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培训班》同图018期】优秀作品展示+ I. v' ?/ K6 ~ I' E
7 K% J) O0 G. i9 g) t; V 本期活动以安庆强推殡葬制度改革的相关新闻图片为主题,活动期间总计收到了22位作者的30首作品。在点评环节,仍然是出现了只有我与副班长金陵一片云来担纲的局面,这不禁让人有点失落。我们培训班是个开放式的集体,我们的活动希望大家来参与,这个参与不仅仅是作品的参与,还包括了点评环节和优秀作品的提名评选。但大家都不做声,就好像仅仅成了我与金陵一片云两个人的舞台,这样的评选结果,大家能够认可吗?说实话,我有点担忧。; ~8 L$ [5 x( C" ~
回到本次活动。由于本期参与活动的作品质量普遍较高,优秀作品初选了11人的13首作品。大家可以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共同来交流。我们欢迎交流,因为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够发现问题,才能够进步。" a3 z+ C* N4 s& P+ G; S% a
需要说明的是:未被收入优秀作品的,并不一定代表作品不好,相反有几位诗友如宗小白、胡有琪、卢俊、金陵一片云等,作品相当完整、成熟,整体上看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感觉也非常不错,但是因为其他一些原因而忍痛割爱。当然其他诗人的作品也各有亮点,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 I$ S# N: Q# f4 C4 ^3 H3 z6 D# e 大家知道,“诗歌培训班”主要针对的是20行以内的短诗训练,并且宗旨是越短越好。这就是说:我们要求的作品篇幅极限是20行,但并不鼓励大家都往20行去写,事实上也并不是写的越多就越好的。我们所注重的是对于事物的高度概括和表现,其中既包含了对于事物本质的概括,也包含了对于抒情主体情感的概括性表现。浓缩的就是精华,还能够提炼修改的就是还有瑕疵的。记得我以前说过,一首诗,在作者没有去世前就永远是不定型的,是可能变化的,这其实说的就是对于作品的完善和修改,是无止境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创作训练中,都能够以这种心态去对待自己要去面对的事物。并且在日常创作中,尽量不要拖泥带水,这有利于培养我们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创作出质量高、浓度高的诗歌作品。
$ f, J% b5 Q6 A; |4 ~ 以上与大家交流,不周之处,还望海涵!本期事件图片:
. A1 |0 r% n: ]1 V, [& B
6 ^: l" R0 q( O
# N1 u7 G+ f" P
$ H/ ]' i- I6 I% m001#《她是我看到的活着已经穿好殓衣的人》& R6 Y- ^5 m/ D8 {
文/幽幽马
5 G% w" x) k* l7 n# Z" Q6 _- T: V. l6 l3 Z
夜晚的煤油灯吐尽了最后一滴亮光
3 s! Z0 h/ z, c我看到老人就这样被黑色的黎明牵走了
0 X0 Q+ F( j6 I厚厚的棺木如同一艘破碎的纸船8 D% A4 L* ^9 {" Z4 B
载着她挂在墙角的照片
) n# b( j/ s3 N2 g$ {8 k f. E亲人刨出骨头,化作尘世的灰烬
# f# n* c0 V. U: q1 H7 ^1 @- A$ B3 q子孙们开始哭泣
+ O( k0 }5 t/ i0 u这片土地除了活埋孩子
0 D" d# u0 I, G' B" B难道还能活埋我们的祖先?2 x6 a/ I* P6 E
一个老人正笑容满面
6 W+ n: V' f/ Z1 E; C安详的坐在正门口
7 x) i8 g- M' y# P0 \她是我看到的活着已经穿好殓衣的人- ?* L9 v" U) n; k
【夜1969点评】这首不错,结构完整,诗意充盈。平静的叙述,冷静的抒情,展示出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可算是佳作了!
