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58|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现》1704:以宗小白前三首为例看诗歌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0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无为 于 2018-1-10 15:28 编辑

以宗小白前三首为例看诗歌创新

                         张无为


事先声明,本篇讨论我试图以更高的标准谈谈近年来有关诗歌创新问题。因为对宗小白的诗我曾就其《我思故我在》荐评到《特区文学》2015年第2期。当时我就认为,宗小白的诗“日常中有奇妙”。她的诗写“重心是包括自己在内的身边人、日常事,周遭景,因而个人化印记比较明显尤其是能从最平常生活中发现奇妙,挖掘细节,在自然、自在的书写中,显示出现情趣。该诗就是这样,写的是从家里跑出的一次独异的感觉。……诗中似乎没有什么微言大义,却也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加上口语化写作,除了个别词语还有简练的余地外,总体读来顺畅、轻松可人。当然,在常人身上发现不寻常之处,不独给读者新鲜感,其本身就包含了对某些社会存在的呈现从而亦引发思考。”这也是她大体的风格。
现在我想说的是,就文学艺术创作而言,从古到今必然越来越艰难。而文学艺术的发展就在于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因此,我们考察任何一部文艺作品是不是有创新,是不是经典,其实就是从文学艺术发展的坐标系中去进行。有创新就有亮点,亮点的多少就意味着创新有多少。考察诗歌同样如此。
创新大体上可为如下几类,一类是完全原创性,包括发现新的抒写对象,也就是常说的题材创新,就这方面而言难度最大。例如从早期的诗歌书写英雄、关注贵族、歌颂帝王,转向关注平民与底层人生活。二是抒写对象是前人写过的,但理念发生了变化,就此而言是文学史发展包括诗歌发展中最出色、最显著的。例如对因果逻辑从坚信到怀疑,甚至由怀疑而放弃转而坚持过程论,这是从传统的浪漫理想化诗歌到现代派诗歌转变的一重要特征。再例如对诗歌本质或者诗歌边界的探索,譬如从诗是抒情的转向拒绝抒情或者冷抒情等。其三是表现手法的创新,这方面的表现应该说最具普遍性。例如中国诗歌从早期的赋比兴向多样化不断拓展,如比喻就分化为明喻、暗喻、博喻等;还有从简单地起兴发展到象征主义,蒙太奇运用等等。第四是语言和风格的创新。此外还有形式结构的创新等。当然以上诸方面也可以有综合表现,例如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虽然倡导的是语言陌生化,但其中也包括诗歌理念的变化。另外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也包含着对非理性潜意识的发现与确认等等。当然无论是理念的发现还是创作手法的创新,乃至于语言的运用都有各自程度的不同,因而创新性也不同。
宗小白的诗可贵之处就在于有作者总是自己的新发现。下面三首诗分别选取了常见植物——花、自然现象——雨以及女性劳动者,由此可见作者对日常生活、从自然到社会等身边现象的继续关注和留意,并由此酝酿诗情的特点。
如《野花》的新意在于从新层面确立了花与风的关系,实际属于前面所说的一种理念创新。前面写风一次次吹来,花朵总是一次次点头,却“没有哪阵风/吹倒过它”,可见这里的花暗含了生活中的负面性格,全诗的出奇之处在于最后“倒是那些风/吹着吹着/就不见了”。从风的特点我们不难想到类似的社会现象譬如某一场运动,某一个政策落实等等。问题在于,诗歌中对野花的特点与个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展开,因为例如将诗中的野花如果置换成野草或者树木,全诗同样成立。当然,作者对野花“不知名”的特点尤其是对风的新素质的发现已经难得。
相比之下,《城市的雨》更出色一些。在全诗中,下一场雨与哭泣相关联并不鲜见,也可以说古已有之,然而本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城市的雨“哭一场”作为核心情感指向,由此将伤感先后与“替高楼切割过的天空”、“替城管追赶的小贩”“替路边的乞丐”相关联,从而引出对现代文明的关切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诗意(虽然这种拓展还有空间)。尤其是诗歌最后“城市的雨就是这样/常没来由的/关上窗户就哭/惹得我们现在/谁也不去管她了”揭示出现代人因为习以为常而麻木的惰性心理,由此引发出包括对自己的深刻反省。
《手》将“靠织补为生的女人”置放于人们经常路过的 “八佰伴商场”,先写“把她的头发,看作两股黑白丝线”,之后写“不会记住她的脸”即使“见她抬头”转瞬,你就将她“完全忘光”。最后写只记得“一双手,冻得通红”这首诗歌特点在于比较巧妙的经营。该诗的特点在于侧重于写感觉,首先是长期关注不同的印象,其次是从表层到内里的主观体验的客观化处理,其三是结尾“就像,我记得的那样”与开头“如果你像我一样”首尾照应,从剖析自己自然扩展到解剖当代人。
从“手,冻得通红”可见,应当说全诗只是写了冬天的印象特点,那么冬天之外如夏天,她的手会什么样?如果能扩展一些,甚至增加一句,诗就可能更厚重,分量也许就会得到强化。而且风格或许也会发生变化。我这样说并非没有缘由,也并非苛求,因为诗开头是如果“经常路过”。
以上可见,作者在这里的创新大多是在细节层面,而且在经营一首诗的时候如果有配套式的展开会更好。
以上看法系匆忙中草就,仅供参考,欢迎各位包括作者批评。

