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首发式暨朗诵会在京举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1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每本定价28元,当当、京东、卓越等网站及书店均有出售


叶延滨讲话


程步涛讲话


曾凡华讲话


谭五昌讲话


会场


2016年8月16日下午两点半,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主编、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首发式暨朗诵会在北京时代美术馆隆重举行。叶延滨、程步涛、曾凡华、童蔚、简明、苏历铭、汪剑钊、石厉、杨志学、王艺、远岸、江合、冰峰、杜杜、杨东彪、刘以林、周占林、商泽军、杨超、马启代、马志刚、冯章、金石开、谌强、査曙明、白心、中岛、王爱红、师力斌、西娃、吴子林、黄恩鹏、谢长安、荆浚轩、张庆明、余润德、马丽、左慧、王博生、花语、胡勇、妥彦鑫、刘少伯、白希、杜青、江满琴、李桂杰、普驰达岭、杨罡、张脉峰、柴金龙、王吉勇、刘永国、王德兴、岩焱、李川、王冬梅、吴朝云、刘建华、黄子强、刘小敏、温英霞、左学元、香奴、邓剑英、毛生明、路海燕、李伟、易丹、王月、刘艳英、卢炳广、段晓波、王燕、李军、郭延芬、左堃、郭春华、金子、姚鸿飞、杨斌、罗海燕、刘彩虹、袁翔、宋光明、徐连勇、吉娜、谭五昌等在京及来自外省的诗人、评论家、艺术家,以及《光明日报》记者郭超、中国作家网记者尹超、中国诗歌网编辑祝雪侠、孤城、搜狐网记者陈伟等媒体朋友共百余人出席了本次诗歌活动。
《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首发式暨朗诵会由作家网总编、诗人冰峰与首届华语诗歌春晚导演杜杜联合主持。谭五昌主编在开场白中,对自己连续六年主编《中国新诗排行榜》的过程中,所获得广大诗人朋友们一以贯之的大力支持真诚致谢,并对诗人创作上的丰收予以祝贺。在《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首发式上,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先生、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程步涛先生、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线装书局总编辑曾凡华先生、《诗选刊》社长简明先生、《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责任编辑方伟先生、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王艺先生、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学出版部主任杨志学先生、中国言实出版社副总编冯章先生、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先生、海南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远岸先生、海子弟弟查曙明先生等与会嘉宾代表先后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大家首先对谭五昌主编长期以来对中国当代诗坛作出的重大贡献表示感谢,并对《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一书给予了普遍好评,一致认为该选本极具学术性、包容性、审美性,视野开阔、独具特色,全面呈现了当下汉语诗歌的创作风貌与美学生态。
