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荷叶的个人空间 http://sglpw.cn/?3095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想起家乡的热炕头

热度 1已有 545 次阅读2014-9-22 15:40 |个人分类:原创散文



想起家乡的热炕头
 

文/刘小荷

 

     秋风卷地,冷雨初歇,天冷了。插上电热毯,裹上毛毯,躺在异乡的席梦思床上,想起家乡那个,不凉不火,不闷不爆,能让人周身温暖的热炕头来。

     小时候,炕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家里的热炕上,摸、爬、滚、打、吃饭、睡觉,做美梦都在炕上。老祖宗不知道啥时候始兴睡炕的,我没有考证过,打我小小记事起,冬天就睡热炕。哪怕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每到冬季,家家户户的炕都是热热的。

在农村,有多半的时间都是在炕上度过的。家家盖起新房都要盘炕,所以盖房子的时候就垒好了烟道,烟道是炕的关键,要使炕匀热,烧火的时候往外冒烟,烟道宽窄要垒得恰到好处,哪个地方要宽一点,哪个地方要留一个豁口子,都有一定的章法。那烟道绕绕弯弯盘来盘去象一副猪肠子。烧的炕都是用泥土加些许的碎麦草活成泥,制成土坯子,晾晒干后再请农村的匠人,用土坯加砖块砌制而成,把炕洞预留在墙外的屋檐底下。盘好干透的炕上都要铺炕席,就是用竹子编的那种席子,一小格一小格连成一大片,黄酊酊亮黝黝平展展的,像是一件手工艺品,那席子铺炕上光光滑滑的,特别好看。有的人闲睡光炕席太硬太垫,上面会铺个棉絮。

每到秋季,一场大风过后,勤劳的妈妈就会把城壕里堆积起来的树叶清扫到一起,用一个大大的老笼装满一趟又一趟揽回家,堆积在门前变成一个大大的柴禾堆,妈妈就把冬季烧热炕的柴禾准备停当了。

每到冬季,夜幕降临的时候,妈妈就会往炕洞里放点煤炭渣渣子,揽一笼晒干了的麦草和树叶,填在炕洞里再用瓤和一些的玉米杆点燃,一会儿袅袅青烟就会在房后上空慢慢飘散开来,一股淡淡的烟草的清香味就会弥漫在整个村庄的上空。

我爷爷奶奶走的早我没见过,家里就六口人,父母和我们姊妹四个。冬天,我们姊妹和父母挤在一个大炕上,吃罢晚饭,劳累了一天的妈妈这个时候也可松口气了,这时也是妈妈最惬意的时候,妈妈拿着针线活有一下没一下的纳着鞋底,或者是一只手摇着那古老的拧车。我们姊妹几个围坐在妈妈的身旁,一边掐着麦秆,一边耐心的等待着她那讲不完的趣味浓厚的民间故事。我们围坐在妈妈的身旁是温暖的、安静的,认真、仔细的倾听着,直到慢慢的打起瞌睡来为止。妈妈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在我们心中,妈妈似乎懂得很多很多。“孟母三迁”、“三娘教子”、“岳母刺字”、“包公和陈世美”,“放羊娃与狼”等故事,她娓娓动听的讲说着,那些乐于施人、精忠报国、做人要诚实的道理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我们姊妹有时候在炕上会为争一个馒头,为抢夺被子一角,打、闹、哭、笑,却从没有仇恨,没有羁绊,是那样天真无邪,其乐融融。家里弟弟是最小的,每天晚上还要摸着母亲的乳头才能进入梦乡。

家里的炕常天热热的。每次我们从外边野回来,妈妈第一句话便是“快上炕去暖暖。”每天早上我们要上学,妈妈总是把暖在炕墙下热乎乎的棉鞋递给我们,还要加上句“防着,不要湿,再湿了我就不管了。”但不论怎么样,第二天我们穿上的总是热乎乎的干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很艰难,冬天很少有棉皮靴,有双做的棉布鞋就很不错了,下雪天最有效的取暖办法就是跺脚、或不停的跳,冻的时间长了,挨不住了,最向往的就是家里的热炕头。我们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妈妈“炕热着没?”第一个动作总是把双手伸到被子下摸一摸,暖一暖。那个拮据而贫困的年代,日子过成这样也不会被谁嘲笑。

农闲时,家里炕上总是坐满了人,大人们做针线活,拉家常,话多的永远说不完。逢年过节或来了亲戚,当炕摆个小炕桌,大家对饮,聚而食。直到现在,我才对农人的“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思想有点感悟。

     烧热炕是农村人冬季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烧炕是农村人世代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一个个新生命在土土的热炕上出生、成长、变老,那古老的土炕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延续着……

 

2014.9.21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筷子 2014-9-22 16:43
欣赏!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7 23:4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