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66|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邓文星:解读海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7 1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邓文星 于 2017-1-7 16:02 编辑

海子,本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怀庆怀宁县高河镇查家湾。1968年,小海生5周岁时,父亲把他送进了小学。年年成绩第一。15岁,他以高分考入北大法律系。在这所著名的学府里,他爱上了阅读,迷上了诗歌,开始学习写诗。四年大学毕业后,查海生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当老师。在中国政法大学,他教授哲学等课程。后来,海子多次恋爱,但一米六零的个子,长相平平,又不修边幅,再加上囊中羞涩,一次次的恋爱他都完全失败了。为了解脱,他迷上了气功,但修炼方法不对,出现了走火入魔的表象和精神分裂迹象。从此,他经常失眠、出现幻听、幻视,并且总是以为有人要害他。出现幻觉、被害妄想,这些都是典型的精神病症状。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附近自杀于“天梯”。死后,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日记:
(一)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是常远和孙舸这两个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满了幻听,大部分声音都是他俩的声音。他们大概在上个星期4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开我的心眼,我的所谓"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们造成的。还是有关朋友告诉我,我也是这样感到的。
他们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杀。今天晚上,他们对我幻听的折磨达到顶点。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杀,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这两个人的刑事责任。海子1989.3.24
(二)另外,我还提请人们注意,今天晚上他们对我的幻听折磨表明,他们对我的言语威胁表明,和我有关的其他人员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与他们有关。我的幻听到心声中大部分阴暗内容都是他们灌输的。
现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海子1989.3.24 夜5点
(三)爸爸、妈妈、弟弟: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杀,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常远报仇,但首先必须学好气功。海子1989.3.25
(四)一禾兄(即:诗人骆一禾,《十月》杂志编辑):我是被害而死。凶手是邪恶奸险的道教败类常远。他把我逼到了精神边缘的边缘。我只有一死。诗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请帮助整理一些。《十月》2 期的稿费可还一平兄,欠他的钱永远不能还清了。遗憾。海子1989.3.25
(五)校领导:从上个星期4以来,我的所有行为都是因暴徒常远残暴地揭开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后,他和孙舸又对我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听幻觉折磨,直到现在仍然愈演愈烈地进行,直到他们的预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杀。这一切后果,都必须由常远或孙舸负责。常远: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孙舸:现在武汉,其他有关人员的一切精神伤害或死亡都必须也由常远和孙舸负责。海子1989.3.25

遗书: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解读:
1、这是医生在海子死亡后认定其因精神分裂症而自杀的主要证据,也是海子死因的科学分析、专业分析和权威鉴定。经警方调查,常远、孙舸其实都是海子生前的好朋友,除在练气功方面指导过海子之外,没有任何加害海子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行为,后来,警方对他们也没有追究任何责任。海子在立遗书时,非常清醒,他否定了日记中对常远、孙舸的被害妄想,认为自己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2、“现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这说明海子是间歇性的精神分裂,他明白自己此前曾经有过神志不清的事实。令人遗憾的是,此时的海子还是要求追究常远、孙舸的法律责任,并且,其他人的精神分裂或死亡,也要此二人负责,足见其幻听痛苦之巨大,同时,也足见其心胸狭窄。
3、夜5点,还无法入睡,说明病魔的强大。
4、托付朋友还借款等,表明此时海子清醒,且具人之常情。同时,这段内容,也反映出他无法忍受疾病的折磨,已经决定离世。由此可见,导致海子自杀的根本原因还是病魔。
5、叫家人复仇、托朋友办事、跟领导解释,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相不重复,说明海子在清醒时,与正常人一样,当属间歇性精神病。
6、只有几天的幻听,海子已生不如死,说明其意志不够坚强,同时,也表明其痛苦之巨大,非常人可以理解。但是,在现实中,有幻听而顽强生活的病人,也是非常多见的。

西川《死亡后记》(部分):
(1)自杀情结。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我在《怀念》中已经引述过海子于1986年写下的一篇日记,那篇日记记于他一次未遂自杀之后。此外,我们从海子的大量诗作中(如发表于1989年第一、二期《十月》上的《太阳?诗剧》和他至今未发表过的长诗《太阳?断头篇》等),也可以找到海子自杀的精神线索。他在诗中反复、具体地谈到死亡--死亡与农业、死亡与泥土、死亡与天堂,以及鲜血、头盖骨、尸体等等。海子对于死亡的谈论甚至不仅限于诗歌写作中。他死后,朋友们回忆起他生前说过的一些话,深悔从前没有太留意。有一位海子在昌平的友人告诉我,海子甚至同他谈到过自杀的方式。海子选择卧轨,或许是因为他不可能选择从飞机上往下跳;在诸种可能的自杀方式中,卧轨似乎是最便当、最干净、最尊严的一种方式。我想海子是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话题中沉浸太深了,这一切对海子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暗示。

