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土层: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1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土层: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

按语:2019.2.15应紫丁先生邀请在锦江区三圣乡竹邀月庐艺术馆参加了成都市九眼桥诗社举办的一个诗歌发布会。忽萌生了对《中国断代诗集萃》(法•马当出版社出版   孙山山策划)中——何春《睡莲》、向以鲜《割玻璃的人》以及里尔克《严重的时刻》和海子的《姐姐》等四首诗歌点评几句的想法。当下生活节奏很快,人变得僵硬而粗糙。年前年后,一样的乏善可陈。写几句对于诗歌的赏读文字,总是可以不负春天好时光的吧。


睡莲
何春

面向群山,我要放下所有的语言
并将我的祖国暂时忽略
和所有身心疲惫的人
对山峰和古柏
保持肃穆

我将守候在一池春潭
与一朵睡莲对望
如同注视自己
正睡在水的表面

我要很小心地凑近一片青荷
并让时间静止
再使双手充满凉意
闭目,合掌

这时的凉意多么重要
些许的鸟儿和落叶也很重要
此时的访客
以敬畏的态度也很重要

而更重要的是
此刻我必须忘掉祖国和功名
我只能用睡莲的方式
与莲一起沉睡
或在某一阵不确定的风穿过我的身体
与她一同醒来

黄土层赏读:何春的这首《睡莲》共计五节。结构和框架都很简单,核心就是诗人和春潭中睡莲的一种感应和诗化融合。《睡莲》不是古人说的咏物诗,借以折射人格的高洁和清卓那样的路子。不是的!这首《睡莲》所涉及的“我”和“睡莲”都是独立的,我是我,睡莲是睡莲,当然,我和睡莲可以有融合融洽的互通之处。也不是王维那种近乎禅释的山水诗,追求蕴藉和淡远。而是一首现代人写的现代诗,手法成熟老道,元气充沛饱满,命意鲜明盎然。读这首诗,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诗人清澈流畅的气韵,对读者心灵的洗濯意义。诗歌开头,肃穆面向群山,这种庄严感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虔敬。“放下语言”“忽略祖国”“身心疲惫的人”,这三组词句,透露出现代人的几种病症:语言对一个人的伪饰性,祖国对一个人高大上的制约,疲惫对一个人活力的消解。这一切都暂时脱掉,推开,与一朵睡莲对视。人的倒影和睡莲的平行并置,比拟恰切,生动。对于一支“清荷”,小心凑近和让时间静止,都在暗示诗人对现代人生活匆促的抵抗。这里的“凉意”又与现代社会中人的“焦灼感”相对应,诗尾再次提到“祖国和功名”,可见诗人心灵上对大词和浮名的抵制和不屑。诗人在向着“天人合一”的境界趋近,对睡莲,一起沉睡一起苏醒,沉睡是合一,苏醒也是合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肉体与心灵,都在寻觅着一种和谐和融合。这才是人的本真。这首《睡莲》味道清淡,气息绵长,命意若隐若现,真像现代人的一支《摇篮曲》,轻吟之后,渐渐入眠,醒来之后,精神大好。同时,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人自身的关注,对都市人生存处境的间接关照和对人心日渐粗糙浮躁的抚摸和反拨。


割玻璃的人
向以鲜

手中的钻石刀
就那么轻轻一划
看不见的伤口
纤细又深入
如一粒金屑
突然嵌入指尖
你感到如此清晰
疼痛? 是一种词汇
而血则是虚无的意义

清脆的悦耳的断裂
在空旷的黄昏撒落
却没有回声
声音的影子似乎
遁入雕花的石头
这是你最喜爱的声音
纯粹、尖锐而节制
午夜的钟或雪花
可能发出这种声音
那时你会醒来
并且精心数罗

你是极端忠诚的人
几何的尖端常常针对你
准确的边缘很蓝
你感到一阵阵柔情四起
那是对天空的回忆
设想一只鸟
如何飞进水晶或琥珀
鸟的羽毛会不会扇起隐秘的
风浪? 让夜晚闪闪发亮?

