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燕窝的个人空间 http://sglpw.cn/?279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最近想写的几个:

热度 1已有 394 次阅读2014-1-25 10:09 | 叙事诗, 诗歌, 艺术


1诗歌是艺术之母?
2丫丫的玻璃碎片……
3杜绿的叙事诗
 
1
以诗歌为代表、诗歌所蕴含的诗性诗意诗歌精神诗空间,可以说是艺术之母。诗性诗意诗歌精神诗空间不必通过诗歌作品和诗歌这一领域……来传播,我们语言里就自然有;甚至不必通过语言,爱情不让人感到诗意吗?没有诗空间吗?
我们有个倾向、总喜欢覆盖掉“脚下的土地”。
艺术是很高的上层建筑了(指艺术因素们抵达一定量和强度,最终戴上了“领域”这顶帽冠),我们脚下的土地、最根本的土地是什么?是事物们,和事物间的关系。它是一个根本的母亲。这母亲含两大板块:事物,事物间的关系。
对人类标准,前者是具体的,后者是抽象的。其实抽象也不一定抽象,是一种相对抽象,即针对你的存在尺度和观察标准、它抽象掉了。(并没有人知道“绝对真空”是什么,事物间的关系、实质也是微粒们在运动……注)
科学是一种手段,去感知认识认证“事物和事物间的关系”,文学艺术也是一种手段,去感受事物的存在、事物间的关系。
2
一个人的身心结构或局部、受到重击或碰撞,而发生结构破碎与损毁,会出现“思维的感受的情绪的”尖锐碎片(象打碎的玻璃),首先是这点,然后才是这点被反映为各种艺术形式。
可以看到这一现象:许多诗人遭受撞击后,他写的诗句有“玻璃碎片般、闪光奇异锐利”的感觉。这是他把内心碎片、以诗手段转化出来的。
碎片和诗空间是两件事。
要抓紧时间,在玻璃碎片时、锻炼出“用诗句诗行结构诗空间”的能力;因为“非玻璃碎片”时期,想学习掌握诗空间,难得多。
对诗空间的追寻,经常来自于“对诗歌之美的追求”这一动力。如果一个人刚写诗时、追寻对“堆词砌句”之美、对诗带来的奇异感受(就是诗空间带来的);然后又受到撞击,进入玻璃碎片化的状态,他会呈现为:一边在痛苦中挣扎,释放为玻璃碎片,一边还记得欣赏这美。(是不是很变态?就是因为“诗美动力”起作用——)
通常在这一时期,他就能成就为一个“以好作品敲响诗神之门”(哪怕一首而不朽)的中奖者。门一经敲响,他的身心结构自此绝不相同,哪怕他再也写不出“能敲响诗神之门的诗”,新变化会留存在他目力-------------他会认得出“好诗”、终生铭记“好诗是什么样的”。是很典型的吃过天上一两,地上一斤从此不在话下;他的标准被提升了
这是两次飞跃、在同一时期完成。
一次是玻璃碎片化,一次是诗空间。如果你耽于玻璃碎化片,你和诗的缘份很可能止步于此。不能升级到诗空间。事实上、更严苛的是,许多诗人凭直觉对于诗美的追寻、在创作喷发高潮过去后,都无法回复到:同时能让诗句具有“玻璃碎片般闪光和锐利”的性质,又能结构诗空间。有时这种退却,会抵达:一个曾经优秀的诗人,写的诗句是灰色黯淡无光的普通句子,诗结构完全没有诞生什么“诗空间”。
诗创作有时就严苛到这地步。
3
杜绿优秀的叙事诗,有一种很出色的气质,虽然成功品不多(很多被零碎化,碎片化,不成结构不成空间),但成败对比、反而让研究更有趣。我记了三首:
《暴雨将至》是个杰作。它的悲剧感和不动声色,震人心肺。
《医生与死者》并不很出色,但第1、足够完整,第2它用作为“失败之作与成功”间的桥梁研究,甚好。
《提前来到的调音师》有一种出色的语调,虽然不会有人摆它上“杰作”。我把它排三首中的第二。
杜绿的抒情作品也有很优秀的。还有意象作品。但叙事作品因为“当前没什么人做到杜绿的这种强度”,所以被注意到了。杜绿的叙事作品,最强烈的特征是:超大悲剧感VS不动声色间的落差,而她还通过一些很有趣的小技巧来抵达(作者自己都不知道,因为它通过“爆发时的手指”的本能来完成,手指实质还原、重现了“我们内心处在爆发状况里的一些奇异结构,就象半空中出现了一些奇异的巨大的琴弦,它们能调出奇妙怪异之音”。这些陡然出现的琴弦,留存时间很短),比如突然的打断、转往另一语调、无关要紧的语调;情绪和节奏的突然提空、踏空………… 这在调音师里特别突出。她在叙事诗里表现出的“场景的突然转换、缀补、重新连接”技巧也是十分强劲,这种编排里充满了能量。
最近微信的两首也很突出,《讨厌的梦》《他去了哪里》,结尾句“他是只好鸭子,希望能活得久一点”----------这种平静极度震撼。(当然也需要一个读者的内部身心结构抵达一定量和强度,才能接收到这信号。一个初中生,当然不行)。虽然这诗在转承时有一处大的败笔,但整体“爆破”气质十分强烈。
 
