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庆言 于 2014-4-14 13:24 编辑
陈旭庆的一些诗作充满荒诞感,比如近期的作品《出去》、《瓮里》等,使人印象深刻。
《出去》一作,以没有门窗的房子象征一个绝望的、失去自由的世界。深囚于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他”在墙上画门,“我”在门上画门手,然后异口同声邀请对方“出去”,一种黑色幽默,让人莞尔之后,感受到一种深沉的痛苦,而毫无修饰、毫无感情色彩的语言,更进一步反衬这种感觉,让人窒息。
在“出去”之前,“我向后抓了一把空气说/该带的都带上了”,对所画之“门”、对“空气”的肯定,其实就是对虚无的肯定。在荒诞艺术里,肯定虚无等同于否定现实。这里的“空气”,不仅象征着物质上的虚无,也同样象征着精神上的虚无。诗人对现实的厌弃,在“异口同声”的邀请中流露无遗。
如果说《出去》的舞台上,只有两个人,是对舞,形式“单调”的话,那么,《瓮里》就以群舞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广阔冗杂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内涵丰富。初看标题“瓮里”,给人狭小、窒息的感觉,而众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信仰和观点的人却被统统放进这个瓮里,让“瓮”这个意象象征意义凸显。
瓮里,逻辑上毫无关联的话语罗列、堆砌,充斥其中,像一节节断章,每个断章又都像是一个谜语。每个人都在孤独呓语,在论断这个世界,每个人又都无视他人的存在。狂妄、绝望与希望,清醒、梦呓与愚昧,分裂、破碎与统一,先知、后知与冥顽不化,没落、死亡与新生等等元素混酱在一起,构成一个地狱般的世界。
诗篇在“和谐”的呼喊声中展开,在“完了”的叹息声中结束。末尾一句“完了”,好似一些人的呵斥,又好似另一些人面临绝境的最后叹息,对篇首的“和谐”进行了无情嘲讽,至此,诗人完成了一个矛盾空间的荒诞表现。
诗人选择“荒诞”的艺术表现形式,就必定要摒弃传统的“直接的艺术呈现”。如果说“——老黄家的孩子生下来了,没有嘴,真好……”、“——他们竟然说鸡蛋不是树上结的!?”暗指言论自由、是非真理,还可意会的话,那么“——爸爸把奶奶生了下来,可爱的奶奶!”就简直不可理喻了!但是站在荒诞艺术的审美角度,这种“错接”却又显得合乎逻辑,蕴涵妙味了。
荒诞艺术的一个审美特征是,荒诞试图在非理性的形式中体现潜意识里更高的理性,我认为这两个作品和这一点是极为符合的。
附:出去
文 陈旭庆
我们在没有门窗的屋子里
他在墙上画了一扇门说
我们出去吧
我说好
就在那扇门上画了一个门手
他把手放在那个门手上说
看看有没有遗落的东西?
我向后抓了一把空气说
该带的都带上了
你先走——
我们异口同声地邀请对方
2013年8月22日
瓮里
文/陈旭庆
“——和谐,和谐!”
“——太阳是假的。”
“——唉,好端端的一条道路,走着走着就死了……”
“——我的房子呢!?谁看见了我的房子?”
“——黄昏把清晨谋杀了,然后说自己是希望……”
“——我的头,找不到了。”
“——花花儿,妈妈饿……”
“——啊!?”
“——我是谁?你们是谁?”
“——老黄家的孩子生下来了,没有嘴,真好……”
“——我的身子被他们吃了,现在开始嚼骨头了,咔咔咔——”
“——天已经塌了,你们没看见吗!?”
“——爸爸把奶奶生了下来,可爱的奶奶!”
“——我是神,我是宇宙真理……”
“——人和石头,到底那个是人?”
“——他们竟然说鸡蛋不是树上结的!?”
“——佛祖保佑:让我赎罪,魂归安拉。无量天尊!”
“——oh yeah!oh yeah!”
“——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