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境在细节里掘进
——南飞的诗《背柴火的小女孩》赏析
李汉超
《圣经》里说“一切魔鬼存在于细节”,可见细节的重要性。细节可以使读者如临其境,过目难忘,更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我们知道,小说家是重视细节描写的,可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小说。其实,诗人也是注重细节的,细节入诗,自古有之。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细节,不仅让诗更为生动,而且情趣盎然。当代诗人中有不少诗人同样讲究细节,运用细节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因为细节流露着亲和力,蕴含着感染力,蕴藏着说服力,凝聚着表现力,能够真切而强烈地表现诗的张力与活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南飞的诗《背柴火的小女孩》:
背篓上睡着一小捆柴火
柴火上趴着旧书包
旧书包里躲着课本
和你清澈的梦
露出脚趾头的旧布鞋
踩疼了暮色和羊肠小路
踩疼了大山深处的狗叫
和云朵外娘的呼唤
石头上你歇了一会儿
背起越来越重的日子
继续赶路
南飞,1964年10月生于湖北应城东边的古皮洼。他童年四次死里逃生,少年辍学回家务农,青年四处飘泊,而他奇迹般地闯了过来,现在仍做着临时工。他说:“苦难与厄运的利斧,怎能伐倒我的信念?所有的刀痕,吻痕与泪痕,令我的生命寂寞而美丽。”自1990年发表作品以来,他已在《诗刊》、《星星》等海内外400多家报刊发表诗文3000余首(篇)并多次获得诗赛大奖,出版诗集《红珊瑚》、《远海的天籁》、《谣曲一百首》等三部。
《背柴火的小女孩》一共十一行,读完全诗,一个放学途中还要为家里打柴的小女孩的形象,会深刻在我们的心中:傍晚的大山深处,一个穿着破旧布鞋的小女孩,背着柴火往家赶。这是一幅让人怜爱的画面,由一系列的细节构成。何谓细节?词典的解释为细小的环节。细节可以使情景如在眼前,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诗的细节,一靠独到的发现,二靠丰富的想象,三靠语言的魅力。诗人南飞是深谙此道的。
诗的第一节,运用顶真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再现了小女孩“背柴火”的画面,并将这画面定格在读者面前,也使细节得到诗化。顶真,也作顶针,又称联珠、蝉联、连环,主要用于整齐句子结构,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作者从“背篓”着笔,写到“柴火”,再写到“书包”,最后落笔到“梦”上,语意贯通,层层推进,营造着诗境。“睡”、“趴”、“躲”三个动词,不仅将事物人格化了,而且鲜活了细节,还让诗意弥漫开来,强烈地感染着读者,这是需要想象力的。用“清澈”修饰小女孩的“梦”,恰当地表现了小女孩对未来纯真的向往。
诗的第二节,是一个特写镜头。“露出脚趾头的旧布鞋”,这一细节,告知了小女孩家的贫穷。接着作者用两个“踩疼了”,将小女孩与周围的环境以及盼女归来的母亲相融合,勾画了背柴火的小女孩在暮色笼罩的深山里行进的艰辛,使诗有了可视、可触、可感的形象。“暮色”、“小路”、“狗叫”竟然能被“踩疼了”,那“云朵外娘的呼唤”当然也被“踩疼了”。这不是比拟修辞的简单运用,而是诗化细节的张力显现。“云朵外”,揭示了山高路远,也让“娘的呼唤”更有情彩。
诗的最后一节,诗境在细节里继续掘进。“石头上你歇了一会儿”,这是个一般性细节和叙述,而下面两句“背起越来越重的日子/继续赶路”,就非同一般了,它不仅再一次点亮前面所有的细节,而且使诗意得到深化和拓展,一语双关,既是说当前,又是在说将来。它,预示了小女孩的命运,更是山里人艰辛、坚韧的真实写照。
哲学家伽达默尔的《时间距离的解释学意蕴》说:“我们必须根据细节来理解整体,而又必须根据整体来理解细节。”无论从整体还是细节,作者都对这位小女孩赋予了深厚的怜爱和人文关怀。南飞的诗澄亮而透明,饱满而睿智,常常用质朴而生动的细节营造诗境,这一特色在他近年的谣曲创作中尤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