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燕窝的个人空间 http://sglpw.cn/?279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两个修正:真理上甘岭。

已有 228 次阅读2014-4-15 15:02 | 知识分子, 上甘岭, 文学界, 情感, 战斗

微信上看到一个帖《秦司令缅怀“上甘岭精神”》
俺分享链接,曰:
1
在那个地方是需要那种精神的。
我们诗界文学界文化界也有上甘岭:生存基本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据理力争。任凭你是谁、推怎么样的威名,你必须“把理给到我”。
在这种上甘岭中,第1,不讲理不行。不讲理,都没法参加这种战斗了,因为它的性质就规定在“为真理而战”下面。不讲理,就去参加点别的战斗罗~ 但不要来这里。
第2,为了威权等各种真理之外的因由而屈服,都不被认作为是“高尚”的。换句话说,针对“真理上甘岭”的角度,你为道德屈服、也不计算为“高尚”。当然你为道德屈服也是可以的,但是,一是不计算为“高尚”,二是这一块领地必须标注为“未知真理”。以后有机会再作战吧。真理就是真理,直到水落石出。
第3,所以我们是可以为其他因由而妥协的:道德、情感、时间紧迫性、力量有限性等等…… 但我们平静地说“我保留意见。”同时,属于真理的领地:①未知就是未知②争议就是争议③真理已出就是“真理之地”④还不是真理的地方就“还不是”………… 标注一定是清晰的。不让鸠占鹊巢。
2
呃是不是很熟悉?
过去电影里常有的场景,“我保留意见。我服从组织安排。”它是很知识分子气质、很“为真理而战”的论调,当然也说明了南征北战中共惯有的知识气质(尽管后来环境变化、遗失了不少……这属于执政盘面里的“民主集中制”问题,对于全球都是一个难题)
但不论如何,第一,真理上甘岭是存在的。第二,不论它在执政层面如何遗失,处于“非管理层的,民间的,更自由的”诗界文化思想艺术界,它一直存在。吵吵嚷嚷,该生长时就生长,十分热闹,除非象文革般、搞暴力禁止言论,否则,它在这些领域内保持着“最强烈的、始终‘为真理而战’,真理的领地是谁、是什么理由也不能侵占”的独特性。
感谢人类有这样一处上甘岭。
它每天、分秒不休止运转着,每天都 很激烈,每天都有进展,哪怕每天只是毫厘之微的收获,但集腋成裘,滴水成海。
3
准确地说,①战争时期的“我保留意见+说这话之前的争论”是真理战争的小上甘岭。②和平时期的真理争战是大上甘岭。后者的特征是:炮火连天,无穷无尽的极限战。
4
为什么战争时期的论争是“小上甘岭”?
答,第一,是大环境给出的压迫力--------生死存亡的争夺,使“个人利益”不处在计算范畴,不成为障碍,这里去掉了一个强敌、一个巨大障碍。受大环境制约、而不能进入战斗圈的这类强敌还有许多。第二,所以它的论争范畴本身就小。就象一个圆的“15度~25度”之间的范畴内。相比起来,和平时期里“个人利益”是要进入到争战范畴的,因为和平阶段的总目标就是“战争结束喽!打得这么辛苦、就是为了每一个人过上好日子!”(反观战争时期目标却是、“国家没有了!巢穴不存,个人何存?!为巢穴而战,每个人豁出命去,救国救亡!”);所以和平时期是强敌一个个倾巢而出、都进入争战中。这时是一个球的范畴(都不止一个圆了。从平面扩张为立体)。第三,这也彰显出、这时还有一定的真理战,并且人们说出“我保留意见。”然后能全力投入集体决策---------不论生死,真是不得了的事情。它有它的珍贵性。约等于踏上一个“你的判断里是有一个炸药包、但集体认为没有或上级认为没有”的飞机。义无返顾。因为最紧张的生死存亡战争里,纪律溃散所造成的亡与败、会首先到来;所以战争原则是“纪律第一;前面不论风险如何,必须执行”。这也反显出“和平”的珍贵,它就是这样来给出争论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真理战的无穷无尽和极限战”。
5
但是我们和平时期里,大目标同时还决定了:人民就是冲着“战争结束啦!颠沛流离的日子结束啦!过上安定日子,劳动与分配结构也是好的:劳有所得,好好地为‘过上好日子’而努力劳动生产!”---------------民众需要安定安全的生存,劳动和生产也需要安全安定的环境,才能放开手脚,不象战争时都是“背靠背”才有点安全保障。
和平时期的总目标:就是冲着“个人过上好日子”、稳定安全而去的。
这当中,1)仅仅是要克服一些“以为个人就是自己一个人,看不到‘个人’是人人的个人,一叶障目,导致对不平等的不合理要求,或对结构的短见”。但不妨碍和平时期总目标是:个人过好日子、要稳定安全的局面。2)级差也是在这一总目标下的发生:让“稳定安全”的局面同时是有活力的,不然怎么奔向“好日子”?动力和创造力和人性活力怎么解决?级差并不为了颠沛流离,只为了“安定变得有活力”。
这一背景,决定了:做一个“稳定的执政队伍”和“炮火凶猛的真理上甘岭”的分水岭,以同时解决二者的需要,这是必要的。这里面的手段包括“言论与行动的合理分割”、执政与思想的合理分割等等,一些基本原则、设置和更具体举措。
反观地说,如果炮火凶猛到没有实用性,即和平建设根本没法展开,搞得颠沛流离,就不对了。
这里面包含着“论战的一些基本概念诠释”问题。微信外才能谈了。
 