(2)性格因素。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对理想爱情执着。
(3)生活方式。海子的生活相当封闭。简单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使他对人世间的温情和生之乐趣感受少了。
(4)荣誉问题。和所有中国现当代诗人一样,海子面临着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会中某些人对诗人的不信任,以及某些守旧文学对于先锋文学的抵抗。这不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压制的先锋文学界内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曾受过不少的诽谤和攻击。

(5)气功问题。有一件事人们或许已有所耳闻,但我却一直不愿谈论,因为我怕某些人会对此加以利用。现在为了客观起见,我想我应该在此谈一谈。这件事情便是海子对气功的着迷。练气功的诗人和画家我认识几个,据说气功有助于写作,可以给人以超凡的感觉。海子似乎也从练气功中悟到了什么。他跟他的一位同事,也是朋友,学气功。有一回他高兴地告诉我,他已开了小周天。他可能是在开大周天的时候出了问题。他开始出现幻听,总觉得有人在他耳边说话,搞得他无法写作。而对海子来说,无法写作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生活。也是在那时,海子对自己的身体也有某种幻觉,他觉得自己的肺已经全部烂掉了。海子前后留有三封遗书。他留给父母的那封遗书写得最为混乱,其中说到有人要谋害他,要父母为他报仇。但他的第三封遗书(也就是他死时带在身上的那封遗书)却显得相当清醒。他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海子自杀后医生对海子的死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海子所在的学校基本上是据此处理海子自杀的事的。但我想,无论是医生还是中国政法大学校方都不可能真正、全面地了解海子其人。倘若有人要充当冷酷的旁观者来指责或嘲弄海子,那么实际上他也是在指责和嘲弄他自己。他至少忘记了他自己,忘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的生存。

(6)自杀导火索。海子的不如意的爱情生活或许是导致海子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7)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海子那一种燃烧自己青春激情方式的写作,或许是把他自己推进这个在写作与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距离的黑洞里去的。

解读:
1、西川早就知道海子死于精神分裂症,但在海子死后很多年才发出这篇《死亡后记》,说明他用心良苦,其主要目的可能是不想影响海子的高大形象,不想影响人们对海子的崇拜,不想影响海子书籍的销售。
2、明知海子的真正死因,但仍然用七个死因来解释海子的死,说明西川为人善良,并重视引导、开发读者的想象力。尽管这在客观上也会误导部分读者,但瑕不掩瑜。
3、以气功问题,来揭密导致海子精神分裂的原因,说明了练气功的危害,说明了气功不能随便修炼,具有警世之用。
4、点明医生对海子的死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告诫诗人对海子的死亡不宜模仿,因为是疾病所致,模仿病人自杀,其意义不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情人生》(部分):不眠拉萨河

