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品点评] 何 谓“诗”(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夜1969 于 2013-8-15 11:17 编辑
6 ]9 e, M# a2 g4 @
6 Z: i: f0 V3 V! _: N何 谓“诗”(一)) o7 }1 [. l& o+ E$ c! r5 A) i

9 |5 V6 i" B9 I—— 简论  n9 h5 [0 Y- x  g& B
. e6 c. p1 ^% e6 m$ O6 v
& {$ |$ X/ y! [( z6 p6 l$ E
重阳JM
; `9 o3 ]6 `1 m( i4 P2 J
8 h! n) V- M1 z! Q  I* |5 Z# Z/ P
9 O. Q1 A' Q6 J  Z/ U    何谓“诗”?“诗”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因此说:无韵不成诗。2 h5 {0 g2 e7 X1 l% p
    华语诗应该是中华民族的诗,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诗,它是由中华民族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演变过程而形成的特殊的概念化称谓,即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诗文化的象征,它只能在中华民族这一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文化传统中生存与发展。当然,它可以在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下,变化与完善。但它决不可能成为抛弃传统的断线风筝,也决不可能成为固步自封的古化石。这就是新韵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0 `" c( _& h* u+ V
    “中国新诗”是什么?“新”应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当指从“旧”脱胎而出的新生物。那么,真正的“中国新诗”当指中国传统诗创新发展、脱胎而出的新体诗。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产生了“有韵白话诗”和“古体新诗”,那就是真正的“中国新诗”。那就是“新韵”的生发。" q5 {" M9 A3 n/ O% B( ?
中国引进了“西诗”,冲破了陈旧传统的束缚,让中国诗歌天地开朗了。“西诗”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是中国现实社会环境营造成的。被禁固的中国人民的心灵,开放了。特别是青年诗人们,张开了自由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于是乎,“西诗”象“西服”、“西医”一样,迅速占领了整个中国诗歌“市场”,在中国的大地上营造了一个空前的“西诗”大潮。然而,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西诗”没有象“西服”、“西医”那样给人们一个明确的称谓,而是强占了“新诗”这个名子,从而形成了一个谬误的混乱的概念:认为“新诗”就是中国诗。以致模糊了人们的眼睛,扭曲了人们的思维,毒害了人们的心灵。而且还被编入大、中、小各种学校的文学教科书,继续在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罪恶地构筑了一个迷宫怪圈,弥天大网,笼罩着整个中国诗坛。“新诗”这个时髦而混乱的名子,在全国千万种报刊、杂章、编著中漫天飞舞,已被诗大家们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而真正的“中国新诗”却被再次推向绝灭的边缘……。这不能不引起有良知的中华民族子民们的警惕和觉醒!从量变到质变啊!既然“新诗”这个名字已经变质,已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新诗,已成了“西诗”的代名词,况且那些西诗大家们死咬住“新诗”这个名子不放,那就由它去吧!由它去作个可怜的短命鬼吧!真正的中国新诗已经有了自己的更新更准确的名子:“新韵”。这个名子是任何外国诗所不能占用的,也是占用不了的。因为,“韵”是中华民族诗文化所特有独具的象征。这不能不让人意识到普及中华新韵是何等的迫切和重要!
2 \! v9 \. b1 l: [9 s“西诗”只能用"译诗"的方式流传.译诗只能译意而不能译风格.外国诗风格"中译"不出.中国诗风格,"外译"不出.所以许多译诗已不是诗了.因此更不能将译诗与原诗等同.& C- t" t( d! Z+ x
我们为“新诗”正名,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是诗人的责任!
2 k, n! g0 z) v,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7-21 15: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了,问好菊岭耕夫新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7-24 13:21 |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一下,谢谢楼主坦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8-15 11:17 | 只看该作者
请尊重培训班规则,群组成员发帖一律发在【作品点评】栏目。感谢配合,谢谢对培训班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8-15 11:17 | 只看该作者
请尊重培训班规则,群组成员发帖一律发在【作品点评】栏目。感谢配合,谢谢对培训班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8-22 16:14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宁都会议
& E4 i, q1 I- o! n( e" y, x* m- B6 u  D
旧爱已逝去6 [; O# O2 i! c) i# L

3 b, ~4 h+ K8 z愁绪新上头
$ w0 X! x0 b2 _4 C
" i: y+ d# h7 {季节多风雨) V- V$ W" v+ R$ v" q8 _9 r
2 O% `+ Z. M$ u3 B
战士跑路忙
9 M9 ]9 n' U4 @$ Q
- M- K' j& @& X9 e1 q4 d" S+ j2 t我有闲散处
' v1 H3 F. m6 C5 N# U3 u
& P" T1 B- B8 t寄情以一屋
. i4 u" V" d+ s. h" ~0 C/ E: G4 f
; [7 X' O2 N, i$ P抱弟于膝上
. p  c) w5 _) i6 L5 G* b  @- h5 _/ C& H
嚼指吮远方" G* `5 G, V3 [; S1 I9 I
( j- ]  b; a* F. E" f, ]& n, }4 b
关山路漫长2 @9 N8 f! {& Y6 c! |% N* f
3 y) M& c5 s. l1 u
洗头宽思量2 I6 q7 r: j/ g1 ?$ V

: I4 `2 K+ s( F% y, ^有心度狭步
* j* u: K  {2 N4 @& m1 C# b3 C1 R$ r
/ ^" {* V, x& ~+ Y, J开门见山岳4 ?6 N; Z7 Z0 c: c5 q