 

 

看昨晚凤凰台的一个专辑,普京和霍多什么司机(俄罗斯各种司机,就普京好记)关于民主政治的冲突:

1

俺想说,“为真理而战”与民主政治不是一回事啊。

当然有密切关联,但真不是一回事。

2

什么是通义的民主政治?

当前“民主政治”这四个字,必然和“多于一个执政党”相联系;并且这种执政党是“掌握国家级别的公权力和力量”、能够实施其观点的;而且政党间要发生“争夺国家管理权的战斗”。--------------------这三项是当前通义的“民主政治”要点。

它的“真理之战”是欠缺的。事实上,也不完全欠缺,经常会不自觉包含一点,但很少,而且没办法深入。最终它主要沦为,1)一个叫作“权力之争”的团队斗争。2)除了团队,还有个体,即“谁”能坐上权力座椅。3)它特别有用的一点是,它锻炼一个人“带团队的能力”和“团队组织才能”,这是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注:管理能力总归为三类,1是真理能力,2是管理才能,比如当一个县长、如何规划布局、把一个穷困县的经济搞起来。3是带团队的能力,包含领袖气质、心理准备、素质与品德准备等等)。

3

当前的民主政治主要是三个要点上的两个环节,一是“关于争夺国家级别权力”的争夺、不同政党或团队间的斗争”;然后是实施自身观点。

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论?正确还是错误?知道有多少“很清晰并正确”、多少“不太清晰但认为是正确的”、多少“未知未解决的”?

当前民主政治恰恰是、第一环节“真理之战”欠奉。

4

民主政治,通常还指向:一个党或一种观念在台上执政时,不给出“其他意见的发表与讨论空间”,乃至于:环境已变、自身认知未变;真理死亡;该修订的总是得不到修订;一个白蚁洞变成巨大空洞,万里长堤毁于“千年不变的寒冰”……

5

这样看来,正确的事情是什么?