7 E5 [5 H6 D. x【金陵一片云点评】这是云读到的,在参与本期活动中的最具诗意的文字了,赞一个!“这片土地除了活埋孩子/难道还能活埋我们的祖先”----觉得此句再斟酌为好。另外,“安详的坐在正门口”应是“安详地”。!2 _; v1 T# ^% i: `- o: d" s
& ^% s, Y+ X! x& l' ]. T" [. g& r4 F! N; {9 p# p* b" p k5 d6 Q
002#:《殡葬,一口摒弃世俗的棺木》- j- @! ~2 s/ q O1 r# q, X" t
文/蠖蛇之度
$ q) l2 @' T2 S$ d [
v! k# U/ l' N) P: C V殡葬,一口摒弃世俗的棺木
. ^; z* ]2 Q2 _0 Y/ W将历史的衣钵高高挂起
! [% p8 o# e/ O2 j4 w五千年滔滔,传承与文明
. o- f% D2 u0 j2 u' Q3 ^在吐纳之间竟成慷慨
, T2 C+ o. T7 |0 q2 |2 F& j
% H# d$ @/ X4 n( {$ B大限,惶惶不可终日' N) x0 M2 W( M
紧搂黄泉一丝,自成归期0 t; C$ \1 ], B+ E
乞求无果,倒不如
: {) P0 v; s/ k4 J; A4 o赚它个入土为安
$ n$ k& j, H; Y: v5 R
: ~! W% W! R6 w, r5 S' I" D人们常说,哭着来,笑着走9 f: C* P- P- _% a6 d5 h
奈何,一头是政策,一头是民意
I6 c9 q, G1 ?- T9 q" T如此悲情,怎能让 o' o0 c) V9 ~* w4 @ e# a+ ^
未来的黄昏恬静迷人
/ P8 C- @+ T' h) Z' T; z3 H$ l【夜1969点评】佳构天成,开笔有如神助,收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赞一个!# ~' W& |3 ?6 D, s2 C" H
【金陵一片云点评】“大限,惶惶不可终日/紧搂黄泉一丝,自成归期/乞求无果,倒不如/赚它个入土为安//人们常说,哭着来,笑着走/奈何,一头是政策一头是民意/如此悲情,怎能让/未来的黄昏恬静迷人”——感觉这样也不错,既贴题,也有所延伸,不过若果真如此,标题倒是要改了。
0 e! C: k4 h3 D; Y+ V
& u. O2 Y9 w' ~: E4 I
, ^) J& @! ^7 O/ D003#:《最后的疑问》
2 `# y f7 h J* |, f6 g# B文/普吉
8 I: {0 b7 @+ f. n6 a# M, `/ v0 y, Q$ E5 e% Q
一生一世的操劳无儿问津
% p) b! \' a! w1 N- |* t5 r一具棺材换来一帮儿女第一次齐心协力
, @" \3 D$ L9 V5 o3 M: ~* j奢靡的葬礼 大操大办
3 e" u7 y3 D7 b, |& C3 P这是什么孝道?7 z' w1 y2 J( F& P' E
( t. }0 Z3 X* c+ W第一次跪下磕头是对着棺材- i) }! L9 x6 t8 h2 R
第一次通宵守着父母是守灵( q0 f* L8 V; O1 x$ F( X9 f
这是什么道德?
; `0 h# P$ Z: a8 [' S, l8 Z V/ _3 W4 w2 ^/ ]
一代人用鲜血凝固 Z6 I; _; T9 e' E) o
一代人用泪水清洗1 E! @. } E' j3 c+ ^0 i3 m) _3 v5 r
这是什么法治?
4 M) I& b4 m& p8 M; [5 x9 ^0 P8 v) a5 _
活着没有话语权
+ g; H& n" {0 X0 t" l) \死亡竟是唯一的民主
( r' _* e4 ]% v2 ~让一具棺材代表最后的尊严' N8 I$ J; ?! y5 E" W7 ^
这是什么国度?
. P, z7 V! X, o% F! k. o; l5 ]7 B8 P* b$ X- b# X& @ I
有信仰的人死亡打开了一扇永生的门
% a) D6 v# J2 P没有信仰的人 ! V1 y2 X' ?: e: m0 a* T
丧礼 棺材 白骨终于灰尘3 }! c" K! h) X. F) t) f" s1 ?
