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73|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图008】顺其自然评诗 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顺其自然 于 2012-11-26 19:30 编辑

    鉴于评委不得参赛的原则和有许多朋友多首作品参加的情况,自然对于友情作品做以点评。原因无非有二:一来开阔视野;二来启发创作思路。所有点评均属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望大家谅解、交流。并对于发表友情贴的朋友致以深深的谢意,谢谢!
水路

文/一人之

大运河
一条改变方向的水路
个性的经线呵

她不要车轮子
只喜欢倾听船桨
竹篙
划破历史的水声

她是一条父亲划在母亲心上的河流

突突的马达声
是母亲赠与父亲的新船
穿梭不停


自然点评:这首作品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大地比作母亲,而将运河比作了劳动与创造者的化身——父亲。整首作品读来温馨亲切,加之作者对于意象的运用准确而又生动,大大的增加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其表达手法和立意的设置值得肯定。不足之处在于:作品没有注意贴图思考,而且过于注重了写实的表达,如能以虚实结合的方式铺展开来,定是一首佳作。

不老的运河
文/西沈

长发飘飘,发缕探入流水
捧起不老的运河
以母性的唇
亲吻唐诗宋词的风流

像佛,低下天空的眼帘
日夜不停歇的爱涌
拍打千年的粮食
浮起沪上林立的高楼

自然点评:这首作品手法飘逸语句雅致,有着古典诗词的特色和底蕴。作者采取了古典词作的创作手法,上片抒情,下片写实,情境合一,读来让人思绪万千感慨万分。不足之处在于:古典词作有着过片之手法,是为了承上启下,而这首作品的过渡显然突兀,如能稍作连带会更好一些。

运河之母(微诗稿)

文/刘世军

镇江,运河之母
运河里每一个细小的波澜
都流畅着你关切的目光
岁月,给予太多的沧桑
你见证过运河的繁荣昌盛
如今,枯木逢春
是你给予运河新的活力
在新中国的大建设中
不断地输送着新鲜的血液

自然点评:我们一般说到微诗,现在流行的定义应该是:三行,不超过30个字。从这个观点出发这首作品当算小诗吧。应该肯定的是这首作品的立意很好,充分的表达了作者对于运河对于祖国的挚爱之情!但作为诗歌创作,除了应该遵循诗歌的基本要素以外,还当尽量避免口语化和口号化的现象。这首作品的败笔之处恰在于此。

匍匐,或飞翔
文/汤胜林

头要再低一点,就喝到河水了
水要再蓝一点,就成蓝天的爱人了

可神像与神之间,运河与河之间
总有一些裂缝,你无法填补

就像水母被抽去筋骨,剥去波纹
要站起来,基本不可能了

也好,就这样躺着吧
以殉道者的形态,匍匐或飞翔

任风,从树的肋间穿过
任真相,从历史的肋间穿过

他们痛与不痛,事不关己
我只管照看,眼前这面镜子

自然点评:首先肯定的是这首作品是非常贴切图意的一首佳作!诗歌的语言一定要有创造力。什么是这样的创造力呢?尼采说到:“就是去观察尚未命名,或者为大家目睹却无法指出其为何物的东西;由于人们往往都是被引导的,故而唯有名称才能使一件东西成为‘可见的’”(《快乐的科学》)。而诗歌的语言创造力就是要求具有这样的“可见” 的力量。同样是一幅图片,在不同的人的眼里,在不同的心态下去欣赏、去观察、去体味,同样就会得出不同的意境和审美结果。而这种结果的表达与抒发就需要有创造力。我们欣赏这首作品,不能不钦佩作者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视角:他善于剥开画面外在的面目,而去体味画面自身后边的含义和发掘这些含义的底蕴。他更善于借助写实的笔法而就虚挥就,把画面里我们所不可见的寓意重新发掘和创作出来。这就是诗歌语言的创造力量!诗意所向,自然不讲自明,所以只是在创作手法上做以简单解析,以供大家借鉴。当然,这首作品在意象的选择上还是不很严谨,比如水母这一意象就不是很贴切和生动,也不符合自然水母的某些特质。但瑕不掩瑜,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欣赏。