1)真理战方面给出空间。2)通过真理之战,得到真理成果。3)真理成果其实是依靠“普京”这一角度的力量、来执行的。而不是依靠民主政治来实施。当前人类政局里,屡次出现:民主政治“把未知的、未经论证的观点”给执行了。西式民主政治里特别严重,尤其是两派争夺地盘和成员时,胡乱答应什么利益或观点,结果上台后、掌握了国家级别力量、就实施了观点。4)我们需要一支什么样的管理队伍和权力者、执行与落实真理果实?答案是,“在一个人人平等的广阔范畴里,在级差巨大并复杂变化的社会里,在当当前人类水平下,有能力抗腐蚀、来保障人人平等、保障公平正义平等合理有效”的管理队伍。这是执行方面、关于队伍的质量要求。这是目标。5)回头再看,当前民主政治的第二环节---权斗,实质是“普京前”的一个环节:它经历“争取国家级别权力与力量的争斗”并在这一争斗中组织自身队伍,这支队伍是要执行“落实真理要实”之任务的。这一环节一定要存在吗?就当前人类具体情况来看,它可以存在、可以不存在。盖因一支强大有效的管理队伍、它不是那么容易打造的。其实长期带管理队伍的人,深知“一支好的管理队伍”不太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打造出来,且不论执行经验,还包括团队领袖与团队间的亲密信任威信,队伍的纪律性----你打造的管理队伍就是那么强大的-----不收授礼物与钱财?…………
相比之下,这一环节在“当前西式民主政治”当然是重要的,并且是它的主要内容。西式民主政治热闹,打得乒乒乓乓,就在于权斗这一环节。
西式民主政治有它自身的平衡)哎人家的事咱就不多罗索了。

咱们也可以热闹的,真理上甘岭,思想战嘛
真理果实出现后,有三种命运:命运1,管理团队是可以执行的,就进入到“真理果实的落实与执行”了;命运2,管理团队无能力、或能力不足以执行,需要重新编排一下团队;有的国家机体可能是“多轮谈判,管理权和平易手或换人”的问题;命运3,一些利益搬迁不动,不能落实与执行,一个国家内部可能打起来。
但不论如何,比较上述三种情况,“无果实下的盲动”都是最不对路的。

