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45|回复: 1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焦点评论:余秀华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看山望水 于 2015-1-29 13:03 编辑

            

                                            评余秀华的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看山忘水


       余秀华是近期走红的一位女诗人,对于她有三个关键词:诗惊世骇俗,村妇,患过脑瘫。诗界争议很大,可谓毁誉参半,“学者和诗人”沈睿称誉她是中国的“狄金森”,沈浩波说她写得并不好,没有艺术高度”。编辑刘年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等等。
   
    对诗人的评价还是要从文本上看,读诗就要读诗人写得好的诗,评一位诗人也要看代表他\她艺术高度的作品。至于作者身份、地位、学历、有名无名、丑俊都是无关紧要的余事。那么多文学博士没见谁写出什么有分量杰作,那么多大大小小名诗人按理说该“写得好有艺术高度”,竟也把诗阅读搞得如此惨,那么多到处至获奖词的文官也没弄出个诗歌盛世,在这样混乱的诗场我们除了看作品,还能相信其他靠谱。


    余秀华的一首代表作《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就诗场几种意见看法谈谈余秀华这首颇让人感到不安的诗。若以传统眼光来看诗标题有伤大雅,这里睡即性交意思,有人骂成“泼妇体”,不留情面地表示厌恶。在德国曾险些以玷污宗教、有伤风化、毒害青年之名将波德莱尔送上法庭。诗描写性爱在一般大众和卫道士那里尚可理解,然而诗人和有艺术趣味的人就不该那么平庸迂腐。早在十多年前,女诗人伊蕾就写过《你不来与我同居》等一批性爱诗,当年并未有过激反对声浪,可见如今诗坛的肤浅和吵杂。而且,诗是不可以这样读的。

    现代诗是正是反对浪漫主义的煽情和唯美而生,以更切近和表现现实及心灵的真实,让那只不停向云端钻去的翅膀落在大地上。题材在当代对诗没什么问题,诗不是规规矩矩小媳妇。写诗是处理题材的语言艺术,无论什么题材,都看处理效果。


    显然,诗头两句没有止于肉体交欢,用“无非”引向他处,出现了很多映射性双关语。虚拟的春天——如同对蔓延舞台的春天的颂歌的嘲讽,特别是“误以为”这个强烈认知性表述,对当下普遍的理想(梦)和现实的矛盾纠结心理,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等得以揭示。稍有文学修养和阅读经验的读者也不会把这首诗看成性诗。回过头我们可以咂摸标题为什么出现“大半个中国”这样的用词,我们应该警惕和敏于诗中的任何词汇附带的信息。诗以言性而及他,语境开阔,语意丰满,表述又富有诗特有的智性。我不知道沈浩波所言的“艺术性不高”所指,如果是以某种进入诗歌史的流派观念写作为旨归,而反复突出个我在诗歌章节谱系里的一席之地,当然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我们似乎很好理解名诗人们那些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写作用意,一个公开的名利用心,却很难让人认同和阅读。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巧慧,如性事表层下的诸般外拉力和开进力,将政治犯和流氓并置碰生的政治话语,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揭示的某种危险性认知,都在轻描淡写间碰触了本质,体现了严肃性思考。而“去睡你”这个核心话语也被击篇,脱离了一般性解读性,构成了一种抗争和反叛的复杂隐喻。将这些容扩在一首诗中都不是孟浪和缺乏才气可以做到的。我们从写作的水准上看,将不相干的事物新颖巧妙联系起来,以特殊性揭示普遍性,也是创作的不二法门。从题材处理上看,一个很俗的性题材,加入了严肃的现实言说,也取得了一种平衡感,消解了其中的非道德性。这不是某些名诗人粗鄙地直奔严肃题材,或者直露地袒露自己性事的诗可以同日而语的。这也即是说“写得好”;武断地说好与不好是没什么严肃意义的。陷入某种庸俗功利性和狭隘难堪写作境地的恰恰是一些名诗人,诗歌圈子里高来高走互相帮衬着玩诗积累名分,到头来才发现没什么家底儿,也拿不出一首支撑名分的代表作。


    从诗文本看余秀华,在轻轻浅浅,“涂脂抹粉,穿戴整齐,没有一点汗味儿(活人味)”女诗人中,在半掀裙摆或下半身裸露博取眼球女诗人中,在真正让人有脑残感的梨花体、乌青体诗人中,以及跟着学院流掉书袋弄玄虚充诗意的男女诗人中,余秀华的诗的确有卓异之处。


