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93|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魂兮归来——试论方文竹先生诗歌新作《还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杜国庆 于 2013-10-7 09:59 编辑

魂兮归来
——试论方文竹先生诗歌新作《还乡》

       “还乡”这一主题,在文学作品里堪称泛滥的永恒,千载之前有杜甫名句“青春作伴好还乡”,重洋之外有哈代佳作《还乡》,状喜摹悲,皆系文学史公认的经典。读到《还乡》的标题时,我首先想到,一个成熟的现代诗人面对此类题材该如何作为?
        先读一遍。
       “他的晚年在还乡/要将四处飘散的自己找回来/合拢”。显然,诗人的还乡是一次精神意义上的自我寻找,这个过程必然与理性的内省、反思、归纳等等里应外合,如此方能完成对人生总结性的清点。这一节,语言的调性低沉落寞,写出回望之际不尽的凄凉与哀美。“合拢”一词准确传神,化虚为实,可感可视。王鼎均散文《脚印》里记叙过一个传说:“人死了,他的鬼魂要把生前留下的脚印一个一个都拣起来。为此鬼魂要把生平走过的路再走一遍。” 在“合拢”这一旨趣上,倒是与本诗异曲同工。浮生若寄,漂泊之后,终有一些是我们遗失了而务必要“找回来”的。
       “瞩望远方的双眼在东部沿海/装满砂砾的胃在西部/抓取不止的双手在南方大都市/宽宽的肩膀靠在北方沉静的山梁/……”第二节,以气象阔大的陈列替代如何“找回来”,面与面的意象叠加避免了单线性描述的呆板,似拙实巧的手法径取《汉乐府.江南》,立意则遥合《庄子.说剑》里的“天子之剑”。 如果说第一节完成了对地理意义上还乡的超越,本节则完成了对个体还乡的超越,将“还乡”的意愿转换为时代的诉求,诗行里东西南北“四处飘散”的“他”, 都可被视为“在路上”的每一个“我们”。或贪婪无厌或有所不为,观照众生,立竿见影。省略号的使用,加强了本节的延展功能,识者自可揣摩。
       交相引发是文本与文本间的秘密,稍加留意,便可以听见他们时空各异却依然曲径通幽的款款唱和。面对人类共通的生活与审美,每一个新声音的加入,都使这隐秘的合谋愈发饱满。第三节里,方先生对《庄子.逍遥游》的二度创作隐约可见。“终于还原了自己之后/故乡的山河  已经/容不下他的巨大的身躯”,“巨大的身躯”是不是“垂天之翼”的反其意而用之呢?千辛万苦的“合拢”“还原”,却并没有如愿以偿的得到“认同”“接纳”,因为“他”溃漫了膨胀了,或者说,变异了,相形之下,“故乡的山河”暗示出传统文明的式微黯淡。第三节的精彩,个见以为正在于人与物的错位。错位意味着落差、悖理、反常,荒谬、困境,以及呼之欲出的质疑与诘责。急功近利与道德沦丧的双管齐下,不仅使原初的坚贞屡屡蒙羞,也令“托体同山阿”的古典情怀饱受摧残。这一结尾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在场”与“不在场”的关系,引而不发,根须却探向了生存之痛。
       综观全诗,方先生借力发力,一面致敬传统,一面探索变奏,名曰“还乡”实为“招魂”,可以说颠覆了“还乡”的本义并派生出崭新的外延。“魂兮归来”,“魂兮归来”,“还乡”之前,要以时时勤拂拭的修行护持本来面目的干净与完整,或许正是方先生创作此诗的意图。如是,笔者开篇的疑问就得到了解答并显得多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0-6 11:21 | 只看该作者
呵{:soso_e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1:25 | 只看该作者
镜子 发表于 2013-10-6 11:21


镜非镜
子非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0-6 11:33 | 只看该作者
杜国庆 发表于 2013-10-6 11:25
镜非镜
子非子


搞更搞
活更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6 18:3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那么等着完成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23:08 | 只看该作者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3-10-6 18:38
呵呵,那么等着完成欣赏

谢谢鼓励,仓促交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0-6 23:21 | 只看该作者
先读一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23:25 | 只看该作者
粗读的,评的粗浅又粗陋。
镜子多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0-6 2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镜子 于 2013-10-6 23:51 编辑
杜国庆 发表于 2013-10-6 23:25
粗读的,评的粗浅又粗陋。
镜子多指正。


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读后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2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国庆 于 2013-10-6 23:49 编辑

意思大致到了就可以吧。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5 05:0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