怎么打论战?什么是“关于真理的论战”?
1
论战的范畴。
理解“真理上甘岭”的一个关键是:理解它与传统战争的范畴差异。抽象的无形的真理之战,它并没有一个“传统战争式的固定范畴”。一方面,它在各方向打着。比如诗坛论战,给阵地给发表交流空间,不同观点自然要打起来。这是横截面的景观。许多个小阵地组成“论战大格局”。另一方面,它有“时间带来的纵向性”。一个人一生都可以打着这一场战争,结果他的人生实践与观点与社会输入观点,三者间不断磨合,成型成体系。
这是它的无穷范畴:无穷的方向,无穷的时间。
这种无穷,是由许多“有固定范畴的阵地”来组成的。无穷的有固定范畴阵地+有些无范畴流动阵地=无穷论战。
所以,“有固定范畴的阵地”是它的组成部分,也是组成成份之一。
2
以我自身为案例。
1)呃我生活中并不算好口才,尤其是以“通义的辩论”标准来衡量。因为我很容易接受“哦你是有理的!”就算是一个很搞笑的观点,比如“男女之间没有性关系就不可能深刻”,我也随即修正它的边界线、让它在合理范畴内是成立的。
如此看来,我们此处“关于真理与思想的论战”,与通义的辩论/吵架是否吵得赢/好口才能说服对方,不完全是同一回事。当然它们是交叉圆。
2)我一边生活,为生存战斗,一边参加进“各种思想大论争”,大到、我生存时代就是资社大争夺,小到诗坛的一次吵架,另一边不断修正各种观点(来自五大教育的吸收)、形成各种新观点,形成新的编排等。
这是三个方面。
3)诗坛十年后,我是一个“初步具备了思想辩识能力,能打思想战”的人。每一提问、象球般踢到面前,只要我注意到,我又有能力,就立刻进入“辩识,解析,给它找出合理边界线----‘喏、这就是你的合理居所!住在这里吧!’完成后,把它抛入我的思想库。”这是解决的过程,也是继续生长思想能力的过程。
3
继续解析之前,又看到一个“不是读金庸,是八卦癖”“有多少虚假繁荣”的问题。
它的意思是“文坛八卦多于思想,没什么质量啊。有必要养它吗?”
这又对又不对。
对的部分:是的,绝大部分质量不佳。平均水准自然也达不到“高的期望值”。
不对的部分:但这不妨碍它“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它的价值另有衡量标准。
答,乱糟糟、臭哄哄、充满八卦的文化艺术思想界论战,它本身是高质量果实的“培养液”“过滤筛子”。
1)本来就不能以“这种质量”来查看广泛论战,2)而是以它的生产率,以及它存在对社会带来的健康风气。3)受它“润物细无物”浸润的,是全社会的各领域。各种基本成份以无形姿态进入各领域,这是各领域孕育出精华的最关键之一。4)这一汪臭水,它本身不直接用质量来评估,但它却是质量之根。各领域的质量之根。5)当然你也要采取一点措施、一是避免它的臭过度恶化、进入不合理阶段,二是它的臭有合理范畴,毕竟社会还有青年、小孩等。打个比方,搞成了十九世纪资本报章“只有丑闻和死亡伤害”是有可读性的,就不对。正确的,个体样板可以用《南方都市报》为例,一个市的结构样板可以用广州广东报业的结构为例:有南都,也有新快这种“更倾向小报,娱乐”性质的,有广日这种,还有羊晚占据下午时间段等。一个地区的报业,就是查两样的:个体报纸,多种报刊组成的结构。它就是社会舆论的主要结构者之一。而社会舆论又大于论战,论战只是它当中、更知识分子、更高级别的一块。社会舆论会给出一些阵地“让论战把触须延伸到这里,并对延伸性论战是有质量限制、可读性要求的,毕竟它针对一整个民众阶层”。论战得到的阵地是几大部分构成:①较浅较清晰质量适合的一块,在社会舆论中占据一个比例。②自身的各专业刊物,深度的,条理化的各种异见。③各种论坛频道、圈子和个人空间组成的“非条理化,无穷辐射,无穷发散性”的言论空间。
一个社会机体就是两大论战板块、来形成“大气层”。
然后帖子所期待的“有质量的思想”,实质是大气层的果实了。它是一个个摘取的。
你不能指望“整个大气层是多么有质量的”,这质量标准完全错误。任何时候都会错误,因为它以“无穷方向”为标准之一,而无穷方向(还包含各种进程:刚刚发生的,中间最肥胖最混淆时刻的)只有一种味道:混杂,强烈,无穷。它灌溉无穷旷野,和一个个有机果园,但果实始终是良莠混杂,要求你一个个去摘取的。
对它本身质量不指望太高,这没有错。
----------------------对“论战臭味”的再解析,分割线-----------------------
一滩有点臭味的水。
其1,
只要守住法律线行动线,臭就是有限臭的。
其2,
要是和政治谋杀行动搞一起,就很容易弄到臭无极限。
有特殊需要、要隔离的论争,就做专门板块,让它“有固定的阵地、清晰边界线和特定对象参与”,一方面这不妨碍它作为一个“有限对象参加的讨论圈”从外界吸收养份、到圈内讨论,另一方面它又不妨碍“圈外的无边界论战”。这是无穷与有限。
其3,
分界线做得好,一锅大论战的臭味,主要表现为“异味”。强烈扑鼻,五味俱全,各种味道混杂其中,臭味只是其中一种,有强烈到刺鼻的香味(比如一些粉丝追逐偶像)。
总体来说大概象是……卤水腌渍水?是需要锻炼一点心理惯性、耐受力的。
我是新时代里成长的人,对于诸生百态就很习惯,对于“众生相中独守一份自我认知”也很习惯。反过来说,“合理的经历”对于一个体、就象筛子一样。
---------------------臭味解析完毕,分割线-----------------------
对一个社会机体的论战层的看法,正如对“人民群众决定历史,还是英雄决定历史”的看法:
人民群众:它本身不是英雄,问题是一代代“英雄伟人”“影响力阶层”从中诞生,那么英雄和影响力人物还是不是人民英雄?你怎么计算?新一代的英雄伟人影响力阶层,它就是不从“已成的英雄/影响力阶层”中诞生,也不是一点没有,但占比小;且诞生者仍然是深受“全方位的民众浸泡液影响”来得到的果实。………………懂得如何看待“民众力量”,就懂得论战的价值与意义。是同理。