水波里,谁的脸庞
文/望秦

漾开深浅不一的皱纹
船只不来,我的目光失去了焦距
低头或者抬头,参差的堤岸
树影寥寥,没有我寻找的古老车辙
河水微澜,与发尖的露珠交相辉映
落入时光罅隙的尘埃
使明净的色泽,更真实

自然点评:我们写诗,追寻着诗歌艺术的美,实际上是在听从诗意的召唤,为诗意所引领,不断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诗歌的境界应该是与人生的境界互为因果的。这就是我们需要诗歌的根本原因。这首作品看似写图,其实是在抒发图外之意:作者运用了雕塑的目光来观察和审视我们这个现实里的世界,抒发自己内心渴望纯净的愿望。自然,也是对于现实的一种侧面的鞭挞和希冀,从而达到了诗歌的境界与人生的境界互为因果的审美效果。

大运河随想
文/荒原猛士

我是才子
将会与一佳人
在江南大运河弄一叶扁舟
两岸是江浙平原
无边的黄花菜与
繁华的码头
载满一舟杨广的喜怒哀乐与
盛唐的诗篇对望飘行

在大运河的尽头
卢沟桥下曾流淌着的鲜血
是否已被染黑、干枯
流经孔子故里的那一段
又是否已填满漆黑
并隐隐发臭
《运河之母》的黄铜雕像
能否在那已变黑的地方
镀上一层真实美丽的红光

自然点评:诗的感觉,有时就是人化了的自然。比如在这一首诗歌里,出现的一些意象,有时它们和诗人是合而为一的,互为对方代言,也就是物我两相融的意境。有时诗的感觉出现时,是一种荒诞的错觉或夸张的变形。五官五觉,皆可错乱的去感觉,这让我想到通感,正因为五觉的错感,才能有通感的技法,在诗中自然的出现,欣赏这样一首作品我们当有体会。

明眸
文/赵勇鹏

运河之母是中华民族的守护神
甘愿把自己置于运河的风口浪尖
她的双眼始终盯着河面
是不想看到河水一天一天被污染
待到人间的污染源全部绝迹
她才会真正安心地闭上眼


自然点评:应该肯定的是这首作品的环保立意是很好的,而且作者把这一切都聚焦在雕像的眼神里,则更加能突出主题寓意,引人注目。缺点是:语言太平白了,真的是可惜了这么好的立意设置和角度的运用。重新写写看看。

她,掠夺我所有感情

文/纪开芹

这温柔而沉默的雕塑,轻而易举
掠夺了,我对一条河的所有想象
她深谙负重,将那么多期望驮在背上
与时光为伍,搬运草木人生
奔腾的运河,昼夜呐喊
我低头独自按捺汹涌的波涛时
她正用秀发牵扯着
一个朝代,绵延千年的历史魂魄

自然点评:诗的构思最忌雷同,其方式可以千变万化,无穷无尽。但如果抓住诗的构思的共性,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两种反向的艺术思维路线:一个是扩展;一个是结晶。“一种是从一个单纯的基点出发,逐渐向深处、广处、远处推去,相关意象——即合乎想象逻辑的发展的意象——一一展开象清晨迎风醒来的瓣瓣荷花,每一个后来意象不仅是前行意象的连续,而且是它们的加深和推远……。而另外一种则是从许多不同方面来接近主题,……通过暗示,联想,记忆,感觉的综合,把整篇诗的思想感情结晶在一个或二个核心的意象的上面,这些意象显著地突出在众多伴随意象之间,清新,明朗,闪光,给诗的全体一个结晶一个生命……(袁可嘉语)。”我们欣赏这首作品能想到什么呢?答案留给大家。


