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三代”诗歌运动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和中国后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诗人李亚伟,有着对生活的异想与执著,一首《中文系》被传抄遍全国各大学的中文系,《豪猪的诗篇》作为他的个人诗集,汇聚了他最为重要的诗歌声音。他的诗作曾影响一代人的写作,也曾启发后来者该如何正视自己的渺小和脆弱。“莽汉”诗歌流派的解散在今天我们才得到答案:“原因很简单,继续玩流派觉得枯燥乏味”。
日前,十堰人社区《原野》文学的编辑冷巉独家专访了在成都的诗人李亚伟。并呼吁大家应该更多的去了解并珍惜,要重新发现李亚伟的价值,并通读李亚伟的作品。
冷巉:诗会一别又几个月了,一直感恩您对我的帮助,关注和照顾。我知道您的时间是很宝贵的,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请问您如何看待十年文‘革中的中国诗坛?
李亚伟:你是指公元1966到1976年的中国诗坛?那算诗坛吗?如果算是,那是有史以来最差劲儿的诗坛了,那个时代没有好诗人值得我们继续阅读和记忆,真正的好诗人最起码要有独立的人格,有独立的美学个性,那会儿的诗坛上我们找不到有这种基本元素的诗人。北京的食指、贵州的黄翔等具备这样的特质,但他们离那个诗坛很远,他们还孤零零地在地下。
冷巉:《中文系》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它好象不单是写“中文系”。
我上大学读的是中文系,四年下来总结了一下而已。用的是纪实手法,里面的人物都是我的中文系同学,有的是真名,有的是绰号。
李亚伟:另外,我估计现在大学的中文系变化肯定有,正发展壮大,正疯狂扩招,那会儿我们学校全校二千多学生,中文系四个年级大概全部六百多人,听说现在光中文系就两千多人了,这很好啊,钱收了,学校占了很宽的地,对教育发展很有利,可是,咱们想想,全民教育在高等教育这个坎上貌似实现了。可是,现在,一两个教授聪明了,总的还是傻的,中文系大了,等于是大傻,高等教育扩大了,傻也在扩大。
冷巉:《豪猪的诗篇》只收录了您部份诗作吧?
李亚伟:我的主要作品都收入了。我认为这不好,是出诗集的一个教训,各时期风格不同不能一块儿出,不能一锅煮,还有就是,很关键——不要随便出诗集,尤其是东拉西扯把各个时期和风格装在一起的诗集。
冷巉:亚伟,老师好象是1984年创立“莽汉”诗歌流派后解散,我们可以详细了解一下吗?
李亚伟:“莽汉”是1984年一月份在我和万夏、马松、胡冬、梁乐、二毛、胡玉、蔡利华等人的通信中创立,人员也基本就这几个。两年后解散,原因很简单,继续玩流派觉得枯燥乏味。
冷巉:“‘口语’写作缺乏更多文化根性的东西”您怎么看?建议?
李亚伟:请你相信,好诗都是用口语写出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用当时的口语写的,苏东波、柳永、李清照也是用宋朝的口语写的,虽然他们大都尊崇了当时流行的一些形式,但绝对是清晰简单的口语。
冷巉:在网上看到有段话是关于李亚伟老师的“‘重出江湖’,都是与杨黎等人‘89’后集体‘下海捞钱’,“赚足了’‘捞够了’,对‘钱’已经麻木,才又回到‘诗’上,在这个过程中,岁月是不绕人的,当您又回到这个‘道’‘上时’,您的生活,您的作为,您的诗空间可能都发生了变化”,您对这段话的看法及态度?您现在还写诗吗?可以贴几首您最新的作品吗?
李亚伟:我们很多人都做过一段时间生意,但没人认为写诗和谋生冲突,很多人一直在写啊,谋生是物质需要,诗歌很爽,是精神需要。我除了诗歌还写一些别的文字,只是不喜欢发表。
冷巉:我看过发星写的《四川民间诗歌运动简史》里四川诗人80年代在中国公开出版有重大影响的诗歌刊物里,四川诗人占全国诗人比重很大,后来怎样?作为诗歌大省的一员您鼓励诗人们多上刊还是多写诗?写好诗?意义?
