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崇高,不崇低——现代禅诗系列理论随笔之3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f! v  U5 G8 @3 Q7 w/ ~$ e/ J

4 ~5 v3 `) P, N: O* l! {不崇高,不崇低% D7 W; s1 p$ g' |
——现代禅诗系列理论随笔之303 S$ U' p5 y- M# D1 ^
/ x/ A/ p! o$ z% u0 V: e' j
1
  w" ~$ h; x" n8 g中国的诗歌,在传统上一直是“崇高”的,是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一种话语方式。而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东西一旦和权力以及金钱等等联姻,就呈现出了虚伪甚至狰狞的面目,就难免让人厌恶和恐惧。于是,就出现了抵制和抗争,就出现了反动,于是“崇低”的思潮便开始泛滥和漫延。! O4 |. F; G+ r+ I: K+ p$ q* t' M  x

( A' Y7 Q! l) G先来一点名词解释,来一点说文解字。
+ j* B9 J# }) b* }7 h) o% n) o崇高这个词,大概多少通点文墨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因为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曾经无处不在的写满了这两个字。但到底何为崇高,能说出其来源本意的,大概就为数不多了。- _5 }) A4 ]1 ~# b  D9 L; j
其实,崇与高,在这里是同义词。连在一起,无非是强调这个高的程度。《尔雅》里对崇的解释,就是“高也”。《说文》里则是“崇,嵬高也”,也就是高而不平的大山。
( @3 I# C( p0 _" w* I: a崇高在这里是一个形容词,而非名词或动词。
" |4 {5 t) I2 b1 D" B崇高如此,那么崇低呢?崇低这个词,是新造的诗歌专用词,是针对了崇高来说的。因为,在诗歌之外,我还没有见到有人用过它。如果再缩小一下范围,崇低这个词,就仅仅是在垃圾派诗歌或相关的评论文字中,才不时会出现。2 ^2 v# k. r4 f0 l/ ^- l$ s5 W
在将崇高与崇低并列使用的时候,这两个词的词义发生了微妙的改变。这里的崇,悄悄的与宠物的宠相连接,相混合。以致使得这两个词的词义同时改变为推崇、喜爱或靠近,而非崇高一词原有的仰望和膜拜。+ }4 t0 ?3 }( }. ~; q
这应该正是垃圾派或下半身的诗人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他们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将仰望变为俯视,将那种高高在上的所谓精神盛宴,变成肉体感官上的抚弄和呻吟。
8 y6 }3 X' H$ @/ _4 W& F: B. I/ p( `( L并且,这里的崇,强烈的表明了它是一种向往和奔赴的姿态。
% H" Q5 [% j" L( N" `/ {2 {* _; y9 o) f当然,这只是为了争夺诗歌话语权而发起的一场不可能持久的战争。因为,任何一位真正的诗人,都不会终生选择以亵渎缪斯的纯洁和美感为职事。他或她在粪坑中打滚的目的,无非是以这样令人嫌恶的面目和姿态,引起众人的关注。然后,再找个隐蔽的地方,悄悄洗干净了自己,再换上一身体面干净的服饰,然后以浪子回头的面目,重新登台亮相,用以博取围观者的惊诧和叫喊。- }- K! F* Q$ Y' E  a/ G
他们的反抗虽然并非毫无意义,但说到底,也还是一场很功利的行为表演而已。
7 Q4 d3 m' z: s6 }4 N
: H$ H& p1 B! y& N+ p( T崇高与崇低,都是一种极端,都是人为制定的道德目标,而非事物的本来样貌。" E0 c  [: \5 `& E( i
现代禅诗,不崇高,也不崇低,而是居于事物的本处。这是基于佛陀思想的本源而言的。书写的对象是高就是高,是低就是低,是中间就让他待在中间,不做偏执的、极端的强调认定。一切,都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和自有状态。6 l2 y9 m2 n3 [; c& G/ ^
在这里,平等心是一个观照的关键。无论什么样的事物,都是大自然的作品,包括我们人类自己。存在的本身没有善恶,没有美丑,也没有高低贵贱。一切生命本身的存在,就说明了各自的合法性。当然,这个法,不是某一个人类社会的法律,而是大自然的法律。在这部自然大法面前,任何有机的生命,甚至是无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不应该被冠以高或低的分别。' T6 D. p( v/ a* x9 k! e# A
所以,对于现代禅诗的探索者来说,无论崇高或崇低,都是应该断除的妄念。
: d. }! `6 r/ U% b9 ?%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4-11 09:58 | 只看该作者
平等心是一个观照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28 12:0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