这是什么归宿?
b* v: m1 A( |7 P【夜1969点评】普吉的这5个问号,问的好,是对诸多社会现象的无奈控诉,引人深思。只是第三节的形象性弱了些,概念性强了,尚需要再修改充盈。但不失为一首好作品。
/ j; f, D- O- A/ @【金陵一片云点评】既是同题创作,那么我不得不说,这有点儿走偏了。当然,向世俗提出的疑问所表达出的诗者观点,云支持。
5 Z- Z! y' n6 n$ o
6 e1 X& J* K' \8 { S7 Q& p; W Y n7 h% P' F f
004#:《死亡无处可逃》" ?2 w: K2 i$ P% D0 E) P
文/奎奎
; r( N' f1 d# j/ Q6 @( G$ h- J9 y. G& Z) ^0 S
也许把身躯放进棺材
# r ?& g( x- m) R* V灵魂才会安然, r( s9 z9 y7 e" W; |
也许把自己化为泥土. v0 R) A7 d4 _& e% \* F5 b/ \
生命才算完整
% x& k8 k- H1 W7 \$ G0 S5 G4 Z
3 C Q# m8 S% Z# z+ F+ u当刀锯腰斩棺木
7 F* Q7 C7 Y0 p$ p凌迟已开始行刑* L! g9 k9 g9 L' l6 w; R4 v2 h4 V& o( g
死亡,无处可逃% H* `- y6 k0 a* \
( j9 \& P) E- w
【夜1969点评】诗的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人普遍存在的死亡价值观,把死亡后的身体去留与人生意义联系在了一起。第二部分交代了事件的矛盾焦点所在,并以简练的笔墨揭露出了暴政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戕害,有新意,赞一个!3 {& p* D+ T: ?$ U) C2 ]9 s- U
【金陵一片云点评】第二个“也许”可去掉哦。第二个“把”字如若改成“让”字更适合些?
( f: k8 N0 w% G2 o
' I& T o) J! n5 m* b% F, a1 ?
8 Z& j' K; i: v8 t0 f V005#《无上的意志》4 X& C, ?' m5 y! l
文/华小木
! N8 `8 a9 Q/ ]: E6 G0 I `- A/ a" T/ n3 Y/ E
不再摸着石头
2 e5 w( n( ?/ L" q5 k0 f m甩开膀子
: [& ^2 H/ L& c* O. v" t把改革+ w- ~8 |' u M0 r2 U. \
从活人推进到
+ A4 L& {" S% L# t6 |死人6 g. K/ G8 _& T9 l& {' Z) e
/ E$ ]. k- P6 q8 t, w1 R( j5 V9 n L当油锯锯断棺木的时候
# R ^2 { L$ U7 b* U4 v我恍惚
, v* [, W' S( V3 l& d1 n- o! P听到! c! h9 b D, h; ?3 a
计划生育强扎的尖刀划破皮肉的尖锐声
3 ?1 j( H" M- a/ ]& j工业开发强征的土地的破碎声) e, I2 n8 m* ~2 n( n" w, \7 g
新城规划强拆的房屋的倒塌声
6 D6 L$ \) d8 l5 R# D3 s1 f
$ z4 E: P9 K( | o从此
& X0 E9 x w) s8 U我们的词典中/ p" a2 C) c# C O& A5 \
又多了一个词语: 8 o: M9 ~: ?( v9 P8 u7 v2 E
强锯或强葬7 e" }1 s! h) A) C' k+ n0 y
【夜1969点评】辛辣!由安庆的强葬,联想到当前为政者的几个类似典型事件,归纳得十分准确有力。赞一个!) E, F( P/ `. Y! n( Y# S
【金陵一片云点评】建议首节直接去掉,标题再斟酌。
& O0 Z! d0 g6 b5 G. u0 U7 E+ i" E8 ~3 X; P
. K8 o1 R- R: S+ V& [5 x
006#:《死亡通知书》# ^; z2 c! q2 z! f: w6 e- O
文/幽尘 T# p) e1 [3 U9 Y+ o4 _9 p2 p
1 }' f _5 s" }" |& d$ f" Q4 ^她幸福地活着
2 s$ L7 _+ l: I2 }4 M享受着儿孙之乐6 F& e/ O U5 y( C, c