    沈浩波在一篇评论中,肯定余秀华“进入了专业境地”同时,指出本诗不足。我们看看名诗人对诗的理解和看法:第一句“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在这首诗中显得很无聊,甚至给我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不干净…对“睡你”和“被你睡”的强调,这种强调里有股子庸俗的劲儿。从前面这个意见,我们可以看到名诗人写作的某种“洁癖”,所谓纯粹,非日常化倾向。似乎诗就是脱离生活体验和自然性的一种以人为操作造神的暧昧媒介,成为异化于人性的他物。遗憾这却不是艺术倾向,而是某种个人写作局限在阅读和评价中的反映,这也导致大量自以为是的做作诗没人愿读。在第一节出现“睡与被睡”的关系,恰恰是对标题的交代,怎么可以省略呢?写诗是要由具体特殊性自然地导向开放语义,这个承启环节能省略么,直接去发表议论?不无聊么?诗的血肉丰满,筋骨齐备又是何种意义上的呢?由于这句的定音和开启,本诗有了种思辨性,形成了对峙和矛盾语境,而后面阅读看这个语境是贯通全诗的。离开本诗结构机理、违背艺术规律去谈个人好恶,并以一般道德观念讲出“哗众取宠”、“庸俗劲儿”的评语来,不能不说荒谬得让人咋舌,倒是有点哗众取宠。对于敏锐的读者,或许还可以读出标题的女权味道,作为女性的诗人去“睡”,而非“被睡”,陪睡。大家都知道诗意并非单一指向的语义,更多余味(外国诗人说“溢出的诗意”),除去诗语言中这些复杂味道,我们不知道沈浩波所理解的诗意为何物。难道存在“诗意”这种同其他意味之和决然不同的东西么。这似乎是干瘪和丰富的对话,空无对实有的批评,一种老资格对新人的傲慢。另外,本人也不赞成沈浩波所言余秀华成名是因其诗符合“大众口味”一说,我们都知道现在诗歌读者即作者,大众甚少。事实上,我们当代诗坛最弱项是写作,不乏名人却鲜见佳作。

    余秀华的诗,有人以“流行性”来说其一夜成名,如诗中“一夜情”即是当下网络热点题材,但流行性可不是以题材来论的。创作的当下性,也必然要求现实事物的关注和触及。无法进入现实才是写作的困窘。本文不想从弗洛伊德性压抑说来解析本诗创作机制,事实上人内心的压抑是混合性的,因为余秀华这首诗的喷涌具有原生性,也有诗友和评者说成自然,粗粝,带出了血泪。


    另,余秀华的诗和狄金森的当然不同,前者玄奥内敛,后者更泼辣睿智。也许相同的是她们都是女人,默默无闻的普通家庭妇女,又都以特异的诗作从外圈儿发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这首代表作看作为诗人的余秀华,写出了够水准和力道的诗作,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不但超出了一般,也是大多投机取巧借助外力成名,创作上却有气无力因袭的名诗人所不及的。大概余秀华正可以让些名诗人们借反思自己虚弱的写作。


    还有很多人拿余秀华患过脑瘫说事儿,讽刺什么“脑瘫诗人”,这话说得很世俗,很无聊,很残忍!嫉妒么?如果把余秀华说成脑瘫诗人,是以脑瘫诗成名,我不知道这些个写得远远不及她的人算什么脑瘫(智力)级别。诗题材触及性就辱骂诗人“荡妇”,你是前朝易老?不食人间烟火之人?我们诗坛弥漫着庸俗势利之风,人们,包括一些自认为超凡的诗人,可以世俗眼光不屑地看一位新诗人,我们却该对创作出优异文本的诗人表示敬意。另外,说这首是余秀华代表作,似乎有人不大认同,似乎作者本人也未必认可。这首诗和其它一些佳作比,更集中体现了作者风格和才气,且集合融入了一些争议性、严肃性问题,是对普遍关注重要问题的回应。这不是其它作品具备的,可以说,如果余秀华没有这首诗,如同北岛没有《回答》一样。 余秀华引发的争鸣,如同大粪坑扔进块石头,当然也有借机弄事的,如臧棣非冒莫名其妙出个“余秀华比北岛写得好”,两者有什么可比性呢?无非借着热点焦点去踩一下“宿敌”,念念不忘斗争。


