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感于又一位诗人的逃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浩明 于 2014-11-3 14:18 编辑

      诗歌是块烫手的山芋,我想这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诗歌的性质决定了,诗歌注定是少数人的读物,而且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抱着欣赏的心态来阅读评判,唯其如此才是诗歌社会性的正道。

      诗歌是有灵魂的,但诗歌的灵魂也只有极少数人能觉悟、能通达、能把握、能与之共舞。说穿了,诗歌的内核有宗教信仰的成份,虽不真实但不可缺少,所以诗歌才会成为文学中的文学,如同信仰是精神中的精神一样。

       文字是人际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或平台,而由文字构建的诗歌更接近后者,既是说诗歌更倾向或更专注于个人思维及个人内心的倾诉,从所有诗歌文本中可以看出,“我”是作者叙述的主体,即便是十分介入现实的作品也是如此,这几乎成了诗者的本能。因此,诗歌文本中有大量呈现个人感受或游离现实的现象出现,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创作方法问题,似乎与风气无关,相反却是诗歌之特性使然。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这样的话,他说,每一个人在内心都是一个诗人,直到最后一个人死去,最后一诗人才死去。这显然算真知灼见!即便他是文盲,他内心也有诗的情愫,这是诗歌诞生的根源,如同宗教诞生的根源一样。由于社会环境的际遇,诗歌基因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灵深处只能默默潜伏着乃至蜕化,直至生命完结才销声匿迹;其中能脱颖而出者才成了真正的诗人。由此我们可否这样认为,其实每个人与诗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只是由于每个人的生存环境不同及诗者文字表述上的问题,从而造成了大众与诗歌的隔阂?但既便如此,也丝毫不影响诗人在世人心中的崇高位置。

      对于现实中不断有诗歌信徒主动与自己生命进行交割的现象发生,这在社会大变革时代是一种必然,尤其是在信仰发生紊乱的社会环境中,岀现这种悲剧似乎不可避免,今后还会发生!幸亏社会上读诗者不多,写诗者也不多,懂诗者或真诗人更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1-3 15:3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中肯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5: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明月评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1-3 15:56 | 只看该作者


诗人之死是社会的问题,也是自身的问题,诗人也有走不出的结,大概就是自身的洁癖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7:10 | 只看该作者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14-11-3 15:56
诗人之死是社会的问题,也是自身的问题,诗人也有走不出的结,大概就是自身的洁癖吧。

真正的诗者是很有个性的人,有时看世界太通透难免物极必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1-3 20: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王浩明 发表于 2014-11-3 00:10
真正的诗者是很有个性的人,有时看世界太通透难免物极必反。

是这样,不能用常理来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11-4 16:46 | 只看该作者
真知灼见!

诗人很多时候也要难得糊涂才好啊,不如走不出心结,就会走上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9:37 | 只看该作者
亚拉索 发表于 2014-11-4 16:46
真知灼见!

诗人很多时候也要难得糊涂才好啊,不如走不出心结,就会走上绝路。

湖涂地活着不如清醒地死去。—有的诗人就是如此看待生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1-4 20:1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现实中不断有诗歌信徒主动与自己生命进行交割的现象发生,这在社会大变革时代是一种必然,尤其是在信仰发生紊乱的社会环境中,岀现这种悲剧似乎不可避免,今后还会发生!幸亏社会上读诗者不多,写诗者也不多,懂诗者或真诗人更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1-4 20:38 | 只看该作者
王浩明 发表于 2014-11-4 19:37
湖涂地活着不如清醒地死去。—有的诗人就是如此看待生命的!

我也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就非得清醒地去死,而不去清醒地抗争呢?!我觉得还是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当然生活之多艰,活着也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8 21:4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