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陵一片云 于 2013-8-7 13:33 编辑
/ H# C8 S; R+ `
/ z6 K5 `7 f0 D9 Q' z: [2 S浅 谈 新 韵 的 普 及 与 提 高" G: W6 S% p9 u* r3 |
6 a3 m; E% a7 x$ `" v
+ H5 @! f8 M# I. t李 万 修
\# }( q) A6 ?; ?2 D$ R
1 u: D' s. q9 v
/ r9 I9 o3 t' K4 S2 C9 [
) N7 a- K) D4 }0 \. D W+ m7 w 重阳先生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总结出一系列的“新韵”理论,创立了《新韵说》,已经有四年的时间。在他领导下,“中华新韵学会”成立,也有三年的时间。新韵不仅创立了一门新学说,而且形成了理论体系,更是理论和创作同时在发展,一道在前进!1 K3 l9 M# g) U4 Y7 A! r# i$ O
# u4 U& ]# E/ B- Y( f 新韵有雄厚的基础:几千年中华诗词的优良传统,近百年有韵新诗的收益,再加上民歌营养的滋育,这棵树必然会茁壮成长,这朵花必然能艳丽开放。" L U% i' u( a1 B3 d( u% b
Q- Q! H0 \' S& O" O5 Y$ H
对于新韵来说,自然存在着普及与提高的问题。而关于文艺工作的普及与提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提出了全面精辟的论述,半个多世纪来,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一点也没有过时。
3 p4 `! ~/ n/ a q4 w; z( b1 U# l0 J, ~7 h, l% y+ d
普及要面向人民大众。毛泽东说:“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因此也比较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这就是“雪中送炭”。对于新韵来说,普及的作品理应丰硕。
3 H1 p/ c' `8 A; m& _
+ \! b5 b0 Q5 O+ ~3 h 提高也要面向人民大众。毛泽东说:“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因此也比较难于产生,并且往往比较难于在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这也就是“锦上添花”。对于新韵来说,高级的作品也应力争产生。" n: U* B F# l* d
s; `. ]* X8 K. T
正因为这样,毛泽东总结出:“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对于新韵来说,也是同样。, f; I4 Z% O: W! ]' N
! F! }, w; ~4 f) n+ a! J3 E 关于普及与提高,应有个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也就是毛泽东指出的:“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并说:“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的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对于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q; l+ a9 o1 X4 P, L. l* k8 T
$ a2 z7 J" ?" n' P: |: w- Z, o
所以说,只有新韵的普及,才有新韵的提高;只有新韵的提高,才有新韵的普及;只有新韵的普及和提高,才有新韵的光辉前程。' \; q7 s8 Z( G* p1 P) X; d9 K
5 |1 {9 W/ i( K+ A; X1 |: ^( C
新韵,既要做到普及,又要做到提高,这是重道远,十分艰巨的事情。2 \9 p, r% P$ F( {8 z- x0 H K0 }2 E
8 o: G% `0 q8 j* \1 | 重阳刚倡导新韵就重视普及与提高的问题,而且特别强调要从青少年抓起。他同时写过一首小诗《诗词普及孩童始》:“千古诗业不可泯,中华诗词博大精。诗词普及孩童始,一代诗风定可兴。”
) ]! ^/ s6 {. W7 N, |7 M+ c/ m4 H* ?3 ^* h+ l6 \8 m. N) w. S' {3 J
我们要响应新韵举旗人重阳的号召:为“新韵”的发展、壮大、繁荣、普及而奋斗!' g/ B$ Y& \7 J: p4 t+ H
2002.1.2
6 Z8 w) q* i. c j"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