我从大海来到落日的正中央
飞遍了天空找不到一块落脚之地
——引自《我飞遍草原的天空》

这时的海子,一面挺进于《弑》剧的创作,一面又心怀痛苦地大量饮酒,房间角落里扔满了空酒瓶。他在完成太阳诗章的同时也深深接受着诗歌对自己的改造,浑身充斥着流浪诗人的孤野和狂躁。这天在旅馆里吃饭,竟然同几个人争吵起来。一向温和的海子因心情的关系,这次爆发了,愤怒得像林间凶猛的豹子,与那几个人大打出手。战斗的场面非常激烈,饭馆的老板根本没法拉开,只见拳头在空中飞扬。海子疯了一般,以豁出命的姿态蹦跳挥拳,最后自己的眼镜被打碎,脸被划破。对方几个人也是鼻青脸肿地悻悻退去。海子是饭馆的常客,老板愤愤不平对海子说:“那几个人太不像话,报案去。”海子说:“不要,随他们。”老板娘看到海子脸在流血,拿来药剂要他涂。海子一擦血说:“不用,有伤了真痛快!”老板娘听得迷惑不解。海子反倒心情高兴地回自己的宿舍。只觉得几年来都过着隐忍的生活,倒是这次爆发反让自己轻松。
其后的日子,他又将自己关在房间,喝白酒写长诗。老木曾来看他,可没敲开他的门。
直到暑假来临,海子又去了山海关和北戴河。
雄奇的山海关,沉浸在和谐的黄昏之中。
海子躺在草地上,一种泥土给予的亲近感漫遍全身,他闭上眼睛,迷糊睡去。
一声长长的汽笛惊醒了他的梦想。蒙硍中他睁开眼睛,一列火车正呼啸而来,身下的土地微微震颤。他沿铁轨的方向望去,伸展很远很远,似乎伸到了天空。
“哦,天梯!”他一阵兴奋,感到铁轨就是通往天堂的阶梯。
在北戴河,海子租个皮筏游向很深很深的地方。他又特意找到当初与波婉坐过的沙滩,独自一人回忆过去的往事:那天,两人都各怀心思,沉默无语,直至夜幕降临,涛声呼啸。
回到昌平,自己房间什么吃的都没有,可着实很饿,他在深夜只好去苇岸家。
苇岸惊问长发披肩的海子:“又从哪儿回来?”
“刚从北戴河回来,明天去西藏,你去吗?”
“我不能去了,你不是去过西藏吗?”苇岸问道。
“上次去得行程短,这次主要是去藏南。”海子回答。
苇岸关切地问:“一个人去吗?”
海子回答:“还有一平和王恩衷。”又问,“有吃的吗?”
苇岸想了一会说:“没有了,我给你去煮一些。”
“不用了。”海子应着,看到篮子里有番茄,拿起来啃着说,“就吃这个。”说完,幽灵一样消失在夜色之中。
海子从一禾那儿知道,“太阳城诗会”定在七月二十几号。一禾要参加青春诗会,因而不能前去。海子、一平、王恩衷三人于七月十七日出发,经过西宁去拉萨。由于是自费外游,他们尽量节约,每到一地都找到文联。好在他们是京城的文化人,能在文联会议室里睡着长凳凑合。与海子同行的一平任职于北京一所中专学校,在文艺理论方面以冷静持重和真知灼见见长,后来移居波兰。他与海子的关系也较厚,海子这次出游和以后几次都向他借钱。在海子临逝前的遗书上就写着:“《十月》第2期的稿费可还一平兄,欠他的钱永远不能还清了,遗憾。”王恩衷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英语,九十年代初曾在国内编译《艾略特诗学文集》,后也移居国外。
到达拉萨的第二天晚上,他们就去了李华的家。
因为婚姻破裂、家庭解体,三十五岁的李华独住在文联家属院一套宽敞的房子里,与她相伴的是一只壮实的狗。
这是期盼日久的一次相逢,就在拉萨澄明的夜晚,海子会见了心仪已久的拉萨河女神,会见了他心目中西藏文化的集大成者。李华热情地接待着来自北京的三位文化人。她中等个儿,形体消瘦,眉宇间渗透着特有的文化气质。在海子看来,她那种不凡的气度与雪域一样圣洁典雅。
海子准确地背诵她发表在《十月》上的诗句:“在大草原一览无余的滩涂上/太阳的潮水汹涌排浪/思绪伸张如马尾飞扬/沿着太阳的光芒运行奔放……”
海子读得深情,高度评价她诗作语言的大气与意旨的深远。
李华也读着海子《农耕之眼》组诗中的一些篇章,由衷赞赏他诗作中的独特的感觉。
她的谈吐如冰山雪水,清澈、温婉、恬淡、舒缓,充满睿智,彰显从容,点点滴滴流入海子的心坎,化作星星,在闪烁、在朗照。心地里春风和煦,暗香涌动。海子目光深情地看着她。
