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99诗论,扬之水论述:一:
历史上任何王朝其实对文化意识都是钳制的,只不过有些王朝较为宽容而已,比如盛唐。上层建筑决定意识形态。文人不可能具有绝对的自由言论,因此诗人们在创作上只能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合乎政治意识则大声高呼而形成歌功颂德的篇什。心有隐忧则曲折委婉而形成蕴藉深邃的作品,所以在吟风弄月的华丽篇章之下有深致的心灵忧患,这是文人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不过因地位的高低有别,影响的高低有别,让我们看过去就觉得现在的大部分诗人的作品表面上都是一种“无病呻吟”的“小娘们”的腔调,缺乏阳刚凛然的慷慨之歌。没名气的诗人的作品有谁会认真发心思去深入解读?
回复:千篇一律的文化内核和形态,其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都是日记式的,心灵随笔式的,在我的观赏中,上世纪90年后,国内压根就没有多少能称得上所谓诗人。或者对诗歌有许多严重的误解。
风华月雪,我也写了不少,我并不排斥写闲情逸致的。只是内核空虚,形态凌乱罢了,绝大多数,连文章都称不上,难以下口,还不如小朋友写的文章呢。现代诗歌,就会一直是弯曲的,残缺的。中国就没有诗人,都是一帮缺胳膊断腿的残疾的可怜人,么有诗人。
针对99诗论,扬之水论述:二:
几千年封建文化其实质就是儒家(确切地说是儒教、德教、纲常伦理)一统,而且只为上层建筑服务。古代是如此,现代亦是如此。过于自由的思想言论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西式自由言论可能不利于中国。愚觉得吟风弄月,抒写心灵感受没什么不好,大可不必对其耿耿于怀。正气酣然、凛凛风发固然是好,抒写性灵亦不失为一种美学审视,要的是作品写得足够优秀。
回复:主要还是体现在文化不自信的根本上,自我体制的不自信的一种外在表象罢了。总想通过一种控制来达到,内心的一种稳定罢了。。。
关键皆是纯日记式,心灵随笔式的,写的不够灵性,绝大多数的,都是缺乏美学修养和涵养,呈现出来的,么有美学美。。皆是皱巴巴一堆。我讲究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但是反感,无病呻吟,毫无脑子的呈现。。。所以说,现代中国就没有现代诗人~都是一群咿呀呀的小娘们,娘炮。或者说阴阳人吧,连诗歌的毛都没沾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