    最后说点余事,似乎跟诗也没什么关系,却也反应了当下诗歌场情况。有人以官方诗刊推举为由,表示对余秀华的不信任,现在出名了,对余秀华没声明所谓民间立场“民间们”颇有微词,可余秀华之前又何曾受到过民间的足够关注?诗坛很话语场狠热闹,能泛起来的都涌出来了。有人以道德典范来要求余秀华,指责她的言行,无非以人论诗老一套,不看作品,扯老婆舌一样去嘀咕作者的其他,就是在扯蛋了。诗人有吸毒的,有同性恋的,有杀人的,还有大量嫖客妓女,我们读的是诗,不是树立高大全人物。还有帮诗人会嫉妒,也就是早咬牙用力写了很多年性诗的男女诗人们,这个沮丧啊,怎么偏就让她出名了而不是“我”呢?!公平么!须知,你们写得就是性那点儿事,而余秀华写出了诗的智慧和厚重现实。你诗里拿性当调料,为了某种眼球效应,余秀华是从生活连血带肉撕下一块来。围绕余秀华的各种无聊之论、庸俗之见,也正反映出一些人的个人素质和修养。

                                                                     2015年1月2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20 1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笑牵云手 于 2015-1-20 12:12 编辑

   对一位诗人的评价还是要从文本上看,否则就有失公允,容易赞誉过头,也可能有失公允地诋毁。初看诗题,的确“吓”我一跳!我其实还是比较能够宽看文学作品中所谓性之类的,却也有这种感觉,可见人们的观念有多么不容易“开放”啊!望水师这篇评论大气有物,可惜篇幅感觉小了一些,有“不解渴”之感!有所思,有所感,写出来的评论才有所看!这篇评论应上《诗歌月刊》。
    另,“容易赞誉过头,也可能有失公允地诋毁”这句,“也可能有失公允地诋毁”似有语义上的重复,“赞誉过头”是不是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一点浅见,不一定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20 12:1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20 12:1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支持山水先生这篇评
亮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20 12:16 | 只看该作者
从这首代表作看作为诗人的余秀华,写出了够水准和力道的诗作,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不但超出了一般,也是大多投机取巧借助外力成名,而创作上有气无力因袭的名诗人所不及的。大概余秀华正可以让些名诗人们借反思自己虚弱的写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20 12:16 | 只看该作者
从诗文本看余秀华,在轻轻浅浅,“涂脂抹粉,穿戴整齐,没有一点汗味儿(活人味)”女诗人中,在半掀裙摆或直奔下半身裸露博取眼球女诗人中,在真正让人有脑残感的梨花体女诗人中,以及跟着学院流弄掉书袋玄虚的女诗人中,余秀华的诗的确有卓异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20 12:18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巧慧,如将政治犯和流氓并置碰生的政治话语,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揭示的某种危险性认知,都轻描淡写间碰触了本质。而去睡你这个核心话语也被击篇,脱离了一般性解读性,成为一种抗争和反叛的复杂隐喻。而这些容扩在一首诗中都不是孟浪和缺乏才气可以做到的。

我们从写作的水准上看,将不相干的事物新颖巧妙联系起来,以特殊性揭示普遍性,也是创作的不二法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20 12: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20 12:33 | 只看该作者
余秀华的诗也是在近几天诗刊微信上读到她的十首诗,仅就有限的阅读,的确没有感觉到有多么特别。就《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来看,也不过是标题骇人而已。我到觉得沈浩波说得有道理,这些直白的诗缺少诗意的成分,人们是不是先验的抱着怜悯、好奇的目光看她的作品。是否有道德至上的嫌疑呢?有人把她和狄金森比较,简直是荒谬。根本没有可比性。倒是余秀华的真性情流露,给整个建立在官刊统御下的“规矩”诗写水潭中扔下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本来水波纹很小,硬是被一些人搅合成了大浪。我想,余秀华现象很快就会过去的。望水本文最后一节道出实情,余秀华的写作应予以肯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1-20 13:06 | 只看该作者
一篇好文。
这首火爆的诗其实不完全是她的代表作。 她有不少以独特视角和感触描写
生活和自然中细节与思理的作品。 我更欣赏那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8 06:2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