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扶贫工作接地气的“八个一【散文诗组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4 2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记:俗话说的好:“为了不再累死牛,凡事动脑开好头。”深刻领悟这句俗语,工作队驻村玉门开展扶贫工作,总结的“八个一”,读来颇有启示……

【一把尺子】
基层扶贫工作粗中有细,做到细。
必需带一把尺子,以精准的刻度丈量群众需要。
在小村玉门,每个驻村扶贫队员都一样。
赢得百姓信任的尺子,时刻拿在手上。
譬如安置房搬迁检查验收,需要严格对照三条红线。
拍照片,查水电,量面积。
填验收表册之前,黄亮书记总会从包里拿出卷尺。
从东家到西家,从亲戚到朋友,他不分彼此。
仔细的计算,准确的测量。
记得那次“数据清洗”会上,他说过。
脱贫路上,一把尺量到底。
尺子一头是政策,一头就是扶贫工作队的口碑。
我知道。这尺子紧不得,也松不得。
量政策,也量人心。
【一个电话】
千里之外,只需要一个电话。
就可以听到你想听的声音,说出你想说的。
帮扶干部入户前,一定要在电话里告知,让你所联系的人知道。
记得那天周一,玉门驻村扶贫干部上周总结会上,黄书记翻开笔记,细数着玉门村住在山上贫困户,对我们说。
从城里到村再到户,来来回回几十里。
走访一次,不容易。
帮扶干部丢不下手头上的工作,贫困户不能搁荒地里的庄稼。
换位想一想。
如果是你,刚刚到地里开始干活,就喊你回来。
一次两次,可能你会忍,三次四次,哪会没有怨气。
次数多了,任谁都会关机,甚至拉黑。
打开帮扶人家的那扇门,其实只需要一个电话。
约定一个时间,不需要太多。
哪怕只是几句拉家常的话,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不要小看这入户前的一次简单通话。
既互通信息,也营造出帮扶路上的和谐。
【一本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驻村扶贫工作搞的好不好,不是就看你走访笔记有多少。
但是,笔记可以更准确详实掌握村里贫困户情况,。
每次与工作队讨论帮扶工作问题时,都会打开工作笔记。
并在笔记本上,再添上几笔。
再次阅读。这家走访,听到了哪些困难;那家摸底,发现的新问题。
我知道,那一个个字安安静静,领头的,是干部走村串户的脚印。补充的,是工作中的思考,也是解决问题的印记。
谁都知道,联系玉门一百九十户贫困户,不容易。
一年来,能打通的户主电话号码,他存进了手机。
那些没有电话的,他都写进了笔记。
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么,一支笔再加一个“勤”字就会留下一段精彩而难忘的回忆。
即使多年以后,不再驻村扶贫,也可以还原帮扶路上的点点滴滴。
【一件实事】
有道是 “话儿一箩筐,不如纸一张。”
入户帮扶,与贫困户交流,都有困难的时候。
贫困人群各式各样,不是买几颗糖,哄小孩的简单事。
玉门扶贫工作队,也不例外。
事实告诉帮扶干部:在你帮扶对象动力不足时,你伸出手来,办一件实事,推其一把。
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譬如:为自己的帮扶对象代办一个营业执照,写一份创业贷款申请,推荐一门学实用技术。
黄书记,一次次提醒我,要这样帮这户,那样帮那户。
也许,这些对于我们帮扶干部,是小事。
却为帮贫困户解决了一个难题。
如果有你的推动,能助贫困户走出贫困,这小事还小吗?
【一个朋友】
从陌生到熟悉,需要时间,也需要精力。
进村入户帮扶,宣传扶贫政策,谁都有碰壁的时候。
这就要求帮扶干部,能够怀柔,学会以扶贫知识武装自己,以真诚铿锵扶贫路。
与帮扶对象交朋友。以朋友身份,与帮扶对象谈惠民政策,就容易被接受。
心换心,往往是友谊的开始,方得始终。
是电话里的几句贴心话,也是烦心时共饮的那杯酒。
是饥渴时的那杯水,也是生病时的那声问候。
正如2017年被评为白河扶贫交友先进个人,黄亮答记者问一样。
“如果你能把他当亲人,他一定会认你做朋友。”
【一份计划】
计划,草书的蓝图。
笔尖在展示理想的草图上,吐出智慧的芬芳。
建房,修路,饮水,合作社成立,安置点进度,信号塔规划。
这些计划中的紧要事儿,提上日程,扶贫工作队一起齐抓共管。
还有文化广场,危房改造,技术培训,健康教育等一系列重要事,一个周又一个周的帮扶计划。
计划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不能少。
我不知道,第一书记究竟应该干些什么。
但我知道,2018我们玉门扶贫工作队所有事儿,首先是扶贫工作队长写进计划。
工作井井有条,可以展现出一个集体的力量,也可以让帮扶干部找到前进的灯塔。
【一个准字】
构朳玉门,关于贫困户需要了解的政策,零零碎碎几大本。
仅仅贫困户评选标准,就好厚一沓。
搬迁,教育,医疗…
入户开展工作,最好带上宣传资料,有据可查。
每一项政策宣传,实在记不住说不清了,最好先打一个电话。
黄亮对我说过。
精准扶贫,玉门始终要围绕一个“准”字。
这不仅是扶贫工作的准,把握政策的准。
更是帮扶路上,勇往直前的快马。
【一双肩膀】
只需有一双宽厚的肩膀,家里的日子就会充满希望。
挑一缕明媚的阳光,进村扶贫。
选派一个有肩膀的干部,到村里去。
挑起那些难以言说的忧伤。
白河驻村扶贫干部的标准,都是这样。
展示青春风采,迎难而上。
亮出一双为民办事的肩膀,扶贫路上就会:事多人忙。
承载多少责任,就需要多少担当。
特别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肩扛一个村走出贫困的希望。
我不知道,这需要多大的力量。
但我知道,这一定是有勇气,敢担当的肩膀。
扛起风雨,所有的日子都会见到艳阳。
其实,在构朳不仅玉门村是这样。
我知道还有东坡,凉水,黑龙很多个熟悉的小村都一样。
不需细想。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宽阔的肩膀总会被感恩的心,插上翅膀。
扶贫进村路上,带一双无私的肩膀,是使命,是责任,更是荣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6-15 00:01 | 只看该作者
朴实之作,学习,问好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6-15 16:27 | 只看该作者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宽阔的肩膀总会被感恩的心,插上翅膀。
扶贫进村路上,带一双无私的肩膀,是使命,是责任,更是荣光。

点赞诗文,朴实无华,质朴真切,更点赞诗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6-15 21:38 | 只看该作者
任务艰巨,努力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9 03: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