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黄山(组章)
文/浮山雨
题记:真正绝妙,到此方知。
◆太平湖
山,在水之远;天,在山之远。
光晕,翡翠;倒影,炫丽。圈圈涟漪,无尽的心语。
是黄山石流淌下的喜悦;是黄山松滤清的牵绊;
是黄山云涌动的梦幻;是黄山泉奔流的情感。
好似一只蓝色的小猫,亲亲切切地偎依在挺拔英俊的黄山怀中。
原来,太平湖是黄山的情侣。
◆飞来石
山之骨在石。
飞来石,海拔1624米,于飘渺的云雾中正向我们摇动一首绝妙的地质诗令。
它不是飞来的异客,也不是冰川漂来的砾石,更不是猪八戒遗失的仙桃,它是土生土长的。
第一它的岩石成份和黄山岩体一样,都含有较多的石英、长石和少量的黑云母等成份。
第二它的纵向节理和底下母体的纵向节理方向一致,有的纹路还可以连接起来。
远眺,如临画境。一抹艳阳涂抹它,一脸的神采飞扬。
令人想起明代游者诗句:知尔是飞来,恐尔复飞去……
◆黄山松
黄山之美始于松。黄山松别有韵味地走在黄山中——
岩石上峭壁间悬崖顶,迎接雨露,拥抱阳光。
在海拔千米的峰上,黄山松的根须正扎根坚硬的亿年花岗岩,与此一同呼吸一同生存。
黄山松针叶短粗,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朴实坚毅,苍劲雄浑。
有的挺拔如士兵直立刚劲,有的优雅像浴女舒展腰身,有的魅力如孔雀开屏展示。
我闻到浓郁的松脂香,看到与天相接的树冠,火红的流云,想到了生命的顽强和神奇。
松在遐思,恰人字瀑奔出狂想。
黄山松说着一个理儿:只有站牢脚跟,才能抵御头顶的风霜雪雨。
◆北海
山在腾飞,峰在飘荡。我沿着崎岖的山路,抚摸徐霞客那粘满尘埃的背影……
太阳去哪了,风正在寻觅。云上之海,涛声天庭。
停下软软的脚步,斜靠在黄山松坚硬的躯干上,将心海与北海默默地融洽……
有鸟儿的歌声隐隐飞来,扯起淡蓝色的晨梦。山峦,卷起云雾,堆砌意境,悬挂晴空,神奇,安详。
远近山峦在云海中出没无常,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上。
海在诉说,云在远航。恰,一缕胭脂红飘飞云天。一个好兆头:明天是个好日子。
黄山云海是由低云和地面雾形成的。气流于山峦间穿行,上行下跃,环流活跃……
古人有诗云:有峰高出惊涛上,宛然舟揖随波漾……
◆天下名泉
在紫云峰下,蜜蜂憧憬,彩蝶舞翅,是桃源仙境,一处细语呢喃的幽静世界。
泉,拨弄和弦,意象花放。相传轩辕黄帝浴后,白发变黑,返老还童,故誉为灵泉。
在神奇的世界里,在童话的梦想里,我坐入泉中,将弯曲的乡恋捂热伸直,把所有的疲惫卸载。
把自已交给大山吧,再温习一遍,听一听母亲的唠唠叨叨……
看泉边石壁,谁题“天下名泉”石刻?魏然沧桑,点点滴落心头。
便仿古吟诗:一掬温汤清如许,冰壶轻舒玉泉飞。
◆第四纪冰川
黄山,八亿年不朽的“盆景”,横亘在皖南地区。
那么它的雕饰者是谁呢?地质大师李四光说:是第四纪冰川。
他说:在距今250万年前,地球出现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
此时的黄山,被无数条冰流,裹挟着砂石,撕开岩石的裂缝,冲洗掉松散的岩石,
像无数把锋利无比的刻刀,为黄山雕刻出峭岩绝壁、奇峰巧石。
真是:地质神功绝美景,千古风流尽黄山。
在慈光寺之上的东谷花岗岩壁面,我们看见了,七条平行排列的巨大冰川擦痕,正向谷口倾身微笑着。
不要“到此一游”,也不要“到次一诵”,而要忠实记下如何实践应用山的坚不可摧的信念!
◆屯溪老街
千年古镇,座落横江、率水、新安江交汇处。
这里的人不打渔,只贩盐,贩茶,从明初出发,走了数百年,叫响着徽商的名号。
在一壶酒的醇香里,在一本书的注脚里,是否闻及石板路上马帮的蹄声得得?
屋檐下的红灯笼,可照亮清朝搬运风声的影子,还有古诗的梦呓和醉鼾?
写生的画匠,寥寥几笔,粉墙黛瓦,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雕梁画栋。
还有青石雨巷,砖雕木雕石雕,还有拱桥河埠灯火,一个年轻人正抱着一座牌坊倾诉衷肠……
朋友介绍说,那古老的渡口,一棵古柳曾与晨雾扯上了爱情。
在三味茶馆里,饮茶毛峰、祁红,亦或屯绿,茶茗三道,一如人生,香浓醇厚。
再读歙砚徽墨书写的楹联——云依古木千章秀;花吐芳池一镜香。
雨,江南雨,追逐青瓦,满井满院的冲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