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在答中与答在问中的一首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1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问在答中与答在问中的一首诗
--评黄禄辉诗作《黑白之歌》
文/冰雪客


《黑白之歌》这首诗的特点是稳定的形式结构,音律的节奏感强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并用的诗歌语意格局,理趣的形成和情境的营造互为表里,在简洁中完成厚重的诗意表达。这首诗仍然由诗人设置了一个敞口式的解读空间,发现生活和生命中既存的奥义,并对普遍的现象和义理命名。读过之后,不见得能让你内心产生震动颤栗,但显然可以投以赞许的态度。从整首诗的指向来看,显然涉及到宏大的课题,既是问题又是回答,引领阅读者进行一次生存状态的思考。
但凡一首诗的产生也是诗人本体思想或感情的照耀或折射,且不论关于诗中黑白之想的触动缘由是什么,个人生活生命中的载荷或轻或重,有人举重若轻,有人举轻若重,这些都可以在文字中找到蛛丝马迹,而诗歌是最好的出口。而且,关于人生境遇,人生格局,也许是经常性碰触到的课题,只不过,绝大多数人让这样的思想淹没在自我的消化之中。诗歌何为,诗歌绝不是仅拿华丽的字句作游戏般的空转,不是作隔靴搔痒的哼唧,诗歌终归要回到对人的“怎么样”的观照。那么,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首诗,就可以看到境遇式的追问,把读诗的秩序递进到读人的秩序。当然,既然是一首诗,就不回避“张力”这个词,不回避从张力的美学角度来看这样一首诗,仍需在张力的多寡上进行评判,以回答诗学上的意义。
诗中第一节是在放大镜下的概括式呈现。“一只白鸟在水中飞翔/一只黑鸟在火中舞蹈”,白鸟在水中飞翔和黑鸟在火中舞蹈两个意象,都是虚实结合的手法。鸟在水中无法飞在火中也飞不了,但只要是一只鸟它总要飞翔、舞蹈、跳跃,因为这是作为鸟的命运。只不过,白鸟的命运跟黑鸟命运略有不同,水中和火中显然有别,“这远远不是我看到的一切”,而一切的存在远没有这么简单。放大镜下的场景只不过是一个特写,背后是各种命运交织的芸芸众生像。这节从交代的点上作出突显,像浮雕一样把后节的推进延伸建立起述说的高点。
第二节则承结上一节的起意进行显微镜下的提炼,虽然使用概括式的语句,但有了前一节的铺垫,这种表述也在情理之中,把视野引向微观而普遍的判断思考。“更多的白在黑中/更多的黑在白中”,这种判断,颇具哲学意味,如果单独把这两句拎出来,就会有空泛之嫌,有说教的僵硬。接下来的一句“我的眼睛黑白分明”,把前两句的空拉回到实处,把黑白的判断和表述重新置于诗歌语言的场域,保持住了语言的统一性。黑白之辨,黑白之争,黑白之理,黑白之道等等,都可以在此引伸而触碰到,形成了诗意指向的丰富性,把这种思想的可能性放在个人的视线,便是一个沉甸甸的“问”,同时又最终以“黑白交织”作答。要指出的是,“我的眼睛黑白分明”即是对黑白交织的一种反抗,更是基于强大事实面前的无可奈何,普遍的现实漩涡可以裹挟每一个个体。
及至第三节,眼中的镜像逐渐拉远,由实指转向虚指,由物象转向人生,在望远镜下的境况最终只是以黑为背景滑向无穷无尽的苍白。就诗中表达的意绪来说,略显悲壮,有沉郁之气。“我看见一场雨从黑夜出发”,当然是用我黑白分明的眼睛看见,只不过“雨”浇淋的一定包括热血沸腾的时刻,所以“雨”成了“苍白”的同谋。最后一节是整首诗的落点,是诗意气息的终点也是高点,短平快的节奏和简洁的词句框定这首诗的最终特质。
诗人黄禄辉的诗风向来不会张牙舞爪,总是把积聚起来的情绪、思想、发现用平稳而肯定的气息呈现,总体而言有一种中和之美。这首诗是诗人比较少有的介入重大课题且又与自身处境相关的短制,同样也有着平稳而中和的特点。

附原诗:
黑白之歌
作者/黄禄辉

一只白鸟在水中飞翔
一只黑鸟在火中舞蹈
这远远不是我看到的一切

更多的白在黑中
更多的黑在白中
我的眼睛黑白分明

我看见一场雨从黑夜出发
贯穿了整个白天
贯穿了一个人苍白的一生
200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5 09:2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