进入朗诵会阶段,李军、郭延芬、左堃、郭春华、金子、姚鸿飞、杨斌、罗海燕、刘彩虹、袁翔、宋光明、徐连勇、吉娜、李佳慧,以及诗人童蔚、马丽、白希、江合等,陆续上台朗诵《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中的部分入选诗作,朗诵者与诗人们不同风格的朗诵与声音传播让现场听众感受到了朗诵本身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歌之美的力量。尤其是诗人远岸一家三口同时出席新诗发布会,远岸儿子、00后少年诗人江合亲自上台朗诵了自己的诗作、文艺青年周楠朗诵父亲诗人周占林的诗作,青年女诗人白希坐着轮椅上台朗诵关于生与死思索的诗作,来自新疆的高校女教师罗海燕带领学生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参加此次诗歌盛会,等等,堪称本届新诗排行榜发布会的一个又一个的动人亮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朗诵者们先后朗诵了《巨石上的痕迹——致W•J•H铜像》(作者:吉狄马加)、《秘书们的沙漏器》(作者:叶延滨)、《“未来”》(作者:童蔚)、《卡夫卡自传》(作者:简明)、《上午的声音》(作者:苏历铭)、《采薇》(作者:曾凡华)、《甘南:神在高处举起了双手(散文诗章节选)》(作者:黄恩鹏)、《晶莹的,闪着光芒的雨滴 ——怀念诗人李小雨》(作者:杨志学)、《雪的颠覆》(作者:雷人)、《水仙静静地开放》 (作者:商泽军)、《诗人在福清》(作者:安琪)、《烧香》(作者:吕约)、《炉火》(作者:刘以林)、《黑暗中,听莱昂纳德•科恩的歌》(作者:远岸)、《它》(作者:江合)、《刺痛的雪豹》(作者:潇潇)、《怀念》(作者:石厉)、《北戴河的雨》(作者:冰峰)、《降调》(作者:杨超)、《天佑德》(作者:周占林)、《无计可施》(作者:杨东彪)、《摘苹果的日子》(作者:中岛)、《蚯蚓,是地下诗人》(作者:马启代)、《不在水里游的鱼》(作者:马志刚)、《我的宿命》(作者:王爱红)、《死,活》(作者:白希)、《蜗牛》(作者:马丽)、《享受孤独》(作者:王博生)、《七月十六日北平大雨》(作者:谢长安)、《咖啡时光》(作者:于炼)等《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中的部分入选诗歌作品。所选作者与作品在地域与风格层面较具代表性。
朗诵会半场期间节目表演,北大才女易丹为观众献上了精彩的昆曲演唱。她的唱腔婉转、表演细腻,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在场观众都屏住呼吸,静静聆听,跟随歌声进入亦真亦幻的《游园惊梦》唯美故事中。昆曲演唱为新诗发布会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和去年类似,《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主编谭五昌在朗诵会上、下两个半场,对每首被朗诵的诗作现场进行了非常简洁精当的点评,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共鸣。
《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首发式暨朗诵会持续了三个小时才告结束,听众一直在安静聆听诗歌的声音,享受诗歌带来的精神盛宴。谭五昌先生在总结性发言中一一感谢诗友文朋对此次活动的鼎力支持,他在发言中热情地指出,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最有力的塑造力量之一,我们这个民族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更需要诗意的提升,他最后预言杰出的中国当代诗人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他本人真诚希望广大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继续无私支持他所从事的新诗工作。主持人冰峰最后在发言中认为当下的中国新诗生机勃勃,前景光明,诗人们当对自己从事的创造工作充满信心,而这与谭五昌教授多年来对推动中国新诗发展的真诚、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感谢谭五昌教授的辛勤付出。活动结束后,与会的诗人与听众们普遍认为《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首发式暨朗诵会非常成功,许多人表示深受此次诗歌盛会范围的感染,并渴望与诗歌结下越来越深厚的情谊。【陈琼、海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8-18 19:30 | 只看该作者
鼓掌!祝贺!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8-18 19:46 | 只看该作者
热烈祝贺。
盛况空前。
未见韩总,
心有遗憾。