4
我们设想这样的未来思想界和论战:
1)充满各种论坛。有固定阵地的论坛,有流动的比如饭局上的一通吵。这些论坛里,什么形式的论争都有,即时回复的论争,到线下开展的,什么大学生辩论赛,一虎一席谈这种群论争,鲁迅式的文章论战…………
2)每个人还建立了“思想思考的习惯”。有个人空间,随时发表言论。假设一个人A从28岁那年开始发帖,不断整理观点、最后成型。到他38岁这一段时间里,他人生是“一边人生实践,一边参加各种论坛,同时他形成着自己的头脑思想库”。
3)38岁时,人们对他有个结论:嗯人生和思考都挺过关的。我们人类社会有很多未解决之难题啊,不知他有什么意见?------------结果把他弄上一个思想擂台。具体怎么做,就不说了,有多种形式。
在这三节论述里,有三类论战形式,①是论坛②是每个人的思想空间③是思想擂台。
其中①②是基本项,是培养液,是基壤。
③是高一级版本,它需要“从①②得到一个成果”来进行。
4)还可以有更高级的版本,一堆人是高级思想库的,他们一方面组织了这个擂台,另一方面把A经过擂台战、不断吐露的合理性接收过来,最终形成一套完整思想体系,关于人性社会什么的,也可以仅仅是关于某一专业领域的。
其实A也可以自己做这个事,那么他就是马克思;马克思类型就是自己写思想专著。但社会上主要不是马克思类型的,而是零散的、不写专著的。-------人家不当马克思,这些思想成果就没人没生产环节去“榨取”(呃象榨汁),没得收获了?所以④是更高级版本,这种“整理”也是一种论战。因为内部还要发生论争,比如对于A谈得不够的、搞得内部无法统一,于是这个小组继续抛出问题(如果能内部解决,当然就解决了。也不可能都指望A。因为世界有无穷问题,你总得考虑点效率吧——)
我个人特别喜欢①②。就我个体感受,当马克思也有点问题的:一提纲契领,我的思考范畴就有限了。所以我喜欢当个“游荡者”角色,这里敲敲,那里敲敲,这样不容易被自己困住。
5)一想到就是第③④级,当然想不通------------心里说“那不是一堆混战?日常生活天天发生这个,没见有什么收效?”从①②级级,一级级往上想,就有路了。
三十九级台阶,始于脚下第一步。第一个台阶。

所以“两个修正”是指:
修正1,对“民主政治”的修正。---------当前通义的“民主政治”VS 为真理而战,是两码事。虽然互有关联
修正2,论战不是“通义的辩论,律师的堂上论辩,吵架”,而是一种以“思想”为核心、为观点体系成型而发生的论战。一个思想体系里,要解答容纳下多种矛盾,它们彼此正好对立、或相近、或大同小异…… 不论如何你要解析它们的关系,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因为只有清楚这个,才可能有足够合理的处理与解决。

呃…………加注两个吧。
注1,律师的堂上论辩,主要是为了争夺“己方胜利”。这和俺“一听有理,立刻服从;如果理性不足够,还帮你找出合理边界线”,差很远吧?咱就不多说了。
注2,西式民主政治有它自身的平衡,这句的完整版本是“西式民主政治①有它自身的平衡②有它自身的命运顶盖③有它自身长处”。什么是顶盖?一个机体的结构设置会决定它的生长性、生长空间、生长速率,……直到它改变这一结构之前。比如水里的游鱼,它的智慧顶盖就这样了,同时它有它的长处-----------难道我们人类能象鱼一样在海里随便游?

OVER。不多说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4 11:3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