《大运河之殇》
文/鸣蝉识谱秋声远

名垂也河   身败也河
贯通南北的是一丘之貉
波光粼粼   闪烁着劳役的血泪
帆影幢幢   张扬着奢侈的浮华
河水的哽咽  总淹没不了花香鸟语
历史的诉说  却连绵不断灯红酒绿

裹挟塞外寒冬的风雪
劫掠江南暖春的烟花
政治经济军事的讴歌纳宠
像三个绝色的妃嫔
折腰多娇的江山
历史的封土上风声鹤唳

自然点评:诗人创造象征的具体形象,或用心理联觉手段暗示多种感情,或用拟人化手法移情于物,或用事物远距离拼接造成张力,或用微妙的对应来构造意念的整体,但无论如何,都是借有形寓无形,借有限表无限,借刹那见永恒。所以,他所赋形的,都是蕴藏丰富、复杂、深远的灵境。而读者则通过对暗示的领悟和联想,填充各自的感受、想象和体验,受到多层次不尽一致的美学感应,从而使诗歌获得多重艺术效果。这首作品以“殇”立意,用微妙的对应来构造意念的整体,其创作手法值得我们肯定!但在寓意的开掘上和表达上明显不足,应当注意。



禹王,请赐我力量(不参赛)
文/吴谨

禹王,请赐我力量
我要拦住珠峰流逝的琼浆
我要扭转大河东去的流向
我要恢复京杭动脉的通畅
我要重塑东部平原的辉煌

禹王,请赐我力量
我爱千里稻花的飘香
我爱千湖鱼蛙的歌唱
我愿南北平原的繁华
我恋清波帆动的欢畅

禹王,请赐我力量
自然点评:诗歌的艺术夸张是建基在诗人的审美感受之上的。面对伟岸的物象或挺拔的精神,诗人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崇高感。在此种状态下,由于情之所钟,审美情感鼓荡审美想象,往往把审美对象推向非常境地,推向美的巅峰。于是产生了诗的夸张。夸张的艺术效应在于放大审美对象的同时,激昂诗人的感情。这首作品的创作手法正是如此。其语句大气有力,韵律整齐。缺点是:整体的寓意发掘较浅,使人读后余味乏力。

挽悼“运河之母”
文/张无为

打通所有河流
将母亲女儿大姑小姨
统统捆绑
“镇江”就是欲望

文明从母亲的通道滑出
再回不去
或卡在窄门
计算夭折的限期

女性脱落的发集中在这
以祭祀的方式挽悼未来
那么多僧尼
改编美的程序

最好遮住脸
在铜色的歧义背后
船上到处是粗狂调子
斑斑锈迹

高造价的神话
没等炮制
地老天荒之后
运河是最大的裂痕

自然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1-20 0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顺其自然 于 2012-11-23 09:40 编辑

好诗好评。学习人之、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09:15 | 只看该作者
石头 发表于 2012-11-20 08:58
好诗好评。学习人之、自然。。。。。

自然谢谢  请多多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1-20 09: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沈 于 2012-11-20 09:18 编辑

谢老兄的评读。诗中的过渡是源于采用了女性和佛像的雕塑画法,所以突兀了一句,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09:22 | 只看该作者
西沈 发表于 2012-11-20 09:16
谢老兄的评读。诗中的过渡是源于采用了女性和佛像的雕塑画法,所以突兀了一句,呵呵

嗯 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1-20 09:33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好好学习学习了,向老师致敬!{:soso_e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09:34 | 只看该作者
彭武定 发表于 2012-11-20 09:33
可以好好学习学习了,向老师致敬!

俺是瞎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1-20 10:00 | 只看该作者
抱歉,我把你帖子上,加了一个像字{: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10:07 | 只看该作者
西沈 发表于 2012-11-20 10:00
抱歉,我把你帖子上,加了一个像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1-20 10:07 | 只看该作者
自然老师的精神令人钦佩。学习精彩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7 12:4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