-------------祝谭教授秋祺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8-18 19:46 | 只看该作者
热烈祝贺。
盛况空前。
未见韩总,
心有遗憾。

-------------祝谭教授秋祺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8-19 11:03 | 只看该作者

习近平主席近日在考察北师大时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节奏韵律是中华民族诗歌的基因。
无韵非诗应从学生课本中清除去!

(重阳JM)


要中国化
教材改革国萃丢,经典一任付东流。
高人一语中国化,新韵击浪在前头。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8-19 11:06 | 只看该作者
新韵兴起是历史必然





重阳JM



       

    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新韵”就是“新华韵”。新韵诗就是采用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的中华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简称“新韵”。
    “新韵”诗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它采用了以《新华字典》为准的普通话韵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它综合了中华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以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诗词,是社会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诗词(文学艺术)也必然地发生了相应的划时代的变化:其一是法定使用普通话;其二是推广使用汉语拼音并标定四声;其三是有韵新诗与古体新诗的形成。这就确立了中华诗词划时代变化的基础,即传统诗词以普通话的韵母为韵并与自由新诗相结合,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由此而产生新诗体——新韵。
    声韵,本是汉语文字的根本属性,独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和声对韵,自然巧成,本应如此的。声韵自身的规律性是永久的鲜活的,它必将突破僵式而作新的变化与发展。
    和声对韵,是诗歌所特有的独特标志。声韵是新体诗与旧体诗相结合的内在基础和先决条件。普通话韵母四声是中华民族法定的标准语音,不管是旧体还是新体,都应该在它的统一之下,求生存,求发展。
韵,是中华诗词的根。有了韵,也就有了根,也就有了传统,也就有了民族。“新韵”,既是相对于“诗韵”而言的“韵”,又是相对于“诗体”而言的“体”。所以,“新韵”既是“韵”又是“体”。“新韵”是中华诗词的升华,“新韵”是中华民族先进诗文化的先进代表,“新韵”代表着中国先进诗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新韵”诗韵是平水韵等古诗韵演化至今的结果,平水韵等古诗韵是新韵诗韵的前身(基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辩证地发展观。旧韵(古韵)已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被自然淘汰了,继续使用不合时宜。
   “新韵”诗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它采用了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她综合了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以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韵谱,就是“新华韵谱”。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即提取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十六个韵母作为十六韵部,(含一个儿化音);按四声分为六十四韵,包括以《新华字典》为准的所有汉字。
    世事万物都是变化的,世事万物又是永恒的,物质不灭。变与不变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变是对不变而言,不变是对变而言。说变时,其中必有不变之因素在;说不变时,其中必有变之因素在。变是进化,不变是永恒。诗歌也一样。诗歌是与人类语言俱生共存的,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共同发展变化至今的。但诗歌也有不变之主因素在,那就是节奏和韵律,那就是诗歌的永恒。
   诗歌进化的基础是什么呢?有内部的基础和外部的基础。也就是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构成诗歌进化的基础。内因是诗歌自身形态的演变,外因是社会的需求和选择,这就是诗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谓诗歌的进化,主要是指诗歌形体的变化。中国诗史上已有的诗经,楚辞,汉赋,乐府,诗,词,曲等就是诗歌不同时期进化的不同结果。就是诗歌内因和外因的矛盾统一的斗争在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表现。它既有永恒的本质特征的遗传或继承,又有外部因素造成的形体变态。
    诗歌也是呈三极进化式的,这是自身的而不是外加的。正如格律诗是固化守旧的一极,无韵自由诗是自由无度的另一极,新韵新体诗则是两极相互斗争或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新生极。这就是新韵诗歌的突现,这就是中国诗歌进化的未来。所以,新韵新体诗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而无韵自由诗没有中国诗歌永恒的传承基础,没有中国诗歌独特的本质特征,所以它不是诗,也就不可能成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更不可能成为中国诗歌的未来。
    中国诗歌有其独具的定义、诗性、结构和章法,它是国语大法的一部分。新韵,是广纳博采诸诗体精华的新型诗体,它是对旧格律的突破,是对自由新诗的改造,是真正新诗体的创建与发展。当今中国所出现的任何新诗体都脱离不开与“新韵”的关联,都必定要囊括在“新韵”的范畴之内,因为它脱离不开普通话或国语大法的约束。
    纵观中国诗歌的进化史,可以发现它有一条恒定的本质特征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节奏和韵律,那就是中国诗歌不变的永恒的本质所在。这就是中国诗歌之所以称为诗歌的根本,离开了这个根本就不会是中国诗歌。直言之,中国诗歌进化的未来必定是有韵之诗,新韵之诗。
   无韵诗,虽然数量多,势力大 ,占中国现代诗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但因在中国“无韵不成诗”,所以说它不是诗。它“混充诗”的好景不会太长。
    旧韵诗太固守,不适应中国的现时代,所以说它必须改革创新,才有发展。因此,中华诗词如果固守旧格律而不改革创新,是不会有新发展的。
    新韵诗,既摆脱了格律的束缚,又继承了民族诗传统,弘扬了民族诗精神,顺应民心,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虽刚刚起步,但是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前途无量!
    新韵唱词,以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融汇贯通于传统诗词、民歌和现代诗语之中,以精炼的结构形式适时适度地深入广泛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新韵在目前最活跃最典型的代表模式和象征。是建立新韵新诗体的主体基础,是新韵发展壮大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中国当代诗坛,以韵为根,三足鼎立:无韵不成诗,旧韵需改革,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为了新韵的顺利发展,当务之急,一是要遵照“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的指导方针,加强传统诗词的改革创新;二是要遵照《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加速“现代诗”即无韵诗的传统化或民族化的改造(或称韵律化和精简化的改造)。倡导新韵,宣传新韵,为普及新韵而奋斗!为新韵时代的到来而欢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8-21 22: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8-22 14:15 | 只看该作者
祝贺!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9-28 17:03 | 只看该作者
也谈诗歌写作“流行病”



