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另类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何华

另类"阅读”,诗人以后现代的方式展示一场战争,视角独特,想象丰富,"文字所呈现的某个战争/以平面的方式/烟消雾散。”在诗人眼里的战争不是立体的,而是以平面的方式,“烟消雾散”,语言的新奇,夸张,大胆,思维的跳跃式很大,意象与意象组合,让我想起诗的语言可以穿越灵魂。请看-----
“这是一幅画:
鸟窝被腾空,
有苍蝇,占领了霍夫曼将军的眼球,
集体主义的蚂蚁,在一个高加索士兵的耳际
进进出出。”
虽是诗人虚拟的战争,还是听到老妇女的哭声。诗人厌恶战争,"有苍蝇,占领了霍夫曼将军的眼球",苍蝇,让人讨厌,同时,暗示了发动这场战争的元凶是霍夫曼将军。"集体主义的蚂蚁/在一个高加索士兵的耳际进进出出"。集体主义蚂蚁,暗示发动战争的统治者视士兵的生命如草芥。老妇女在哭什么?后面给出了答案,在后续的几页中寻觅,也许,她的儿子被拉去打仗,她为“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而哭。“他们被命令捂紧耳朵的描述。”描述什么?战争的残酷?冷血?“主战将军心跳,钢铁与肉身的不平等对话”,说明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力量的悬殊,钢铁与肉身不平等的对话,将军吓傻,照应前面老妇女吓哭。
更奇妙的是,诗人将战争的画面通过诗歌的语言再次呈现。“作为一个潜听者,我服了,作者的想象”再次印证了这场战争是一场虚拟的战争,“我的一只耳朵被鸟儿咬住”,既生动,又形象,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诗的结尾揭示了主题,诗人是爱好和平的,“但人类充满怒气”,这是战争不断爆发的原因。
诗的唯一不足是思维跳跃性太快,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但此诗仍不愧为一首难得好诗!

何谓好诗?写诗就像白纸上作画,首先立意要高。作者反思历史并不拘于历史,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战争及战争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其次诗要有宽度,聊聊几笔,场面宏大,诗歌是生活的呈现和升华,它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再次,好的诗歌要有历史厚度,诗人通过多角度、多种手法、多层次全方位辐射生活的穿透力。诗歌不是简单的重现历史画面,而是通过诗歌对生活、历史、战争的再现,在自由的空间扩展诗歌的精神维度。



附迪夫原作:《阅读》



文字所呈现的某个战争,

以平面的方式,烟消雾散。

这是一幅画:

鸟窝被腾空,

有苍蝇,占领了霍夫曼将军的眼球,

集体主义的蚂蚁,在一个高加索士兵的耳际

进进出出。

如果是电影,这儿会有乐音奏响。

我听到一声咳嗽,

接着老妇人的低泣。

在哪儿?

在后续的几页中寻觅,

一大段关于战争后院的小人物

他们被命令捂紧耳朵的描述。

接下来,是几行可以跳过去的文字:

主战将军的心跳,

钢铁与肉身的不平等对话。

作为一个潜听者,我服从了

作者的想像。

忽然,我的一只耳朵被鸟儿咬住:

“我是从第5页飞向第156页的一个精灵。

我是和平的,

但人类充满了怒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4-17 13:38 | 只看该作者
另类阅读 确实别有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4-17 13:43 | 只看该作者
何谓好诗?写诗就像白纸上作画,首先立意要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5:17 | 只看该作者
杨光 发表于 2014-4-17 13:43
何谓好诗?写诗就像白纸上作画,首先立意要高

好诗,在每一个人的眼里就不同的解读。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5:17 | 只看该作者
重庆文杰 发表于 2014-4-17 13:38
另类阅读 确实别有味道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4-17 19:57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2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23:54 | 只看该作者
重庆文杰 发表于 2014-4-17 13:38
另类阅读 确实别有味道

谢谢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4-19 19:59 | 只看该作者
很油哦,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0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9 09:5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