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杨洛的个人空间 http://sglpw.cn/?56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迎喜神

热度 1已有 331 次阅读2015-2-28 15:51

迎喜神

文、杨洛

 

初二凌晨,我又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惊醒了,看来人们又在点柴旺火了。近几年,应县的人们流行起了初二生柴旺火。初一的旺火是碳垒成的,主要是寓意人丁兴旺。而这初二的旺火是用木头钉成的,取柴与财的谐音,寓意财旺。但小时候,至少在南河种是没这种习俗的。

过了大年到闹元宵之间还有十多天,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是在索然无味之中漫长的等待。唯一能掀起快乐的小波澜的事,就是迎喜神了。老年人说,喜神就是纣王。真没想到,幼时听收音机里单田芳老先生说书时,那个残暴到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纣王,竟然是司人间喜气的神。

迎喜神最讲究的是方向,据说喜神要转着圈儿每天调整自己的坐向。他朝哪个方向坐着,人们就得去那个方向的邻近村落去迎他,迎了喜神后还要进那个村转悠一下,以示出过门了。同时千万要注意避开褐神。褐神就是申公豹,主司霉运,他也像喜神那样来回转,而且有时会与喜神的坐向重叠。

一过了年,人们都就会关注村里那些能掐会算的高人。高人们翻开老黄历,然后就会告诉人们初几、哪个时辰,应该去哪个方向去迎喜神。现在的南河种由四堡一寨紧密相连构成的,但南河湾对岸的门寨,在我小时尚与四堡相距里数地,因此东、中、西堡及杨街的村民们习惯去东南方向的门寨迎喜神。

迎喜神的时候,人们往往是全家出动。爹年轻时在县城里工作,因此常出门,因此每次都要亲自迎喜神。爹还把他的洋车骑上,因为常用的交通工具也得迎喜神。那样我就坐在洋车的后面,而妹妹则斜跨在前面的大梁上。有时妈忙得顾不上去,就让我们带上她的头巾或袄儿,那样就意味着她也迎过喜神了。

还没到南河湾,就能听到密集的鞭炮声,原来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有烧香的,有敬表的,也有平素里没功夫见面的亲戚朋友们,此时正在那里围成一小堆闲拉着家长里短。小娃们在大人伙中间追来追去,跑来跑去。大人们则不住喊着各自的娃们要注意车辆。因为有的人把小四轮儿等农用车也开出来了,后面还贴着鲜红的“一帆风顺”。还有牵着毛驴、赶着牛车的,那场面越发热闹了。最亮丽的风景莫过于那些青年男女们,他们此时都特意打扮得光彩照人。那意思,你懂得。

爹像变艺法儿似地从衣兜里取出了黄表和香,不知什么时候他已装在了衣兜里。他把路边的黄土拢起个迷你型的小堆,然后点着三柱香插在了上面,又把黄表点着。当那黑色的纸灰向上翻飞时,他让我们蹲下,随他朝着东南方向磕头。磕过头后,爹又从衣兜里拿出个麻炮让我响了。

响过了麻炮,我们就又坐上爹的洋车进门寨村里头转了。我们穿行在小巷之间时,发觉到处都是四堡的人们,但门寨人却几乎家家户户锁着门。他们也都迎喜神去了,他们得去东南五里外的鲍堡去迎。

迎回了喜神,要在旺火跟前响个大麻炮。咚嘎一声,就该拆旺火了。爹让我拿个铁簸箕,将旺火里还没烧尽的料碳铲上,回家倒进了炉子里。咱们老百姓就得节俭传家啊!爹把旧炕板子取下来立在院里墙角处,等来年再用。凳子还放回到闲房里去。

长大后,在县城里工作、居住。发觉在这小小的应县城,人们竟然不按老祖宗的规则来。他们都是初三迎喜神,地点就在县城里靠南一些的新建南路,那里过去是老城的南门外了。每逢初三,应县城万民空巷,而新建南路则接踵摩肩,拥挤不堪。大概是出于安全因素,近几年人们迎喜神时,又移到四环路南的塔林公园附近了。

我一般是不去凑那热闹的。到了该向东南迎喜神的日子,妈知道了就会在电话里告知我的。于是我会拿上准备好的香、表和麻炮,领着女儿出去。好在应县城不大,我又住在东城,到城东南的野外空旷处方便得多了。而且,我发觉按我这个方式迎喜神的人还不少,他们一定和我一样,生在村里,长在村里,心还连挂着村里,说不定大多还是南河种人哩!

尽管说“破五不出门”,但有急事或在外头上班儿的人们,用不着等到初六,迎过喜神后就能出门了。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4 05:4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