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有没有诗意,是不是好诗,从狭义上讲取决于作者、诗、读者。
广义上,还取决于文学修养、时代背景和各自的环境。
首先得有一个参照物,把传统和经典抛开,单凭灵感、语句,尤其是自以为先锋,就会各有己见。
那些流传千古的名篇和已成定论的经典,呈现给我们的是其简练的形式、毫不晦涩的内容,格律和意境。
其次看你走得多远,把读者和现实语境抛得太远,无论你多么有才华,终归自娱自乐。
离参照物走的太远,无论你是直白还是隐晦,都不会经得起时间考验并得以广泛流传。
所谓阈限,就是相对于原始的信息刺激,多大程度的变化能被读者感知和接受。
阈限理论告诉我们,变化与原始信息之比是个常数。那些经典诗篇和名句就是原始刺激,是相对不变的因素。
诗人之间的关系,不是诗歌与读者之间关系的真正反映。
一点也不企望那么多人对你的诗歌作出好评。多元化的时代,诗人修养不同、价值和审美取向不同。
入行太深,而心无旁骛,并不是好事。迷失自我方向,而浑然不觉,还自鸣得意,其实是种悲哀。
不要把读者看得太无知,所谓曲高和寡就是自取灭亡。简约之美,胜过繁文缛节。
在现代诗歌中,借鉴传统的精华,同时向各位有类似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诗人学习,关注生命和现实生活,是我追求的。
那些随意分行、恣意为文的篇章,会使读者受累。那些走火入魔、难以领悟的的作品,虽不及犹不齿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