串串门,唠唠嗑
3 R# K0 s) o3 |8 C2 N& d一天到晚都很快乐
: h7 _8 ~% P6 B嘴里常常念叨
3 n( E6 b$ s2 y社会主义天堂
1 d( c- }' z, T0 o9 k& ]
' R5 f& Z4 h1 g O她83岁了,还没有活够. \& l. y1 X8 g1 H$ \4 w
没有老迈,也无病痛! C- c) V7 i: | i7 F
只是一张通知书
7 d& T( C5 \' s* n( b+ T她就急匆匆地走了2 z' k# Y% e3 u3 m- N7 w7 q0 _
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g! @5 Q' s- i$ Y
除了一副被锯断的棺木
( C5 `0 p" t8 D【夜1969点评】这首很典型的小诗,结构精巧、叙述完整,冷静的客观描写,冷静的抒情,收尾点题自然,余味悠长。佳作,赞一个!# X, L& e3 q" w/ N) {
【金陵一片云点评】对比虽也较强,但总觉不够简炼,标题似乎不是很合适。
* ~8 }) S- V3 E1 N
0 ~; j* x; ^! U- v3 k: c. q9 r4 F6 S+ u. {! X* Q6 a
007#:《入土为安》
, Y" y9 T" e o; S K; R" V: z文/明月清风- d! j/ Z7 h9 t: e/ V4 y# e
! l# @0 Z% i- g* E y
谁在颠覆入土为安
: w3 c& e9 ~# m* ?; u借火葬的名义4 C1 v8 T- Q8 ^" ~ I! P0 H
这个词一再备受争议
, E5 F& k7 _+ `4 D. L4 X9 m0 B
) {2 ]. D! G% D/ I' y9 q! R瞧,这随心所欲的架势8 D. z2 |& l2 \- {
惊呆了土埋到脖子的人
1 {6 V% U# V8 u" A, _纷纷服毒 上吊$ r# m: i9 D7 U& A/ G
保住最后的颜面3 s4 J! S0 K( v
1 X8 h& ^& R4 d: }9 \不说迷信 封建
5 t2 a v7 a, _% ?2 a$ L只想说改革. x; K, j- m) S5 H% A$ q! E
是不是少烧几具死人) S2 W( O; U9 _* c# K1 K6 D
也能降一降消耗) }& ]+ u" R0 z+ X
这个初夏已经很热' H: n- P- {0 L
就此打住
Q% V8 n' e; A0 y【夜1969点评】关于这首诗,我前面的理解是偏狭的,第三节实际上是以节能降耗为点,对现行殡葬政策的一种讽谏。整体不错,赞一个!- {: A2 o% t8 l( O' |) |$ A
【金陵一片云点评】好利的刀锋!个人觉得首尾都不错,中间部分再斟酌一定会更佳!9 Y# v/ w0 l& z- O& P$ X. p
4 |8 [& @4 A0 b- d4 g
& m3 {) H2 G$ j- Y7 [- o- a9 a k
008#:《安庆酷吏》(三首). [9 y, X3 g9 a2 e% s9 }) }" [
文/夜1969( R& t* u+ K* I7 }! K- J* P) R
+ W0 D8 E i2 b5 C, X* |(一)7 g4 R% d$ c4 Q! X4 S1 l; G
, t% Q3 l3 m! O
酷吏买棺 是为了发展: w1 [% e0 k9 a* B7 A% t9 f; f$ k
还是为了政绩?7 d; O. m- \- a
被藐视的 不仅仅
# P8 { g) S, }2 L: N2 t( ?+ Z 是生存的权利
; Q `0 K2 s. j8 p/ f1 G% Y8 @) I, o$ d: q$ y) F
攒了几十年的棺木悬着
& P- [9 x- p4 \2 M, v6 S \& G# z久久不能落地,一辈子( y: Q" o2 p8 n, i4 V3 `3 V' I
与人为善,临了
9 ]" W/ Y+ C( ^' g$ d对自己发了一回狠- f7 u$ C7 s. C7 ^" e. q
8 t/ p1 y# H% k$ m+ N" `$ E
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 H; [; M- d5 ?. g R+ g' }又有什么关系, o4 z8 p" w& \: }) A' @
