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诗歌品读四步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0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代诗歌品读四步法:
第一步:整体感受:知内容,味情感
一首诗,首先得知晓它的内容。要知晓内容,别无它法,只能是一读再读。我认为,一首诗起码得读三遍:初快读,知大概;再慢读,晓风貌;三细读,明情感。通过这三读,应该对诗歌的线索有了较为明晰的看法,情感的类型有了较为清楚的感味。
而诗歌的线索不外乎两种:一、事件之发展跳跃;二、情感之变化起伏。很多时候是双线推进的。
而情感,无非也就是三种:一雄壮、一悲凉、一淡然;或者曰:一热、一冷、一和。
但人是阴阳之合体,故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故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怅惘;故有“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矛盾。
故:情感的明晰,除了借助于读外,还要读者抓住诗歌的关键词句。抓住了关键词句,细加推敲,往往会让你在瞬间恍然大悟。这些关键词句一般在收尾,因为诗歌往往注重首尾呼应——首句标目、卒章显志;有时候,也在中间,既能承上又能启下,同时点睛。
对于内容,我们可以一联一联的来分析,把起承转合弄明白。
对于情感,其实常常就是那么几种,具体点说:
一、忧国伤时:或揭露昏庸残暴统治;或反映战争离乱苦痛;或针砭时弊同情人民等。
二、壮志雄心:或建功立业之豪壮;或壮志难酬之悲叹;或怀才不遇之伤感等。
三、思乡怀人:或念亲朋;或思好友;或想伊人;或愁行旅;或依依离别等等。
再有伤春秋、叹死生等,不一一列举,读者用心既能知晓。
第二步:具体分析:明情节,品意象
三读之后,内容初明。这时候当具体分析情节,力求深入明了内容,看诗歌说了什么。按照什么逻辑说的。比如分析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分析起来就是这么几个情节:招手作别→康河美景→寻梦漫溯→梦幻高歌→现实沉默→挥袖而去。情节明了,那么对诗人在康河的徘徊不舍也就如在目前了。并且深入探讨情节,让我们感知,康桥这个地方不仅有着精美的风景,更有着诗人美好的过去,诗人的青春在这里度过,诗人心灵的春天在这里开启——“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多么富有诗情富有激情的一个情节,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的执着追寻。而最终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情节,又带着多少的无奈与伤感——所以,明情节不仅仅是让我们知道了写的什么,更重要的是情节具有抒情性,能够让我们实在的感知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
情节有助于情感的传达,而意象更是传达情感的利器。还是以《再别康桥》为例,在诗中,诗人精心选择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自然景物做意象,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描绘出了康桥的精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节节通过意象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那么也就传达了诗人对康桥之美的依依不舍,对康桥深深的爱恋。在这些意象里面:“金柳”“云彩”最具代表性,分析好了他们,诗歌所要表达的主旨情感也就明晰了。诗中,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与人对应;诗中,云彩造就了“彩虹似的梦”,与梦相关。柳之依依不舍,即对人之依依不舍;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即是告别昔日康桥之梦。
第三步:深入理解:赏语言,析技巧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一大特性就是语言的简练性,也就是要求即简洁又凝练。简洁就是不罗嗦,言简意赅;凝练就是表达丰富、准确、传神。
很多时候,品读诗歌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因为诗人所有的情思都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的。
赏语言要侧重赏析动词、形容词、特殊的句子。
继续以《再别康桥》为例。
如诗句“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油油的”这一形容词,就鲜明地写出了“青荇”长得好,富有生机,同时也暗暗地写出了康河水的清澈。“招摇”这一动词,形象地写出了“青荇”自由自在的状态。这样的美景,自然也会让我们像诗人一样“甘心做一条水草!”
再如“漫溯”一词,漫是随意的,溯是主观的。即写出了诗人荡舟的轻快,又写出了诗人对“青草更青处”的执着追寻。也就是对爱与美的追寻。
而特殊的句子,也是非常明显的,如第一节“轻轻地”之反复,明显继承了《诗经》重章复沓的手法,即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营造出较为轻松的气氛,哀而不伤。
