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自选十首
作者/陈世钊(重庆)
●重读朱自清的《春》
满纸的生气: .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亲吻着一双双小脚
跑向新的天地
满纸的漂亮:
桃花、杏花、梨花像小姑娘
唇上流着蜜 头上飞着蝴蝶结
美得看的人不眨眼
满纸的忙碌:
鸟儿呼朋引伴一亮歌喉
雨里农夫披着蓑犁着希望
那股子力就怕错了节气
我轻轻地掩了书
牧童的短笛叫醒我的耳朵
“机关用尽不如君”
蘸墨写下“春”字 求一份不凡的静
●重读朱自清的《背影》
那肥胖的 青布棉袍
黑布马褂的背影
巍然立在泪光中
汽笛再响
当初他的父亲吃力爬上月台
买来橘子
橘子的酸甜怎比亲情的滋味
再三叮嘱的话
又打湿眼眶……
我的爸爸一身病
常常疼得咬紧牙关
给我坚强的背影
还处处关心我吃穿和工作
时光流转
站台送别多少相似
大包小包送上车
还想把那颗心掏出来相陪
我的泪打转在那个秋天
●重读刘禹锡的《陋室铭》
因为德馨
草色也亮晶晶地入眼帘
才情像苔痕
步步上阶绿 好不幽雅
我常常羡慕那些无名的小山
和梯田挨得很近
让仙人也常住
我常常怀想那些乡野的清溪
浅浅的照亮快乐
映出云从龙
和你回到陋室
谈笑间 煮沸一壶茶
再不为案牍劳形
且来弹琴复长啸
此时此刻
诗吟 你来我往
山水 为之动容
●重读周敦颐的《爱莲说》
当读到“濯清涟而不妖”时
我哼起《阿莲》
那个美丽的姑娘已没有
站在村口
多少次梦中见到她
头上戴着牡丹花
嘴里唱着《夜太黑》
抹了厚厚的妆
一脚高跟鞋 踩碎了
菊一般的时光
我不怕淤泥 像君子洒脱
忘掉梦 举起梦
亭亭净植
托一片荷叶送上我的祝福
我仍然可以开得“映日红”
证明自己
痛过之后 香远益清
《当爱已成住事》环绕响
如何不蔓不枝?
●重读契诃夫的《变色龙》
一条小猎狗闯了祸
让我看了一场滑稽的好戏
奥楚蔑洛夫的演技堪称一流
身上大衣是绝妙道具
只有那血淋淋的手指头举得高高
一一不卖帐
其实职场也残酷
为了攀附 为了晋升
让一些人受伤
似乎在情理之中
“见风使舵”才能成“香饽饽”
多可贵的启迪啊!
●重读戴望舒的《雨巷》
我真不希望遇着
那个丁香一样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只想
扔掉油纸伞
扔掉幻想
从颓圮的篱墙踏过去
走出彷徨的雨巷
蓦然回首
我又爱上了那个丁香一样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读懂她太息般的眼光
牵着她的手
在雨的欢曲中
迎接芬芳的熹光
照暖世界每一个角落
●重读鲁迅的《秋夜》
请两棵枣树长在一起
它们伸出最直最长的枝
只为撕下奇怪而高的夜空
那只小青虫
把理想看得很重
我看着它在我面前投火而去
永远的苍翠闪着光
后来 每年秋夜
我都会想到鉴湖女侠
我的孤独和憧憬冲开霜气……
●重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听!泥墙根油蛉低唱
蟋蟀们在彈琴
童年的想象力
有如叫天子
从草间直向云霄
再和迅哥儿一起去拔何首乌根
找那仿佛可以成仙的乐趣
听!“铁如意,指挥倜傥,
一座皆惊呢”
先生的“三味”
嚼了,还有多少味?
不如折腊梅花、寻蝉蜕、
捉了苍蝇喂蚂蚁
先生恐怕忘了寓教于乐
我不知为什么沉浸
“美女蛇”的传说?
人世几分险恶
慢慢地该明白
长妈妈讲的故事
我们总要长大
面对风面对雨 一切也将过去
●重读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那缥渺的夜空欢迎着我
面对街市上陈列的珍奇
我一点不心动
心动的是牛郎织女
沐浴浅浅天河的自由快乐
我一路闲游
遇上几个神仙似的凡人
谈笑着一些趣事
斟上玉皇大帝留的琼浆
品着王母娘娘送的蟠桃
不醉不归……
牛郎织女提着流星灯
又去哪里串门?
那头牛儿哞哞哞地叫着
虽不成歌
我也愿意跟它应和一曲
●重读莫怀戚的《散步》
三代人 散步初春下
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
他的母亲顺了孙儿的意愿
小路除了菜花、桑树和鱼塘
还有感人的一幕:
儿背母 妻背儿
整个世界慢慢地 稳稳地
这份亲情永远如初春
我记起一次餐桌上
最后那小块牛排
女儿想吃
我又说了让婆婆吃
推来推去 婆婆还是
把牛排放孙女碗里了
我的尴尬解了
但还不了对妈妈的亏欠
多陪她散散步吧
不仅在初春
还在仲夏 晚秋 寒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