她也在经意与不经意间目光飘向海子,那里面有柔情、有赏识、有关爱!
两人互相欣赏,相互赞美。海子内心不可言喻地快乐,高兴在雪域高原又遇到一位自己诗才的欣赏者。他简直忘记了身边的一平、王恩衷而与李华交流,他爱看李华读诗论诗时眉宇间传达的神韵。
他们还聊起歌德、凡•高、艾略特……
直至晚上十一点多,海子还谈兴正浓。李华说:“时间不早了,你们旅途劳顿,早点休息吧。”
一平、王恩衷起身告辞,海子也只好随他们走出李华那充满印度香味的居室。
回到住处,海子无法平静,满脑子是她那透露才思的语句和神态。
他如同失控一般,未加考虑,又折回李华的宿舍,敲响了她的门。
李华已准备入睡,换了贴身的单薄衣服,问:“谁呀!”
海子应道:“我,海子。”
门拉开了,海子幽灵一般闪进来。
“海子,有什么事吗?”李华内心有些不悦。
薄衣贴身的李华,线条明朗,醉人的体香与温热的气息扑面而来。海子有些语无伦次,说:“李华,在我心中你就是圣洁的雪山……是雪莲,是雪域的女神!”
李华浅淡含笑,说:“你美化了,太美化了。”
“不,你的确是这样,你是藏文化的代表……我最崇拜藏文化,答应我吧,让我今晚就留在你这儿。我正在写太阳诗……我需要你。”
...........
解读:
1、海子身边关系较近的朋友主要有一平、王恩衷、苇岸等,一平能够多次错钱给海子消费,两人关系应该较好。海子在死前日记中托骆一禾把自己的稿费还给一平,也与此印证。北大诗人很多,“用一句俗语来说,十个馒头砸到北大学生头上,九个砸中的都是诗人。”海子喜欢结交诗人,但诗人都是有距离的。海子住中昌平,这里是北京的郊县,相对北京城,还是一个农村。“(法大昌平)校区长达数年未竣工,几座贫瘠的小山脚下一片旷野,临时的一圈铁丝网之中,几幢新立起来的教学和宿舍楼里少有居人。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这里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海子很想调回北京城,但没有办法实现。后来,他想考北大研究生,但也没有考上。海子最初在法大做校报副刊编辑,他“扶持的83——85届法大学生诗社成员,经常在主流刊物《诗刊》《星星》上发表诗歌,海子自己的诗却缺少这种机会。厕身崭露头角的“学生辈诗人”当中,身为老师的海子或许会觉得尴尬。”孤独、郁闷中的海子喜欢叫朋友出外面旅游,以放松精神。在1988年春天的游历中,海子在四川收获了友情,但也领受了事后的苦涩。一个叫尚仲敏的诗人发表文章描述“北方来了一个痛苦的诗人,从挎包里掏出两万行诗歌”,称海子“在空乏、漫长的言辞后面,隐藏了一颗乏味和自囚的心灵。”而这个诗人是海子打算在北京“帮帮他”的。尚仲敏对海子长诗的解读,打击了海子对自己文字的自信,加重了他的心事。何以解忧,唯有旅游!
2、海子爱旅游、爱上馆子、爱饮酒,但经济拮据,所以,不惜多次借钱消费。“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如此生活,可能对其成家有影响。谈了多个朋友都不成,可能与此有关。
3、海子再次进西藏,实为去看大他10岁的少妇李华,深夜想跟李华同居,反映了诗人的浪漫和怪异。李华拒绝海子,维护了中国女性的尊严!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1-7 20:58 | 只看该作者
有人开始客观地解读海子,就已经是我们这个当下向前进了一步了!
关于“海子”和“海子的诗”——就好比诗歌创作中使用的“本体”和“喻体”
今后,对于海子现象,我想:多一些扬弃,少一些升华——才是正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8 16:37 | 只看该作者
邓文星点评海子的《秋》