重阳JM



    近读《诗歌月刊•下半月》2006年4月总第4期,谭五昌博士《当下大学生诗歌写作“流行病”》一文,受益多多,感慨多多,疑惑多多。不能一言而尽,只就其中几点简言之,诚望向谭博士请教。
   “流行病”之一:选材狭窄,情感陈旧。文中说当代大学生诗歌写作的题材范围,多局限于“乡土”“亲情”“爱情”这单调的诗歌景观且构成了诗歌写作中题材及主题的“癖好”。尤其对伟大的“母亲”崇高的“父亲”成了重点礼赞对象。而对都市生存环境则“一言不发”。因而,谭博士大发感慨地说:“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中华传统文化与文明的古老魅力,却难得从中读出现代汉诗的一丝风味。”
    我想当代大学生诗人们大概可能多出身于乡村吧!他们对乡村既熟悉又富感情,他们对父母的崇敬,对爱情的憧憬,纯朴天真,可亲可爱。这乡情,亲情,爱情,这中华传统文化与文明的魅力,不管是远古,现代或将来,永远是鲜活的,甚至是永恒的。谭博士怎么就说是“古老”的呢?怎么就没了“现代汉诗的一丝风味”呢?那么“情感”是什么?何谓情感的“新”“旧”“陈”?现代汉诗的“风味”又应该是什么?是“都市生活情调”吗?或是别的什么?
    “流行病”之二:作品语言直白、通俗,呈现散文化或歌词化倾向。谭博士说得很对,当今诗语言被有意无意地“驱逐”出诗歌文本之外。诗语言的散文化确实是个大大的蔽端。然而,诗语言的“歌词化”毕竟要比“散文化”强得多。因为中华诗是“韵文”,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诗语言的散文化,没了节奏和韵律,实际上就不是诗了,固然不可。但诗语言的“歌词化”则未必不可。因为自古以来,诗、词、曲都是可吟可唱的,也就是说“诗词曲”与“歌词”是相容相依的,不同种也同类。“诗歌诗歌”,诗可为歌,歌亦可为诗,诗与歌同化并无不可。“整首诗通篇押韵,节奏、旋律感特强”是诗歌的典型特征,何谓“流行病”?何谓“宜读(朗读)不宜看(阅览)”?“思想匮乏”固然不可,但整首诗不押韵无节奏不抒情就“宜读宜看”了吗?诗语言的“散文化”固然不可,“歌词化(韵律化)”也不可,那么谭博士的诗语言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流行病”之三:趋鹜名家,盲目模仿。谭博士在评说了当今大学生诗群的“克隆性”(完全模仿)或盲目模仿后说:“更有甚者,少数深受‘快餐诗歌’影响的大学生作者还把难登大雅之堂的汪国真当作‘克隆’对象,写下一行行具有汪氏风貌的‘美丽诗句’,更是‘主动’将自己‘放逐’于诗歌的殿堂之外”。我不知道谭博士所说的“快餐诗歌”是什么,也不明白汪国真是怎么“难登大雅之堂”的?但当今的大学生诗者能写出“具有汪氏风貌的‘美丽诗句’”却又怎么是“‘主动’将自己‘放逐’于诗歌的殿堂之外”的?谭博士的“诗歌殿堂”是什么?里面都有些什么?
   “难得从中读出现代汉诗的一丝风味”的“情感陈旧”的“乡土”“亲情”“爱情”的固然不可有,“失去了其真正的诗意品质,称得上‘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也不可有;诗语言“散文化”的固然不可有,诗语言“歌词化”的也不可有;趋鹜名家,盲目模仿的“克隆性”的固然不可有,“汪氏风貌的‘美丽诗句’”的也不可有 ……。而当今的诗歌殿堂被“无韵诗”塞得满满的,几乎容不下其它什么诗了。那么谭博士的那些“可登大雅之堂”的“诗”是个什么样子的呢?又会放在哪儿呢?

        2006.06.28
首发2007年8月《艺苑》总195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3 23:1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