是寿终正寝还是横死8 ]) A \3 A$ y- Y% M+ Y
又有什么关系
9 j) f; W; p u4 Y# F/ D7 w' [/ Q. D9 D
安安生生躺在了墓穴里1 r+ m5 I9 l+ g
这一辈子就算是完整了# x% W/ U* K: O, D: I4 Z
【夜1969点评】从矛盾的焦点入手,进而转化到当事人内心刻划,力求揭示揭示自杀老人的心态。
* z7 I* R0 C9 M- l' F1 O G' Y【金陵一片云点评】或许是写得匆忙?感觉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
( P& K c! H3 p& A ]+ E
$ t. J; P5 G; E: c(二)0 q. P+ A% y% H7 q- M2 I
6 I9 {1 F0 t' a" @* C, o5 e1 D
安庆,一定是一个 w3 I! s4 ~/ i$ r# A0 e: R
美丽的地方。最近几年
' o$ Q# U$ \! e5 z" F. O0 Q* }' Y# @; l4 h我频繁地听到它的名字
# Q" K# D7 \7 ]: W- K是因为工作的关系
! }4 }/ Q! w( z0 c9 X% y0 n4 l9 [5 V- |. S/ j, e
K705次就来自那里# B3 _% G8 Y& s8 ^, a/ c) \9 J
我经常坐这趟车回家休假
9 y$ N8 z& h! j# a' c也坐着这趟车去上班9 o" r1 `6 `8 T) A: k8 U. k
西安和安庆,就像一对亲兄弟) f$ {! l& x7 X' h7 y, f9 a- q2 \
4 q g# N4 u8 ]7 |就这样联系在了一起
! E1 c. o0 y3 f5 y/ F5 F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 }5 H6 J% Z' ?& N5 K/ G只是如今 我羞于谈起4 h0 `$ z, [) I& A
' E6 a7 [! Z" j" c9 R1 P8 ?# \) E
在那里有不孝之子横行
9 Q- s' Y1 _, N而不孝是我最厌恶的陋习
# S6 h; Y7 Y, X" o/ a, e【夜1969点评】通篇以局外人角度叙述和安庆有关的点点滴滴,收尾点题。
' p5 B; n2 _) V' g0 h【金陵一片云点评】表达流畅、立意明显,是云喜欢读的类型之一!
2 H7 V$ b2 O" G M- l5 m) N) u2 B5 Q) n& R0 s* I/ O
0 F1 i, w# q; \4 k% o" G% l
009#:《割麦》
- ]7 k. b5 q- D5 O0 K文/一休, {; b+ I3 h) ^9 h
: J& N \, s1 m m% I" l) ~
那个冒险的人在漆黑的夜里回到故乡& k6 I- l& u4 X, {
嘴里衔了两片刀片
9 u$ ^7 y: h& ]( ^潜在村口的大槐树上
2 m- A* L+ r6 G9 X" j/ @# e8 X* K
他看到父亲摸黑起身, }! B' Y5 h# x5 ^' n& i4 o
母亲灶下哭泣
; T/ a/ p* w6 }3 P: O田里快要成熟的麦子发出反抗的叫喊
- Y0 C d; k1 }4 t( p" [
3 L2 h0 E$ @/ F) o那颗叫阿春的麦子九十七岁是第一次死5 c7 N( p2 A$ J
那颗叫正德的麦子八十八岁是第二次死
) A4 V3 G) j" I' d8 H8 S8 C那颗叫阿秀的麦子七十四岁是第三次死
8 I7 o( }6 s+ V2 }! c
2 D- }2 F! H& c; R; N人们在槐树下点燃冥灯,反复走动
% [3 t( M" _- H9 U- b. O2 F% ?空洞的打麦场发出密集而嘶哑的叫喊
; X8 D* G0 q1 g7 q# S9 d3 K: F那个潜在大槐树上的人口吐鲜血,连夜逃遁
/ g) K1 ^" z D- g【夜1969点评】一休这首诗有点玄秘的色彩,作品整体借“死神收割”这个意象铺展开,以割麦者为主要线索,表达手法老道,整体意趣完整。不错,赞一个!, b- s5 q+ d5 }" [
【金陵一片云点评】这首指向很隐,如果是同图写作,有跑得太远的感觉,不如加个引言,以免让读的人产生太多的模糊感?另外,“两品刀片”,量词用得不当吧?
