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兄的作品越来越流畅自然、文本要呈现的思想越来越深刻且更加具有复杂性。
再读这首《道光帝》,还是觉得有意思。
以此诗为例,谈谈我的个见:
这首诗不管是不是说的真实历史的细节,但都十分成功的艺术性地“复制”了历史片断,具有艺术的真实。这一点很不容易,且已成功。
但另一方面,整首诗,虽也从这种叙事或“复制”中表达了一定的洞见和思考,也自然间流露出了诗意,但另一方面,你自己独特的观察是什么,独特的思考是什么,似乎又少了点什么。如果是拍电影,拍完这个细节的场面,一定会有特写镜头或远焦镜头或者蒙太奇镜头切换到其它现场,而这个镜头要么是起烘托气氛、要么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要么是加深某种情绪……
这样的情况,在《季羡林谈畜生吃人》这一首里,也 是一样的,你精要地表达了季的观点,除此,你的独特发现是什么,或者说你呈现的诗意是什么。这个值得思考。
以上是我的观察,我也还没完全想明白这个问题,我的近作也有明显这样的情况,只是提出这个疑问,与兄探讨。说得不对,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