的诗中常有对生活和生命的洞悉与感悟,有一定的哲理性。这不仅显示出他的敏锐的观察力,也反映出他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读他的诗,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是一位在诗中真正书写生活的人。印象中,大漠不太爱写朦胧诗,但这首《高粱红》就显得朦胧一些了。
 
        20121031日,我看到了大漠发表的《高粱红》。初读,便被深深地吸引,不仅仅是因为这首诗与我所看过的他以往发表的诗风格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这首诗中的意象,以及那些意象所勾勒出的一幅幅宁静的画面。虽说这首自由体的诗是首朦胧诗,但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喜欢这首朦胧诗!(因本人的诗歌观是:“诗是心语的表达,贵在真善美。喜欢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写大多数人能读得懂的诗歌。”所以,平日里对朦胧诗还是有些抵触的。)

        说到喜欢,总该有个理由吧。那么,我就来简析一下这首《高粱红》:

        首先来看标题高粱红,高粱红是一个什么样的红呢?整首诗都在写,为什么不用做标题呢?这就是这首诗带给读者的视角冲击,也是它吸引读者眼球的一大亮点。再看这首诗的意象。从首节的帐篷山峰花蕊旷野”,再到最后的结语高粱红等等,可以说整首诗可谓是意象纷呈,我认为这正是这首诗又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些意象的铺陈不仅仅是一幅幅美妙画面的展现,也留给读者以更多想象的空间。

    全诗共分为四小节,每节四句,结构匀称,整体上具有了建筑之美。各种意象的铺陈展现出这首诗所具有的较强的画面感。从表面上看,这首诗虽没有较多的押韵之处,似乎音乐美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但我却认为这首诗整体读来流畅自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不乏音乐之美。或许有人会说,我把这首诗说得太好了,那么,我不妨来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

      先看第一节。起笔处------“梦,支起/一顶帐篷”。都知道“梦”是一种渺茫之物,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就说明梦往往是有所寄托和向往的。此处的“梦”,姑且先把它理解为作者内心极其向往与追求的某一种东西,至所以用“梦”这个意象,可能是此物与“梦”的捉摸不定正好能相吻合。梦之所以能支起帐篷正暗示着作者对此物的向往与追求是越来越深。再看下面,“巍峨挺拔/像一座山峰”。梦支起帐篷,本已属不可能,但这里何以又说这顶帐篷会巍峨挺拔,像一座山峰呢?这样来理解就不难了:正因为内心里对所向往与追求之物的情感越来越深,以致觉得像一座山般沉重。
     
    “我背着梦夜行/湖边倒影了我和梦的背影/梦睡着了,我却/不知情夜行二字,说出了上一节中所说的情形,常在夜晚时出现。我之所以这样理解,是因为:一般人都是在夜间入睡,夜里做梦也属常事,而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夜,我背着梦前行呢?想来此处是有小小的伏笔的。湖边倒映了我和梦的身影,看似说夜中所梦,其实也是在表达一种内心的所思所想。后面的梦睡着了,我却不知情,话锋一转,表达的是一种失落之感。从这一小节看来,我们倒是可以把首节的梦替换成某一个人来理解了。

       “我把梦的花蕊/捧在掌中/两手浪漫,引来踩花的/蜜蜂”-----“梦”有“花蕊”吗?答案自是没有。但作者又为何说“把梦的花蕊/捧在掌中”呢?联系第二节来看,梦可以是某一个人,那么此人必是女子了,因为都说“女人如花”嘛。有了“花”,那么有“花蕊”便是顺理成章的了。“两手浪漫,引来踩花的/蜜蜂”,因为手捧芳花,留有余香,心觉浪漫,自是无可厚非。至于“引来踩花的蜜蜂”比较好理解,从写实的角度来看,蜂围着花也是常事。此节亦同第二节相似,虚实相间,得细品。既可以说是在言梦境,也可以说是对心理状态的描述。如何理解是对心理状态的描述呢。大家回过头来,再看看第二节末,失落之感既然已经袭来,内心里的复杂情感又该是怎样的呢?只好小心翼翼地把那份情感收藏进来,一个“捧”字,既是“爱”与“呵护”的表达,又体现出了诗作者的那一份“眷恋不舍”之情。
 