再如特殊的倒装句。如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将“轻轻的”提到前面来,突出了来时轻轻走时轻轻,即表达了来时脚步的轻快,又让我们感觉诗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不忍搅扰康桥的宁静和美。最后一节“悄悄的”倒装也是类似的效果。第五节中“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同样运用了倒装。本来的句子应该是这样的“别离的笙箫是悄悄(的)”“今晚的康桥是沉默(的)”试比较一下诵读效果,谁更具有诗意?更能艺术地传达诗人此时的心境?!所以,倒装能给人制造意外制造惊喜,它让你看到了“陌生”,能促发你的联想,对诗歌体会会更深入。
写诗是需要技巧的。赏语言之后,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诗歌的技巧。其实运用语言就是一种技巧,比如《再别康桥》,诗人选择色彩性的语言形成画面感,就是一种技巧。而这些画面又形成流动的场景,这就是蒙太奇,也是一种技巧。很多时候,正是技巧造就了诗歌的精彩!
除了语言的技巧之外,还要分析:修辞技巧,结构技巧,表达技巧等等。在诗歌中,特别需要把握动静虚实技巧。可以说,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是诗歌成为诗歌的鲜明特征。
还是以《再别康桥》为例来谈。
动静:漫溯是动、放歌是动;而悄悄是静,沉默更是静。鲜明的对比展现诗人的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离别的无奈怅惘。
虚实:结构上的虚实——道眼前景(实),想过去事(虚),挥袖离去(实);描叙上的虚实——河畔的金柳(实)是夕阳中的新娘(虚)波光里艳影(实)在我的心头荡漾(虚)。
在这虚虚实实间,一个柔美却感伤的意境就出来了。
第四步:联想提升:度意蕴,谈风格
有了以上的基础,度意蕴,谈风格也就水到渠成了。
什么是意蕴呢?意蕴就是诗歌的情感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就是古人所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天地之道”。
此前,伴随着意象在脑海的形成和语音节奏感的刺激,以及精彩词句的体味,读者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美感,这个时候,如何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的意象内蕴即诗的意蕴,就成了诗歌鉴赏成败的关键。
体悟意蕴方法有二:一要知人论世,从个人的个性与追求、时代的风气和需要去探究;二是读者结合自生的阅读经历和人生历练去关联感悟。大致是一个由物质到精神到灵魂这么一个提升过程。
最后总结一下诗歌呈现的风格。风格是什么呢?有人说,风格即人。按我的理解,风格就是风度格调,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气度在作品中的展现,这个精神气度主要的载体是语言和抒情手法,语言和抒情手法的不同造就了风格的不同。绮丽柔婉的语言和借景抒情联姻往往造就优美风格;富有力度的语言和直抒胸臆联姻往往造就壮美的风格;朴素自然的语言和即景抒情联姻往往造就冲淡的风格。
当然优美、壮美、冲淡这三种主要类型要内部细分的话又有许多许多种风格了。
比如人们常说的:雄浑、豪放、沉郁就归于壮美之列;清新、婉约、俊爽可归于优美之列;质朴、明快、旷达可归于冲淡之列。
最后要着重强调的是:
品读诗歌,写品析的文章,要突出论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兼顾全面,以情理服人,能引用关键诗句、联系背景和生活实际来证明自己观点,从而自圆其说。
2012/9/27  楚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9-27 09:59 | 只看该作者
悦读赏析{: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12:30 | 只看该作者
西沈 发表于 2012-9-27 09:59
悦读赏析

wenhao问好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9-27 13:5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  品读  问候之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16:55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2-9-27 13:53
收藏  品读  问候之云

谢谢王老师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9-27 16:57 | 只看该作者
楚天之云 发表于 2012-9-27 16:55
谢谢王老师 问好!!

谢谢 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0-1 11:41 | 只看该作者
现代诗歌品读四步法对读者特别是为诗评写作提供出基本思路,以《再别康桥》为例贯穿也便于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0-1 13:03 | 只看该作者
赏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 13:58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10-1 11:41
现代诗歌品读四步法对读者特别是为诗评写作提供出基本思路,以《再别康桥》为例贯穿也便于把握。

张老师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 13:58 | 只看该作者
月夜明朗 发表于 2012-10-1 13:03
赏读,问好。

问好月夜明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6 21:1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