所有诗和人,确实有关系的。
我也不是完全不了解“什么样的人和积重,写成这样的诗”。如果一个人很善感、善于被引爆种种情绪,内部存储空间又大,积重很大而不爆发,采取一种“王顾左右而言他”,就会发生杜绿式的叙事诗爆发。
蛮和硬水也写故事,尤其是蛮,写的岳飞传,很近似杜绿这种。
但我也有这种故事题材:想像故事,历史故事。它与杜绿叙事是不一样的,至少是两点:1是故事的难度。想像故事,你随意用原材料,无限制原材料;历史题材和现场生存都是真实故事,但题材难度不一样:前者经历了巨大的时间空间和各种人的总结、再来到你头脑中,这时它已经“前凸后突,线条分明”,有集中有特性;现场生存却不是,你和它极近距离、你就在它当中、被它淹埋和包围,然后你要从一大堆零碎中提取重点。2是“逻辑突破、玻璃碎片式句子”的使用,有不同限制。
注意我们的另一切割线:故事性很强大的叙事诗作品。
张曙光《在医院》也是典型的:现实题材中飞升出强大诗空间。但它主要计算为抒情类作用,想想朱自清《背影》吧。左后卫的现实叙事诗、倒确实是:既现实又故事,我记得诗生活选了一首他的很长的鹿皮靴子的叙事诗,但太实了。象《暴雨将至》的肥瘦虚实打造极强悍诗空间,要胜出一个级别;我因为那首长叙事诗、也关注了左后卫的其他长叙事诗,质量不如鹿皮鞋那首。不过,左后卫也同样凸显了同一可贵特质:从现实题材中就能飞起来。
我经常拿他一首短诗的“台阶上短暂的腾空”、来说明诗在这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个案。对真实进行描述、并飞升起来,是我最早在韩东《甲乙》中注意到的。此后我发现,这种特质是如此可贵难得,比起“质地特异的句子”它另有一种极度珍贵。在当前意象满天飞、而真实题材口水化(不飞,硬梆梆,极呆板的)的写作现场,它最为罕见的。
不过,如果放眼中国诗坛、离开我熟悉的网络诗坛,会看到:全局中,连意象都还在初苗阶段。网络诗坛的进程,远远还不是“全国诗坛的进程”。对全国诗坛,当前意象和“玻璃碴子般闪光和异质的诗句”还是罕见的;而且正在掀起热潮的阶段。这倒也对,因为从学习入手、入门坎来讲,先用“玻璃碴子般的闪光和异质”击穿太固化呆板逻辑和感受系统,是最容易的,最快实现突破。从真实里腾空,那可难了-----对绝大部分都是难的,包括我,除非你因种种际遇和个体秉赋,你气质首先是更接近“真实里腾空”,那就变成:你第一个门坎是这种真实腾空,你可能对“无拘无束飞翔”有障碍。
 
为什么碰撞中我们内心结构出现异变?
是很多原因造成的。1)比方1,我拿镜头看世界时,这世界突然变化了:出现一些“摆在面前、我未注意到的美(包括构图,细节)”,实质是人的注意力被框住了。而这些美本来就存在,但它在“一大块”中+共同分享你的注意力,它无法浮现。2)我们身心内置结构也是“突然浮现之美”的合谋者,一些事情小孩去看、没感觉,有某种特殊经历的人有感觉,就是因为你身心结构被内置了“接收器”。商人注意商机、艺术注意美,是同理。3)在碰撞中,你身心结构受此撞击而裂变,本来处在一大块中的感受A被撞出来、独立竖于一片海水上,凸透镜作用使它无比巨大,然后你记录了它;你能记录它,和你手指有对应接收器也有关系。4)感受B是“一些被撞飞的感受、临时组合成了B”……等等。5)还有一种情况,是我那天去东荡子葬礼、在路上被提醒(注意到很久了)的一个事:如果你把事情放到很远的距离看,它出现完全的水墨画效果。换言之,人类的“真实感”是一个夹层性,离得太远太近都不行;一堆事物,远到了一定量就被抽象了。它远离“真实感的定义范畴”。这一点也是我喜用的技巧,我经常拉很巨大空阔的画面。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6 08:5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