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车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月同题——归总妄读贴

[复制链接]
8#
发表于 2017-7-22 15:04 | 只看该作者
虎嗅蔷薇 发表于 2017-7-22 13:57
你一个一个在回复贴里置顶。它们就一个一个的排下来了。

车的点评如何?
正经八百地问你,就必须正经八百地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7-22 13:57 | 只看该作者
你一个一个在回复贴里置顶。它们就一个一个的排下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13:09 | 只看该作者
3,七月
文\加州旅馆

一个打铁的人
熟谙炉膛里翻滚的铁块
一个藏下忧伤的人,知道风
从哪一个隐秘的角落吹来
七月,赶往大海的路上
他至少两次邂逅了黄河,若干次遭遇过危机
他合不拢的双手,已无力为一夜大雨招魂
而痛苦的梦里他一定还向往着高处
那里有够不到的翅羽
但他必须拧干眼中的那些乌云
他得把盗走的火焰
再一一还给大海

车行妄读:

七月,赶往大海的路上\他至少两次邂逅了黄河——这句虽不是诗核,却是解读的钥匙。再次说起逻辑,这里有隐喻在:七月,岁月河流的一截,而河流必归于大海,大海,最终的归宿也!而我的七月,浑浊如黄河。。。至于“若干次遭遇过危机”,个人认为还是说透了些,不妨对黄河的本身来一次深刻刻法。

他必须拧干眼中的那些乌云\他得把盗走的火焰\再一一还给大海——应该说这里的诗核提升还是很到位的:总有梦想无法实现,我却只能坦然面对与接受。唯一遗憾的是,整体文本发力有些分散。翻滚的铁块,之与黄河,如果有重叠、继续、提升等等关系,该多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7-22 13:05 | 只看该作者
好!高亮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12:25 | 只看该作者
2,七月
文/虎嗅蔷薇

我在岸上
七月,一遍一遍向我扔着雨声                        
它亮着匕首        
                        
虚拟的斑马线清晰,仍有汽车压过
马路尽头一家屠宰场。几千只鸡送上流水线分切
打包和冷冻,一切自如
偶然一次醉酒,大悲或者喜
亦有平常之心的压抑

也曾遇到不开花的植物
经春历夏,只是绿着
一场雨后洗得发亮,似有深意

就这麽来了,在汹涌的绿色里
中年的第几个普通夏日来临,再次
加深了苔藓的锈渍
像爱过后的疲倦

——之前
我已经被落花,被麦浪打扫


车行妄读:

题外话:兄弟之间,向来口无遮拦。这次同样不例外!

锈渍——一个古老的意象:意指时间的疤痕。落花——爱情的伤逝。麦浪——生活的潮水。至匕首与屠宰场,已经没有解释的必要了。但其实,每一个意象都与与七月并无内在关联。且,如果归属于意象诗的话,那一个都不能成为重点。

整体看来并无闲笔,向心力不是问题。苔藓的锈渍/像爱过后的疲倦——此为诗核也。作者的意图,无非是在岁月与情感的伤逝与日子的平平常常之间,谋求某种张力,以表达一种生命的痛感与坦然。可惜,内在逻辑很勉强,无法打动人心。

这里需要再次着重强调一下:逻辑——其实就是近似等值的问题。无论陌生化或者隐喻手段,简单说,其实就是镜像与折射。无论有没有隐藏比喻词,比喻词就是镜像的镜子,隐喻就是隐藏了镜子,甚至隐藏了喻体,全凭读者自己依照生活经验解读出来。镜子内外在何种层面的近似等值,是为逻辑。可以这么说:找到了等值关系就找到了解读的钥匙!

这里顺带说一个同样的文本:

七月

文/蓝喉

下午五点半,七月依然滚烫。蝉的腹部,风箱一定在鼓动火焰。
不锈钢旗杆中间一小截通了电似的发出耀眼的白光,
墙上的马赛克是被顽童捏着的小镜子,整个下午都在晃眼。
空中麻雀脸颊上的光如粘上的米粒。它向我飞来,两颊的光太少了
不得不在七月里往返。它向我飞来,仿佛知道七月还隐匿着狮子、镰刀和诞辰。

——这里就存在着一个近似等值的问题:作者凭什么说麻雀“仿佛知道七月还隐匿着狮子、镰刀和诞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12:24 | 只看该作者
1,七月
文/忘了

小暑已过,雨水仍不愿意停下来
在窗外不管不顾地落
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仿佛从旧年
一直下到现在

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安放向日葵的幻想
时光也湿漉漉的
但我已学会每天练习把雨水分流
让它们向低处流,入小溪,过草原
抵达你描述过的雪山脚下

哦,这心如止水的日子
无所期盼,无所诉求
连这些分行的字都淡得无味
他们都说逝去如斯
但我想说,总有一场雨
恰好落在我们之间


车行妄读:

1;在我看来,第一节的五行可以压缩为两行。
2;第二节第二句多余:对于诗歌的裁剪,需要裁剪的是更象诗的部分,而不是相反。
3;让它们向低处流,入小溪,过草原/抵达你描述过的雪山脚下——这句的事物表面逻辑有问题:高处不胜寒,雪山才是是河流的发源地,应是相对的高处才对。
4;第三节前面三句多余:诗忌透亮,一透就压迫了空间。
5; 但我想说,总有一场雨\恰好落在我们之间——这一句的提升还不够到位,指向依旧有模糊感。
6;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在我看来,作者想表达的无非是类似的情愫,意在一条(亦实亦虚的)“河流”与“逝去如斯”之间,谋求某种张力,可惜还不是很到位,不足以打动人心。

题外话:意见仅供参考。好在忘了是老朋友,读错又何妨!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12:22 | 只看该作者
1,为了方便阅读现归总如上。排名不分先后。若有遗漏请告知,会继续添加。
2,谢谢一众师友的支持与信任。妄读慢慢添加中。
3,毫无疑问,如果一个论坛只唱颂歌,肯定是一个不健康的论坛!欢迎众诗友们来此批、评,只要是对诗不对人,保证不会索要医药费!
4,诗无达诂!砍他个天翻地覆又何妨?!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8 08: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