                                        2018年1月10日05:47:34于悉尼



附:宗小白诗(前3首)



野花

不知名的野花生长在道旁
风一吹
它就点点头
再一吹,它又点点头
它见的风
多了
没有哪阵风
吹倒过它

倒是那些风
吹着吹着
就不见了



城市的雨

城市的雨
无非就是这样
伤感起来
就替高楼切割过的天空
哭一场
替马路上
城管追赶的小贩
哭一场
替路边光着胳膊
面无表情的乞丐
哭一场
城市的雨就是这样
常没来由的
关上窗户就哭
惹得我们现在
谁也不去管她了




如果你像我一样,经常路过八佰伴商场
就会时常看见那个女人
如果运气好,冬天的午后,有点阳光
也会像我一样,不知不觉
把她的头发,看作两股黑白丝线

当然,观察得再久,你也不会记住她的脸
只有在接她找回的零钱时,你才有机会,见她抬头
不过,转瞬,你就将她的脸、表情
还有头发什么的,完全忘光

你只记得,这个坐在大厦楼宇下
靠织补为生的女人,一双手,冻得通红
就像,我记得的那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1-10 10:45 | 只看该作者
手是第五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10 11:22 | 只看该作者
当时我就认为,宗小白的诗“日常中有奇妙”。她的诗写“重心是包括自己在内的身边人、日常事,周遭景,因而个人化印记比较明显尤其是能从最平常生活中发现奇妙,挖掘细节,在自然、自在的书写中,显示出现情趣。该诗就是这样,写的是从家里跑出的一次独异的感觉。……诗中似乎没有什么微言大义,却也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加上口语化写作,除了个别词语还有简练的余地外,总体读来顺畅、轻松可人。当然,在常人身上发现不寻常之处,不独给读者新鲜感,其本身就包含了对某些社会存在的呈现从而亦引发思考。”这也是她大体的风格。

评的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1-10 11:24 | 只看该作者
有创新就有亮点,亮点的多少就意味着创新有多少。

这是我们对一首诗认定好不好的第一感觉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10 11:3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段的这句话:全市各出奇之处在于诗歌最后“倒是那些风/吹着吹着/就不见了”。"全市"应该是"全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10 11:32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对野花“不知名”的特点尤其是对风的新素质的发现已经难得。",评论击中肯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1-10 11:35 | 只看该作者
"以上可见,作者在这里的创新大多是在细节层面,而且在经营一首诗的时候如果有配套式的展开会更好。"
提的耐人寻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1-10 11:3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评论能一气贯之,打开读者的思路,大赞张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1-10 11:3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提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1-10 11:38 | 只看该作者
全市各出奇之处在于诗歌

全市应该是全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5 19:0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