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陀山在我的审美里,有一种神往。在尘世,我与普陀山接触,保持佛的距离。
它四面环海,放任鸟语花香,一再挽留古樟最美的落叶,幽幻得只剩下独特的旖旎风光,落满一地的清净,遍野都有神秘的色彩。
我踏山石,走石道,穿林木,看到大海从静止里露出狂欢的浪头,不忍踩碎这梵音涛声。
阳光传递云影。
时空传递佛经。
普泽寺在我的注视里,听风,听大海的声音;看空一切,看阳光在黑云里复活。摆正香炉,等待香客点燃不分贵贱贫富的香烛。
容忍一只滑过来的忧伤的鸟影。
远离烟尘,脱落了旧时光,普泽寺保留最初的法界。
等一切寂静,普陀山重新回到一个人的遐想,佛性与本心开始对接。
法门打开。
二龟从传说爬出,听法石,唾弃俗世的盘算,将大海的苦,藏于体内,度过余生。
此时,我的心,与大海一起跌宕,视普陀山为观音的道场,把神龟与法石合一,借物言佛,触景生情,依山结缘。
从欣赏的角度,让风搬开普陀山的旷野:
找出金沙绵亘千尺的画卷,写出白浪环绕十里的壮观,画出渔帆竞发的场面。
袒露的大美,一目了然。
普陀山在我的心里,是一座法典,读透,要一生一世。
有时肉身在普陀山,而灵魂却与之甚远,穷尽一生也无法找到供奉的神龛。
伤悲极了,等待回应的因果。
2
佛光从早到晚照临普陀山,让香火有一个供养的位置。吹拂成梦的烟缕,那么柔软,又那么慈悲。
而普陀山被太阳的金光镀成寺庙之后,留下斑驳的禅痕,让天下修炼之人视若蓬莱,隐居修心。
在一片被时光清澈过的井窟中,寒气侵人,水味甘洁,相传是安期生炼丹的遗迹。
而洒墨之处,滋润开一片桃花,只取一枝闻,
幽香飘然。
前人抽身而去。
后者慕名而来。
江山隆起将倾的深壑。
一个叫子真的人,精娴历史诗书,在人生里,寻求一条出路,弃妻埋名,在灵佑洞结茅隐修,不管东风频吹哨,留得丹心驻普陀,终成一代道教高人。
从秦朝到清朝,很长。绕开了文人墨客的吟唱,在普陀山,我找到许多诗文碑刻,阅断了目光,那一汪文化的泉流,依然从丝绸之路流过。
春色自去夏日来。
春,用色染成普陀山的青葱;
夏,以日光照出葛洪井湛碧的水色;
我,用心灵嗅出普陀的山水,无色,但有无形的佛味。
半个世界的信仰,
在普陀山传出一道旨意:
四方信众,缘聚一起,聆听,膜拜!
201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