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尘若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位帮忙看看,这首诗的败笔在哪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14:19 | 只看该作者
爱诺 发表于 2012-11-10 14:17
意境就是你想要表现诗歌的环境,和诗歌所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是一种可心悟却不可言语的神圣世界。

那读者怎样能体会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11-10 14:23 | 只看该作者
尘若无 发表于 2012-11-10 14:19
那读者怎样能体会到呢?

诗人用心写,读者用心读,两者合一便可神交,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试着去读一些你喜欢的诗人的诗,学会去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内心世界里所营造出来的意境,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文学功底加以整合,就成了自己的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11-10 14:25 | 只看该作者
尘若无 发表于 2012-11-10 14:09
风之子老师好,看来您是发现了其中的关联,所以不觉得收敛性不够。也问您个问题,到底用意境可以作为新诗 ...

尘若无好:到底用意境可以作为新诗创作的主线吗?问题提的很好,意境是由意象构成,一般来说一首诗可由多个意象存在,但意境的形成只有一个场景,否则会形成象达利那样的超现实虚幻景象;只要紧紧围绕诗歌表现主题展开意象的铺排或收放,意境就会形成一个清晰的“场域”,让读者如亲临其境,得到美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14:29 | 只看该作者
爱诺 发表于 2012-11-10 14:23
诗人用心写,读者用心读,两者合一便可神交,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试着去读一些你喜欢的诗人的诗,学会去感 ...

那跟读者的喜好和学识会不会有关系呀?会不会和民族的哲学根基有关系呀?作家和读者是不是得配对才行?不然阅读习惯就搞砸了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11-10 14:37 | 只看该作者
尘若无 发表于 2012-11-10 14:29
那跟读者的喜好和学识会不会有关系呀?会不会和民族的哲学根基有关系呀?作家和读者是不是得配对才行?不 ...

我不否认有个人修养的关系,真正好的诗歌是没有语言、环境、学识上的界限的,例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李白的《静夜思》都不是千古传唱的经典吗?他们在这方面有过过多的要求吗?诗人在用心营造一种意境的时候,读者自然就跟着走了进去,而不是会认为,我是中国人,读不懂外国的文化这种肤浅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14:42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11-10 14:25
尘若无好:到底用意境可以作为新诗创作的主线吗?问题提的很好,意境是由意象构成,一般来说一首诗可由多 ...

风之子老师说:主题---意象---意境
那老师,我的问题是为何不可,意境—意象 主题蕴含其中,由读者领悟?文心雕龙:“至虚静,守静笃,神与物游...”  中国传统写作的一个方式自我先处于意境之中,游取意象,一气呵成,故此中国古诗中写景状物句极多,甚至上下两联都是两组不同的场景,他们的关联方式就是气也就是意境。是不是我们接受的新诗教育太多了,觉得以前的写法很怪?
当然我也赞同老师的说法,胸有成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14:49 | 只看该作者
爱诺 发表于 2012-11-10 14:37
我不否认有个人修养的关系,真正好的诗歌是没有语言、环境、学识上的界限的,例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

有道理啊。那现代诗咱们应该去看那位诗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11-10 14:52 | 只看该作者
尘若无 发表于 2012-11-10 14:49
有道理啊。那现代诗咱们应该去看那位诗人的?

爱诺比较喜欢徐志摩,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或者台湾诗人席慕容,外国诗人普希金都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14:57 | 只看该作者
爱诺 发表于 2012-11-10 14:52
爱诺比较喜欢徐志摩,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或者台湾诗人席慕容,外国诗人普希金都可以

有些人批评前两位他们作品中的思想不够深刻,您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11-10 14:57 | 只看该作者
不要称老师,文心雕龙:“至虚静,守静笃,神与物游...” ---空虚而宁静的,万物能够在其中生长,这是一种意念的产物,是物象在想象中的显现;中国古诗中写景状物句极多,的确,直接写物而表现物象较易,实物虚写则难,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对由文字的描绘,而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但诗作者描画的意念之境却是存在,变化的是读者的思维,而非作者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4 10:4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