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21|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乐西土戏(外一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5: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浪平 于 2012-12-20 20:40 编辑

乐西土戏(外一章)

林浪平

       所有的声音,都沉淀在乐西,这个小小的村寨,中国惟一的壮家土戏里。
       只有谷黄的喜悦,荡漾在稻田。

       此刻,我欣赏着刀与枪的搏杀。在一个古老破旧的小小的舞台上,鼓乐齐鸣。传世的剧种,像鱼一样,吐着悠扬的韵律,吐着民族古老的梦幻。
       在这个小小的村寨,300多年来,每天都有祈求风调雨顺的鼓点,与生动的日子融为一体。

       民间乐器奏出缕缕乡情,乐西土戏演绎历史足音。
       宛转的日子,长出一叶嫩绿的芭蕉,把采风人的情绪,带入遥远的岁月。

       山在弦上耸立,舞在台上飘浮。
       壮家土支系的几代人,他们走场排演的脚步,把灾难的影子变为对平安的祈福,踩成土戏的节奏。
       破碎的瓦粒,被动听的唱词拾起,谷粒晾晒成粮食的过程,就是土戏成长的过程。

       琴音拂扫金黄的田野,我在旋律之中寻找乐西土戏流淌的支流。
       我发现古典的爱情以及征战的铁马,都能在乐西土戏的氛围里,找到最好的诠释。


       (注:“乐西土戏”为云南壮剧的分支剧种,自称“戏布傣”。据云南省文山县志载:乐西土戏产生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市德厚镇的乐西村,据五代的师承关系推算,距今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先时多演神话传说,惩恶扬善,祈祷太平,祈祷丰收等剧目,后来逐步渗入了汉剧情节,从历史演义,章回小说,传奇故事中选取题材,用民族语言和曲调演唱。)

德厚碑亭

       越过荆棘,越过岁月的时空。
       当我看见掩映在树丛中的碑亭,我的思想就和文山和德厚融为一体。诗歌里所有的文字,就有了深刻的内涵。

       面对古老的碑亭,我在默读,我在背诵,我在神思。
       眼前一幅惊世的图画,凝固在山坡。
       我将自己的身影,印在古老的石碑上。在这片田野,种植所有的豪情。

       我将随着种子破土的那一刻进入你的世界。
       满坡青藤,拉弯了长长的树梢,向遥远延伸,走一路催醒一路的历史。
       我情愿溶铸一句千古誓言,让时空厚重得如钢铁一般,任天高地阔的遐想悠扬而又神秘。

         
(注:云南文山德厚碑亭坐落于德厚镇乐西村,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又称为乐西石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1-16 16:05 | 只看该作者
质朴亲切,意境厚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1-16 18:34 | 只看该作者
宛转的日子,长出一叶嫩绿的芭蕉,把采风人的情绪,带入遥远的岁月。

生动形象,意蕴悠远。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1-16 20: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1:28 | 只看该作者
宋志纲 发表于 2012-11-16 20:30
林浪平是我引荐来的新朋友!
厚重的文字!飘逸的手法!亮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1:28 | 只看该作者
叶晓霏 发表于 2012-11-16 18:34
宛转的日子,长出一叶嫩绿的芭蕉,把采风人的情绪,带入遥远的岁月。

生动形象,意蕴悠远。欣赏~~

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1:28 | 只看该作者
多梦的江南 发表于 2012-11-16 16:05
质朴亲切,意境厚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1-16 21:4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2:08 | 只看该作者
宋志纲 发表于 2012-11-16 21:42
这是我辞去编辑前最后给诗友的亮读!现在我不是编辑了;
期待看到你更多佳作!握手问好!

感谢你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1-16 22: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8 21:0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