文/海子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该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点评:“秋”是这诗的主线,也是这诗的基调,暗示生命的即将终结。“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神的故乡鹰在言语。”这两句是写天葬。这世上没有人见过神,没有人看见过神的家,也没有人看见过神的故乡,更没有人去过。神是部分人的一种崇拜和向往。从人到神必经天葬,鹰是神的使者,是天葬中啄食肉身的神鸟。 这两句展现了天葬的现实场景,但应属虚写,作者并非目睹天葬后,写下这诗。海子是有文化的,他知道天葬是怎么回事。

  写天葬,表明海子已厌倦尘世生活,向往生命的回复与升华。抑郁症患者,到一定程度后往往都会向往死亡,追求解脱。海子似有躁狂抑郁症,下面一句即反应出其躁狂的特征。“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前半句承前,后半句写他自己。他梦想当诗歌之王,但这只是一种夸大妄想,是一种思维内容障碍,是精神分裂后的躁狂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一种表象。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海子知道自己不可能当上诗歌之王,其诗作也屡受嘲笑,一次次打碎了他的美梦。再加上,他在大学任教多年后,写不出像样的专业论文,评不了职称。另外,他多次恋爱都失败。这些事都让他非常失落,“该丧失的早已丧失”。他想得到的,又没有办法得到。(海子身高一米六零,个子矮小,长相平平,又不修边幅,最重要的是当时大学老师的工资很低,他多年都是助教,每月400多元这样。当时的海子,其诗还毫无名气,作品主要都是模仿翻译诗,没有美感,没有诗意,但有一定寓意,不但没有什么读者,还常受人嘲笑。海子生前发表作品困难,靠女朋友的关系才在内蒙古的《草原》发表了两首。作品通过关系发表后,如石沉大海,毫无反响。)

  写论文、评职称、追女朋友,他都竞争不过同事。海子又洁身自好,官场钻营,有违他的心愿。那时的大学老师收入都不高,对老家年迈的父母,他帮不上什么忙,彼此关系也不算好。这也会打击他,给他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海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也是善良的。对社会现实的种种不满,没有让他形成反社会人格。他在极度的痛苦中,想到的是“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继续勉强延续个体的生命已经没有多少的意义。

  作者在天葬的幻觉中,想到了现实中的自己,想到了雄心勃勃的自己,想到无比失落的自己,并为自己生命的终结寻觅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即“秋天深了”。作品有思想、有内涵、有想象的余地,但没有写出诗意,更没有写出美感。借屈铁钢老师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死亡体。这个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许立志的诗也有明显的厌世和失落情绪,最终的结局与海子一样。

  注: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躁狂症患者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学问、财富、地位、权力等非常之高,大大超过自己周围的人,实际上,其估计大大超过了自己的真实情况。这是一种夸大妄想,也是其思维内容障碍。躁狂症患者的夸大妄想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患者具有一定的条件,只是在原有情况下加以夸大。如果患者的夸耀内容与其实际情况毫不相干,则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麻痹性痴呆。
  
  躁狂症诗人的思维内容障碍则主要是其对自己诗作、诗论及各种文章、文字之水平、质量的夸大,这种夸大不是真实的,只是一种妄想。这种妄想是在病理的基础上产生的错误的推理,它既不符合客观事实,又无法说服或以事实加以证明,而且在与患者的教育水平、环境背景不相称的观念时,患者却对这一错误观念坚信不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8 16:38 | 只看该作者
邓文星简评《春天,十个海子》
文/查海生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1989.3.14.凌晨3点--4点

  注:海子,本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怀庆怀宁县高河镇查家湾。1968年,小海生5周岁时,父亲把他送进了小学。年年成绩第一。15岁,他以高分考入北大法律系。在这所著名的学府里,他爱上了阅读,迷上了诗歌,开始学习写诗。四年大学毕业后,查海生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当老师。在中国政法大学,他教授哲学等课程。后来,海子多次恋爱,但一米六零的个子,长相平平,又不修边幅,再加上囊中羞涩,一次次的恋爱他都完全失败了。为了解脱,他迷上了气功,但修炼方法不对,出现了走火入魔的表象和精神分裂迹象。从此,他经常失眠、出现幻听、幻视,并且总是以为有人要害他。出现幻觉、被害妄想,这些都是典型的精神病症状。

资料: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的最大特点是思维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这类诗人的诗作给人的印象是没有中心思想,并且语句、概念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内容杂乱无章,不知所云。思维逻辑上常有病理性的推理,作者的解释会让人无法理解、莫名其妙。分裂症诗人的思维障碍与躁狂症诗人的思维障碍,虽然同是思维表达障碍,也都会让人觉得没有主题思想,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就在于思维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上,前者是完全缺乏,后者是部分具有,全局缺乏。

《春天,十个海子》就是一首精神分裂诗,它是查海生精神分裂的证据。诗中的海子指的就是查海生本人,现实中只有一个,但作者在精神分裂后出现幻觉,认为有十个,而且在幻觉中这十个海子还非常鲜活:“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任何具有精神病学知识的人,据此都可以完全断定行为人具有精神分裂症状,而且还病得不轻,急需送精神病院进行及时治疗。令人遗憾的是,查海生周围的朋友们,例如其诗友骆一禾、西川等人对此却都视而不见。