      再看最后一节:“星星钓走了满湖的蛙鸣/旷野深沉无声/夜狼出没的地方,一片/高粱红”。此节所述仍然让人觉得像是一个梦境,但又何尝不能说是在对自己心情的表达呢?“星星钓走了满湖的蛙鸣”,寓示着“欢乐的东西远逝”,“旷野深沉无声”寓示着“心情的寂寥”,可那“夜狼出没的地方,一片/高粱红”分明又暗示着作者内心里那一份对未来的美好结局的展望。

      纵观全诗,表面上是一幅幅充满了意境的画面的铺陈,内在却是对内心情感的丰富表达。简单地说,那是诗作者“对一个人思之越多,想之越切而成的梦“,是拥有“一片高粱红”的亦真亦幻的“美梦”,是诗作者以乐观浪漫的情怀,用心给读者弹奏出的一首深情温婉的相思曲。

       当然,这样一首我认为是写得比较好的诗,也有我觉得不足之处。这一点,我也曾与大漠提起过,就是首节的描述。我倾向于更自由更简洁的表达,比如“梦,支起的帐篷/挺拔如峰”,这样一改,不仅一个意象也不减少,而且意思也不少表达。但作者更倾向于整首诗结构上的一致性,也就是所谓的“建筑美”。也罢!

   
      罗罗嗦嗦地说了这一大通,可能其中有歪解部分,希望大漠能够谅解,也希望大漠再接再厉,把更多更优美的诗奉献给诗友。(20121105定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1-5 16:42 | 只看该作者
只有诗与评的频繁互动,才能促进诗歌的发展。论坛的领导应着力培养我们本论坛自己的诗评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6:45 | 只看该作者
朱汉明 发表于 2012-11-5 16:42
只有诗与评的频繁互动,才能促进诗歌的发展。论坛的领导应着力培养我们本论坛自己的诗评家。

云喜欢真诚地交流,这篇是第一次尝试写诗评,您给我多了动力,再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1-5 20:15 | 只看该作者
金陵一片云 发表于 2012-11-5 16:45
云喜欢真诚地交流,这篇是第一次尝试写诗评,您给我多了动力,再谢!

把诗放在前面,大家读起来更自然。第一次这样写已不错了。你评论时你自己的主线不够明朗。
期待第二篇更精彩,我加亮了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2:15 | 只看该作者
荒原猛士 发表于 2012-11-5 20:15
把诗放在前面,大家读起来更自然。第一次这样写已不错了。你评论时你自己的主线不够明朗。
期待第二篇更 ...

看别人的评,有的是放前面,有的又是放后面,所以就按自己想当然的方式放上来了.
谢谢鼓励和帮助!
至于第二篇,不知道何时会再有想写的感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1-6 14:14 | 只看该作者
金陵一片云 发表于 2012-11-6 12:15
看别人的评,有的是放前面,有的又是放后面,所以就按自己想当然的方式放上来了.
谢谢鼓励和帮助!
至于第二 ...

放在前面先让别人读一次,然后再与你的评析对照,更符合阅读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6:22 | 只看该作者
荒原猛士 发表于 2012-11-6 14:14
放在前面先让别人读一次,然后再与你的评析对照,更符合阅读习惯。

知道了,我已把发在这群组里的改过来了,你看行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1-6 16:47 | 只看该作者
金陵一片云 发表于 2012-11-6 16:22
知道了,我已把发在这群组里的改过来了,你看行不?

这样更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2:12 | 只看该作者
荒原猛士 发表于 2012-11-6 16:47
这样更自然

谢谢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1-7 13:02 | 只看该作者
金陵一片云 发表于 2012-11-7 12:12
谢谢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8 01:1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