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歌评论》复刊第二期昨首发
昨天下午,位于静安别墅内的2666图书馆内,诗人们在首发式上读诗、讨论。
《中国诗歌评论》复刊第二期“诗在上游”
甜蜜的无聊的生活令诗歌的时间减少,尽管如此,借《中国诗歌评论》杂志复刊后第二期“诗在上游”出版之名,诗人们和批评家们聚集在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得的以诗会友的下午。3月2日,诗人萧开愚、韩博、余旸,以及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元勇、同济大学教授汤惟杰等人在2666图书馆,以漫谈和朗诵的形式作为杂志图书的首发式。
原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诗歌评论》停刊十年后,去年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复出上市。这份诗歌评论辑丛以书代刊,致力于当代诗歌的理论建设、寻找诗歌批评的方法和方案,为评论当代中国诗歌提供基础条件并为批评实践提供舞台。该书由著名诗人和批评家肖开愚、臧棣和张曙光轮流担任主编,本期由臧棣负责。书的封面是肖开愚拍摄的风景照片,内页由古雅的华文宋体构成。封面上一行“2012春夏号”惹人注意,肖开愚打趣道:“诗歌的节奏比现实慢一些。”
臧棣告诉早报记者,本期题目“诗在上游”的典故来自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收到另一位意大利作家安贝托·艾柯的理论著作《故事里的读者》后,卡尔维诺寄出了自己的小说并写下题词“致安贝托:上游的读者,下游的卡尔维诺”,而这句题词又引自罗马寓言家费都拉斯的一则寓言“狼在上游,羊在下游”。在臧棣眼中,诗歌拥有最纯净的质地,相比生命无疑是处在上游的。封底的一句话是对书名的最好注解:“诗在上游,它在那里酝酿着生命的源流,生存的渊源。”此话的另一层含义是,“当我们要求诗歌和现实发生关系的时候,也不能忘记诗歌在上游,其存在是高于现实的,是作为源头提供给生活的。”臧棣说道。 而肖开愚则从诗歌评论的角度谈到《中国诗歌评论》的价值。他认为,当代缺乏真正严肃而尖锐的批评,即“吃相不好”而可能引起对批评的批评——或者挖掘并阐释深藏于诗歌文本的意义,或是为诗歌写作中可疑的探索进行辩护。该辑丛尝试只做批评的本质工作,而拒绝溢美性质的市场评论。“我们希望负面意见形成诗歌的张力,重新回归正常的批评氛围,尽管很难,我们试一试。”
在这场诗歌的聚会上,诗的秘密再一次被分享。肖开愚认为,相比被要求市场化的小说、戏剧等,诗歌的叙述复杂得多。“它并非单线程,而是很多个点;它并非致力于解决矛盾,而是呈现矛盾,在矛盾的对抗中寻求诗歌语言的张力。矛盾中包含着能量,用自己的能量调动别人的能量,最后形成语言的能量,这种能量是巨大的。”当今社会的快速节奏和短阅读兴许反而给诗歌带来机会,高密度的语言能够造成“子弹一样的效果”,满足人们的口味。在制造矛盾这一点上,肖开愚更青睐年轻诗人,“他们生活的目标与具体的处境往往有更多矛盾,那些带有棱角的、粗糙的经验融入诗歌,也许会带动新的年轻的诗歌读者。”余旸也认为,如今是中国社会和思想最活跃的时期,“犬牙交错”,如果诗歌能与其发生共振,将会拥有广阔的空间,甚至全新的面貌。而汤惟杰以旁观者和学者的角度分析诗歌的现状。诗歌写作在他那里与“诗在上游”不谋而合,“诗歌能够帮助我们认知当下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