也许他们从未见过精神病,也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许有人正等着海子的悲剧,以便炒作与自己作品类似的精神分裂诗,也许.......。12天后,海子的悲剧就发生了,也许正如某些人所愿,炒作的人从此东奔西走........最终一个个名利双收。这是戏,一如人生!为什么?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查海生是一个高文化层次的人,尽管精神症状不轻且有强烈的幻觉,但他这诗还有一定寓意的。前面部分记录了作者自己真实感受到的幻觉,并点明了自己有悲伤,中间明示了“倾心死亡”的心意,暗示这是他的绝笔和遗书。了却残生前,任何人都会想到自己的家人,查海生也不例外。后面的一小段,就写到了他的老家,在查家湾农村的童年时光,他怎么也忘不了,一家6口饥寒交迫的日子留在了他的笔下。新社会了,“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一结句是有深度的,也是绝望的!杯具!

海子从儿时的饥寒交迫,打拼成令人仰慕的北大学生,最终成长为中政大的教师,但所有的拼搏,解决不了他的经济困境,解决不了他的社会地位。(注:当年的大学教师都这样,要钱没钱,要地位没地位。)命运在空中向他嘲笑,嘲笑他命中注定:一辈子都看不到新社会的曙光!为什么?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海子看不到的,不等于不会发生。新社会的曙光,20多年后的人们应该并不陌生!在祖国需要人们无私奉献的时候,海子没有耐心,他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回报。与海子同时代的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不都薪金可怜?为什么海子无法忍受?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1-8 16:49 | 只看该作者
海子的诗是无韵诗,无韵诗不是诗。不是诗的诗就是死了。
海子的死,是自爆自弃。海子,海子的诗,都应该弃而不该扬,更不该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9 17:48 | 只看该作者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17-1-8 16:49
海子的诗是无韵诗,无韵诗不是诗。不是诗的诗就是死了。
海子的死,是自爆自弃。海子,海子的诗,都应该弃 ...

无韵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1-10 15:52 | 只看该作者
痴迷无韵诗,让人不辩真伪,迷失方向。见不到人生的未来,失去生活的勇气。自暴自弃,进而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08:01 | 只看该作者
邻海的河 发表于 2017-1-7 20:58
有人开始客观地解读海子,就已经是我们这个当下向前进了一步了!
关于“海子”和“海子的诗”——就好比诗 ...

有见解!是该讲真话的时候了。问好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5 16:39 | 只看该作者
古今中外所有作者,不管死于何因,其死亡原因均不会影响、更不会降低其生前作品的质量,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我不明白:骆一禾、西川等人在介绍、宣传、推出海子的同时,为什么一定要隐瞒警方对海子死因的鉴定?精神分裂症病人就不能写诗?不能出诗集?其诗歌水平就一定低?而这种隐瞒就造成了很多读者的误会,这里的读者包括模仿海子作品的写诗人。不少模仿海子作品的诗人,在一个接一个地自杀。非常令人痛心!自以为作品水平与海子相近、甚至高于海子,之所以不成名,只差舍弃生命的最后一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09:05 | 只看该作者
海子模仿朦胧诗,但朦胧诗也是有一些问题的。现代诗的发展曾经出现过朦胧诗,但朦胧诗最早是产生在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在当时看来是具有反社会性的,之所以朦胧,是为了逃避当局的打击。1980.9.12,北京市公安局查封了朦胧诗派的核心刊物《今天》。1981年,为朦胧诗代言的诗刊《崛起的一代》,在出版第3期后也被封禁。朦胧诗在文革时反社会有积极意义,但在文革过后继续反社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1994年,朦胧诗代表人物北岛曾经返回中国,在北京入境时被扣留,遣送回美国,这也说明了某些问题。顾城逃到了海外,并客死他乡。食指装疯,得以在国内存活。举个诗例:朦胧派诗人食指在1968年写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这诗中的“妈妈”绝对不是指作者的生母。诗在后面也指明了“妈妈”就是“北京”,但也是以部分指代全部,北京是祖国的政治中心,实指祖国。自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游子离家时对母爱的感受往往都催人泪下,怎么可能变成了穿透孩子心胸、让孩子无比痛苦的针线呢?回想文革时推行过的一段愚民政策,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者写作这诗之时,正座在离开北京,去山西下乡的列车上,前途未卜,感觉自己被祖国抛弃了。祖国就像操控风筝一样,把自己完全控制了。要想抗拒知青下乡的政策,是不可能的。作者爱国,但报国无门,所以心中骤然疼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6 14:3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