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浮山雨 于 2016-11-1 17:02 编辑
江南春
文/浮山雨
谁在柳笛横吹?悠扬的音符飘荡在水乡人家,韵味无穷——
远山峻拔倔强的脊梁,骨质铮铮。
所有的歌谣和谚语吐绿了,在鸟的翅膀上剪辑萌动。
一叶叶舟船,披着晨雾的衫子,推开门前的青山绿水。
只一瞬,橹声被晨风扩大,划过时空,发出欢快的嘶鸣,节奏地敲响着春的乐弦。
柳,从冬季的酣梦里醒来,开始激情有序地吐出一股股韵外之韵的绿烟——
一团团绿色,升腾豪情壮志,拥抱马头墙,弥漫雕花窗……
景致生动起来。尤篱笆下的兰花,静静地开;屋前的牡丹,热烈地开。
都在厚度着,浓郁着江南的画卷。
春的故事,卧在黑色的瓦当上,说着辛弃疾西江月的“蛙声”,和戴望舒的范文“雨巷”。
河,江南的血脉,回旋水之韵——
滋养着“斜风细雨”的日月,滋养着“小桥流水”的文化。
古色石桥,是江南的骨骼么?撑起了丝绸般的风雨,滋绿了唐诗,润红了宋词。
一只只油黑发亮的鱼鹰,同朝阳一起立在舟头,用犀利的眸光探索油绿的河水。
水墨烟波里,几只春燕呢喃缠绵。浣纱女挥舞棒槌,在青青的石板上,捶打着昨日的脚印与橹声……
一束丁香,悄然盛开水边。橹声清越,直奔向前。天地韵味,妙不可言——
出发;远行。涟漪扣着涟漪,橹声叠着橹声,心境照着心境,眸光牵着眸光。
叫浮躁与幽怨,在浓郁的古意中消失;让心声伴着橹声,走成押韵的明净路程……
一种煦暖温馨心头,那柔软的气息直在血管中奔涌。
江南春,是一首小诗和歌曲;江南春,是一幅绣绢与水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