李亚伟:80年代四川诗人和四川白酒一样具有超强实力,劲儿挺足,那会都是地下诗人,和现在不一样,现在没有几个像地下诗人,所以上刊挺没意思。写诗有意思,写好诗才真爽。
冷巉:如何理解80年代的“地下诗人们”?与现在的诗人相比,有什么差别?
李亚伟:80年代地下诗人可以说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延续,咱们可以算算,中间断了好几十年,如你前面问的文‘革,那是一个杀死了真正的诗歌的年代,那算是一次历史性的报复性的反弹。但是,那是在胡适等白话文诗歌等背景下,一个历史上不会常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差别很简单:地下诗人的作品官方刊物害怕、拒绝,虽然地下诗人很多情况下不拒绝发表,但拒绝承认和官方诗人是同类,写作上、认识上泾渭分明。
冷巉:您如何理解“中间代”?当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只是现在才开始创作,是否可以理解并定为“后来者”?
李亚伟:中间带不是后来者,其中有很多我们那个年代优秀的诗人也被划入了中间带。这个名字就起得不好,前面有,后面也有,咱们找个中间的位置吧。仿佛自己要证明前面强后面也强,中间只是凑合这个概念,所以有人说中间带就是月经带。说得挺好啊。
冷巉:“86大展”的辉煌已成为历史,您认为以后的诗坛还会有这种奇迹出现吗?
李亚伟:很难再有了,历史会重复,但那是另外的天地了,至少不会简单重复,不会在你等着的时候重复。
冷巉:现在诗会及各种奖项林立,您觉得有意思吗?为什么?
李亚伟:诗会有意思啊,热闹,旅游。还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人结社吟咏、吃喝玩乐的优良传统,是社交网站的文化方面的实体版,比同学会、同乡会高级,很好啊。发奖也很棒,中国有多少奖算多少,都是吹牛逼奖,以前都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上和地儿发,但就没一个不是扯蛋的,现在咱们民间可以开始发了,闭着眼就可发大奖,不发透不爽啊,给蛐蛐发蝈蝈奖,给蝈蝈发青蛙奖,给虾米发螃蟹奖给螃蟹发龙虾奖,有意思呢,如今最高级是自己几个哥们互相发奖。
冷巉:“你读到好诗的时候就会发现,是它人性的东西正在感动你,而不是知识和学问在感动你”,借此您还有什么话要对当下的诗人们说吗?
李亚伟:没说的,诗人都很聪明,知道什么是好诗。当然也有不聪明的诗人,说了也没用。
冷巉:当下流行知识分子诗人与民间诗人分野有这个必要吗?
李亚伟:没有必要。需要的时候弄着好玩,那也行。
冷巉:我做的《原野》不是跟风,在以文学为本远离“喧嚣”,提倡反浮躁安静写作的文坛,它创造了一种自身价值,但还不够,只是现在有些迷茫,请亚伟老师指点。谢谢。
李亚伟:几个好玩的朋友,办个小杂志,互相交流,很好。这样的民间文学杂志,不要囊括太多,不要承载太多,能办出它美丽的一面,足矣。否则,吃力不讨好。
冷巉:现当下很多作家被指“代笔”,您作为《原野》文学的顾问,有什么忠告及期待对这本年轻刊物的作者们说吗?
李亚伟:代笔这一命题本身不会成立,不合常识。方舟子强调常识反被常识所误,显得没有常识,韩寒岂是靠别人代笔能带下去的吗。代笔是小事情,如果一直有好文章,代笔带成了一个品牌也很好啊,我才不关心到底是谁写的。
【个人简介】李亚伟,1963-,著名诗人。出生于重庆市酉阳县。1984年与万夏,胡冬,马松,二毛,胡钰,蔡利华等人创立了“莽汉”诗歌流派。诗作收入《后朦胧诗全集》(1993)1983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今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20岁时写出代表性作品《中文系》,在诗界较有影响。为第三代人诗歌的发起者和代表人物之一。1993年下海经商,常年往返于北京和成都间。2000年创办成都五谷田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在重庆和成都开设有数家“香积厨”酒楼连锁店。现在身份为酒楼老板、“共和(香港)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主要作品:《中文系》《少年与光头》《异乡的女子》《风中的美人》《酒中的窗户》《秋天的红颜》
冷巉
2012年4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