, \0 R( ]+ C" N$ i1 v, d5 M O. _* l2 e G7 N5 q/ v" _
) O9 e! j) X# H. [; K! g: C; [ f8 T
010#:《饭与棺材》% p: s, a# ]( |( Q _
文/胡权权$ s% Z* k l, A% P* G
. R7 B' ?, n- l- e; a- G: N9 J. g
生要一口饭
" O& O6 Z& ?/ J+ h# d9 v! J2 s0 s- x死要一口棺材- \, h' n; A4 |3 `/ {/ w0 `
- T" W, e: }1 [2 [5 v多么艰难,为了活命5 }7 a; B L5 W2 o
双手在黄土里不停地刨挖
1 h. e; r' v, w$ a4 ]( A2 o J+ N' Z6 L起早摸黑
, R3 A- i# }: U8 C' B: Z. w6 p也时常冬粟接不上8 M3 S9 y1 J. i" J& b V" Q
夏麦
6 Y; ?: r0 n3 C, B
$ ^. E- t* V# K S1 |- d! M5 q4 v风调雨顺 @# [) S3 P' n0 b- b
日月清冷
$ B' [4 a# ^0 ]" r! `0 G# A# m黄狗与鸡鸭抢食7 D3 R, }) M w) n( v$ h3 l
鼠与人夺粮) ?( c" N0 h9 v. m
& t2 O4 |2 q% y2 k8 O p人死了去哪里?/ w2 E0 j8 x& I1 u
树叶可以随风飘8 B7 a W5 j, z* k
一口棺材,装下他的今生与来世
: f8 t9 C. q3 V1 n* E. ~埋在地下,等春天发芽7 p9 X* r2 `6 e5 o/ H
, ]3 ~+ Z/ u: W$ k; p5 c
现在,棺材没了
! m6 d4 X8 d9 A* V你会像叶子一样,跟着风滚爬
: f, ~8 f" J1 q% z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l* b* O1 ?$ ^' F0 D1 u) `
生前没有去过的地方,这下可以去
6 |" a; X0 f; S转一转,望一望
1 b7 [. m6 ^( d+ K7 E6 I【夜1969点评】胡权权这首,看似在为政策开脱,其实是一种温柔的讽谏,在平静的叙述中,展现出了人一生的苦难和艰难,那些与人抢粮的鸡鸭狗鼠们会脸红吗?——佳作!
, ]; ?* k8 |& \, X$ ^9 z【金陵一片云点评】末节转得很新颖!蛮喜欢滴!但似乎饭与棺材之间的联系没有写好。+ U7 m# h# P8 @
7 w% g, Y! m- G& U" }5 `- n- l# ? C+ h' _- B- I% [
011#:《死亡之痛》2 D) m9 r4 H+ a0 a
文/云淡淡
9 S& g M0 G& V( \/ T4 `# `3 A F* n( P& w" ]5 Y
从一扇门到另一扇门就是一生
$ y6 r% W* R& q$ Y. R: W, ]8 H人总是要死的
$ `& h( }4 t2 G! ?; U/ J% r, s谁都难逃宿命9 q+ h h z9 h" z. w( Q2 J8 `& ^6 p
5 q A" ^& O B) \; j5 [
每一次送走一位亲人
3 o' ?1 L7 `+ Q3 p7 e: [就会在心上添一处刀痕
: j) K' r- u9 D' }4 i- N时间长了还是隐隐作痛8 Q. C" _5 Z$ f) I
" D* l; P0 c( K1 }3 L' |离世的殇难以抚平
# A' R% V6 Z- V7 v: v孩子,哭吧7 h3 h# @' d d
如果哭声能够唤醒世人的良知
6 {/ ?( Z) K m8 M0 ?; g/ u3 r3 E" v% b如果能够有谁因此为民请命
$ W# b$ Q: D& b. a奶奶就会含笑九泉8 E9 _/ j* ^$ S# u- w5 y( S r
不再为自己选择怎样的死法去抗争
# P! `# ], I% Y+ i$ i/ d$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切入点准确,文笔、意象也不错,赞一个!
5 _) g- @$ p2 |, o) u& Z8 |* `& S【金陵一片云点评】悲悯情怀的显现是这首诗歌的亮处所在。建议舍去一些可写可不写的,保留最想表达的东西。
7 r5 z5 N9 c+ S s+ o: e7 @
6 U( }- _6 f/ H; Y" C9 Y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