当浩大无边的玻璃
变成碎片
你想起汹涌的海洋
想起所有的目光、植物
都在你手中纷纷落下


1987年6月 成都

黄土层赏读:向以鲜这首《割玻璃的人》现在读来,会有一种怪异、生硬和晦涩之感,在当下明晰、畅达的口语诗背景之下,更显得“不合时宜”。但是,这首诗具有的现代性力量,读者还是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如果仔细查看写作日期是1987年6月,我们就更不能忽略而是转为惊讶这首诗的价值了。三十年的诗歌演进和变化,形式和方法会完全不同,但是现代诗性和语言锤炼的品质是不变的。1987年,大抵属于后朦胧诗时代了。这时,海子已经写完《亚洲铜》(1984)和将写《姐姐》(1988);江河已经写了《太阳和它的反光》(约1985);张枣已写《镜中》(1984),杨炼已写《诺日漫》(1983)等等。而向以鲜以一首《割玻璃的人》“割出”了八十年代汉语写作的词锋。该诗共四节,以“纯粹、尖锐而节制”的语言风格贯通全诗。开篇从割玻璃、割手指快速转换到词语切割时代语境下的“意义虚膜”,其中修辞和转喻的迅疾利落又暗流涌动的手法,令人吃惊。继而写到玻璃断裂的声音,暗示诗歌的节奏。立即抓住玻璃的边缘这个生硬的茬口,孽生出更加广阔而蓬勃的意境。柔情,天空,海鸟,风浪。这些不及物的意象,在玻璃的“茬口”上放飞了无限的想象力。第四节在一个假设之下非常漂亮地把想象力所及的风景“还原”到那一块玻璃之中。赏读至此,谁是那个“割玻璃的人”,不言自明了。割玻璃是个技术活,割玻璃是有风险的,割玻璃所承载的时代隐喻,即便过了30多年,我们依然可以隐隐感受到那时代的“疼痛感”和顺着血留出的“虚无”的意义。


【严重的时刻】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奥地利)
陈敬容 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
无缘无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谁夜间在某处笑,
无缘无故在夜间笑,
在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无缘无故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
无缘无故在世上死,
望着我。

黄土层赏读:里尔克《严重的时刻》简单说是一首抒情诗。从翻译的句式看四节诗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更像是一首歌词。我们不忙着分析它的内在含义,先看看四节的重要元素,对于赏读会有所助益。四节涉及到的四个字是:哭,笑,走,死。并且1/2 和3/4形成各自对立的词语。并且四个词呈凹透镜一般汇聚在“我”这个焦点上。每一次聚焦,都使得我“燃烧一次”。“哭”是指人生的大悲恸,“无缘无故”来得无常和猝不及防。“笑”作为一种大欢喜的情绪,也是“无缘无故”,总会有的。“走”和“死”大抵也如是。这里的“走”需要多说几句,这可不是普通的“行走”那么简单,因为与“死”形成对应,这个“走”应指人在尘世的活着、行走和劳作。如果与“走”相关的活动都结束了,那就进入了“死”——生命的终结。而四节里边分别提到的“在哭我”“在笑我”“走向我”“望着我”,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人生的大悲恸、大欢喜、无休止的劳作和最后的终结,“我”都是无法避免的。这四个时刻,都是“严重的时刻”,它们必将像四支箭,在“我”的一生中,穿过我。读完全诗,我们还可以发现,作为主体地位的“我”全部后置在每一节的末尾,显得微不足道,完全“宾语化”了。这种主体性消解的诗歌表达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里尔克对人生无意义的体悟和异化时代的体验。这种主题解构所具有的特点符合后现代主义中反主客二元论的特征。

姐姐
海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1988年7月25日火车经德令哈
黄土层赏读:海子的这首《姐姐》很著名啊。典型的抒情诗内核。语言朴实直白,但抒情性饱满又尖利。整体气氛和情感基调是孤独、清冷和荒寒。“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又给人不祥的预感和峰回路转的期待。作为第三代最重要的诗人,海子已经写过《亚洲铜》了, “亚洲铜 亚洲铜/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但是海子的使命完成了吗?海子对于现代汉诗写作的愿望达成了吗?《姐姐》中有一种沉重的悲凉感和压抑感,吞噬着诗人的好心情。环视“现实”无非是石头、青稞和戈壁。“一切都在生长”?这是指示也是在陈述,也是在祝福。在巨大的孤苦感觉里,海子从浩瀚的天空收回眼神,从人类宏大的关照视野中具化到一个亲人,一个如豆一般大小的温暖。他说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每次读《姐姐》由不得令人伤感,因为1988.7.25距1989.3.26也就短短8个月了。“惟一的,最后的,抒情”结束了,海子代表了一个时代。

2019/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6 10:1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