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提出“诗散文”
自90年代初习诗到而今,已经二十多年了。虽然期间一度搁笔,但每年也总会写那么一两首。所以,对诗歌的爱好可谓是深入骨子里了。
这期间,我写的诗,或说对诗的认识,有一个分水岭。这个分水岭就是2010年吧。在那之前的十几年,我写了大量适合诵读的诗,也就是说句式长短参差,注重了押韵,很煽情的。当时以为是诗,按照古人的分类法也是诗。
2009年前后,网络诗歌正活跃着,我也有了条件上网,就将其中的一些诗贴在了网上。在一片叫好声音余,我听到了异样的声音:“这根本不是诗。”——振聋发聩。看来,新时代,人们对诗的认识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诗不仅仅是押韵的要求了,不仅仅是营造意境的问题了,这促发了我对新诗的思考。在网络上和各地诗人交流碰撞一年之后,我走上原生态诗歌的写作道路。这时,回过头来看以前写的诗,那真的不叫现代新诗,写得冗长又直接,缺乏跳跃性,激情有余。或许单独看其中某些句子某些场景是诗性的,然而整体的诗意不明显或曰回味余地缺乏。
但是尽管不是诗歌,都是我的心血之作,诗意也是具有的。该给他们起个怎样的名字才合适?既然不是诗歌,那也不是散文诗——就叫诗散文如何?我为我的这灵光一闪而激动!对,就叫诗散文——诗性散文。
那么这“诗散文”的提法是不是我首先提出的呢?或者说前人有没有这方面的论述?马上百度,没有找到关于“诗散文”的资料。换用搜狗,找到两条关于“诗散文”的资料:
其一:五四初期,散文诗最终从诗歌、散文中独立、分化出来,形成一种独立文体。它扎根于我国现代社会生活土壤中,在诗和文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艺术功能,至今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青睐。随着诗歌和散文相互渗透,出现了“诗散文”这一新的文类形式。经过不断发展,散文与诗歌、散文诗与诗散文之间的交融和化合关系日益明显。
其二:诗散文是诗和散文嫁接出来的一个文学新品种。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散文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的罗列和浅层次的简单记写,它要求作家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它长于写意,不仅要强调生活事件的真,而且它还要强调内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种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和谐。诗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它无论是从总体构思上来看,还是从章节韵律上来看,它都具有诗的特质,即便在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方块汉字都应该闪耀着诗的光芒。(陈朝慧《论什么是“诗散文”》)
由上述资料可知:“诗散文”早在五四时期就存在了,并不是我的发明。但提出来之后,写作诗散文的很少,新诗、散文诗大行其道。故相关“诗散文”的研讨论述自然也就少了。如此看来,重新振兴诗散文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诗散文,该怎样定义并形容她?
在我看来,首先,诗散文归根结底是散文。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告知和提升。就是说在通过一番描叙之后,必须画龙点睛,让读者知道你要抒发的情志或传达的哲思。读者在津津有味地阅读之后有恍然大悟之感。其次,这个描叙是诗性的描叙。正如陈朝慧老师所说:“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的罗列和浅层次的简单记写,它要求作家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第三,诗散文须讲究氛围意境的营造。她可以是写实的,但必须是富有意蕴的;她可以是激情的,但同时也当是形象的。第四,诗散文应当追求这样的关键词:“情感、自然、诗意、韵律”——情感是写作缘起也是写作归宿,自然是描叙书写的风格要求,诗意地是生命对话的内在需求,韵律是情感本身的起伏和抒发的外在需要。
怎么形容诗散文与散文诗的区别呢?
若说散文诗是清新阳光的少女,那么诗散文就是丰腴气质的少妇;若说散文诗是青春朝气的少男,那么诗散文就是渐入佳境的汉子。若说散文诗是桃花,那么诗散文就是兰草;若说散文诗是朦胧的月亮,那么诗散文是黄昏的斜阳……
怎么区别诗散文和现代新诗呢?
现代新诗篇幅短,一般要求30行以内,追求语言简洁韵味丰,而诗散文篇幅字数较长,追求语言优美情感浓;现代新诗注重跳跃性,不同的时空来去自如,并且各种时空往往交织在一起,思维呈发散状,而诗散文则往往是单线条行进,思维呈现链条状;现代新诗是个从有到无,让读者触发想象的过程,而诗散文一般是从有到有的过程,注重的是对读者的告知触动一个瞬间提升的过程;现代诗歌注重整体的诗意,要求有句更要有篇,而诗散文注重的是语言的诗意,注重有句,而整体则呈现散文的特征,余味没有新诗足。
如果说诗散文是说,现代新诗是说,那么散文归结为:说是为了说,说给阅读者,是对人生命运的感悟点拨,归于真理真情;现代新诗则是:说是为了不说,触动阅读者,是和读者、社会进行的对话,没有答案,如有只能是参考答案。
如果说诗散文似儒,注重有为,那么现代新诗则如禅似道,重在无为。
纵观我前十年创作的所谓诗歌,非常符合以上的观点,故名其曰诗散文。名正而言顺矣。
对于诗散文,我们也需要注重其形式美。在此,我提出这样的设计:
1、可以借鉴散文诗形式。
2、主体(绝大部分句子)采取散文形式,如长短句。
3、富有意境的句子、重点强调的句子(如排比、对偶句),采用新诗的形式,独立成行。
4、有些句子采取直观传达形式,文图结合。
5、学习新诗每节空行另起,每个段落之后空行另起。
6、每个段落(节)要注意本身的对称均衡;段与段之间也要注意形式上的照应。
在写好现代新诗的同时,我们也来写写诗散文吧。来个并驾齐驱,各领风骚,不亦乐乎。
让我们努力,使诗散文这久居于深山的嘉木同样也能扎根田野都市,并根深干壮,枝繁叶茂,开出芳香的花,结出甜蜜的果。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将以前写的这些具有诗意的散文或“诗歌”精选66篇诗性散文结集,分为三辑,每辑各22篇,来个抛砖引玉。据目前网上资料查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诗散文专辑还只出了一部,那么我当个第二也不错的,O(∩_∩)O~。恭请文朋诗友、亲爱的读者们阅读批评,是以为幸也!
2013/3/12 初稿
2013/3/14 再稿
2013/3/18 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