7 P3 ~  Y! k' r从此旨意坚
4 _# @1 b' q1 k9 ^! o) i3 E% s" `1 n/ l& q1 x  S# `7 `6 Z
定做草头王。
8 \, ~2 ]# M3 p5 _' k4 G9 X6 C, V- T
( o* X0 C& z-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1:0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为“新诗”正名,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是诗人的责任!# N  T9 d6 v3 G%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9-12 12: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昌言吉康 于 2013-9-22 22:21 编辑 ! ]; A6 M9 G7 h4 j# ^& \: V

$ n% b$ p7 R4 a- T: L* @'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1-30 14:50 | 只看该作者
何  谓 “诗”(一)
5 o% R: Z) E& i
+ |, t9 M  r! V8 {$ Y  \1 H重阳JM8 R- D( P. a; a4 U
; ~" }( m% N& @- J! m) d( g& }
    何谓“诗”?“诗”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 V* _% l4 t2 l+ C5 A( C5 ]
    华语诗应该是中华民族的诗,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诗,它是由中华民族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演变过程而形成的特殊的概念化称谓,即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诗文化的象征,它只能在中华民族这一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文化传统中生存与发展。当然,它可以在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下,变化与完善。但它决不可能成为抛弃传统的断线风筝,也决不可能成为固步自封的古化石。这就是中华新韵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
8 ?0 K* W9 n) K* _; Y# n    “中国新诗”是什么?“新”应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当指从“旧”脱胎而出的新生物。那么,真正的“中国新诗”当指中国传统诗创新发展、脱胎而出的新体诗。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产生了“有韵白话诗”和“古体新诗”,那就是真正的“中国新诗”。那就是“新韵”的生发。% ]6 p' i- J. M
    中国引进了“西诗”,冲破了陈旧传统的束缚,让中国诗歌天地开朗了。“西诗”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是中国现实社会环境营造成的。被禁固的中国人民的心灵,开放了。特别是青年诗人们,张开了自由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于是乎,“西诗”象“西服”、“西医”一样,迅速占领了整个中国诗歌“市场”,在中国的大地上营造了一个空前的“西诗”大潮。然而,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西诗”没有象“西服”、“西医”那样给人们一个明确的称谓,而是强占了“新诗”这个名子,从而形成了一个谬误的混乱的概念:认为“新诗”就是中国诗。以致模糊了人们的眼睛,扭曲了人们的思维,毒害了人们的心灵。而且还被编入大、中、小各种学校的文学教科书,继续在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罪恶地构筑了一个迷宫怪圈,弥天大网,笼罩着整个中国诗坛。“新诗”这个时髦而混乱的名子,在全国千万种报刊、杂章、编著中漫天飞舞,已被诗大家们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而真正的“中国新诗”却被再次推向绝灭的边缘……。这不能不引起有良知的中华民族子民们的警惕和觉醒!从量变到质变啊!既然“新诗”这个名字已经变质,已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新诗,已成了“西诗”的代名词,况且那些西诗大家们死咬住“新诗”这个名子不放,那就由它去吧!由它去作个可怜的短命鬼吧!真正的中国新诗已经有了自己的更新更准确的名子:“新韵”。这个名子是任何外国诗所不能占用的,也是占用不了的。因为,“韵”是中华民族诗文化所特有独具的象征。这不能不让人意识到普及新韵是何等的迫切和重要!& \( E0 W) |& }9 S$ ?' g
我们为“新诗”正名,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是诗人的责任!  y$ T- [0 V1 L. w
2000.11        6 H6 Y$ A2 L. Y, i1 C+ d9 n& K+ U

' e7 b2 x  Q) n) u- b$ q
/ F0 S9 f- F9 p何谓诗(二)+ d( z4 ^7 G  a' ~8 F: [
) j: y/ Z2 b3 y. ^0 b. O) v2 g  c
重阳JM
  X4 h( l& l; m; R# h2 T9 a/ e
! e& D, {( v( @( z' f) i; [7 C4 s为“新诗”正名5 h8 C0 ^( T1 {0 B, w8 s" e

" Z1 p+ H5 s9 s% y' O& O5 D1 p8 E8 Q+ B4 q& Q6 _
    何谓“诗”?“诗”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那么“无韵不成诗”自然是对的。或者说:“无韵不成汉语诗”是最起码的常识。至于外国人对外国诗是如何解释的,那就诗随国意,当在别论了。
$ c3 L7 I2 I3 _# E& m. {5 o& D    我以为,“诗”者,文体也,它与“衣”、“医”、“画”、“乐”等,是一样的指某一事物的属性或概念化的称谓。比如“衣”,总言之无外乎人类身体的遮附物罢了。随着人类的进化与发展,世界上演化出各种不同的民族和国家。“衣”便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而被演化成一种服饰文化。因此便产生了各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的五彩缤纷的服饰文化,甚至成为某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正如现时人们所说的西服、中服、各民族服饰等,这便是人们所共知的“衣”的概念化称谓。
& h9 `  g0 `% w; g, G  I4 X. T   “医”亦如此,无外乎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手段。但世界各民族和国家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独到之处。如现时人们所熟知的中医、西医,即是“医”之概念化称谓。
' X& _" R8 [8 i' b   “画”亦如此,它是人类文明,文化艺术的展现手段之一。世界各民族和国家都有各自特有的文化艺术特征。正如现时人们所共知的中国画、西洋画等等,便是“画”之概念化称谓。
( P* M! t' W! ]  s   “乐”亦如此。世界各民族和国家也都有各自特有的表现形式。正如人们所共知的中国乐器、中国乐曲,西洋乐器、西洋乐曲等,均是“乐”之概念化称谓。' E7 B" I& g9 {3 a, A
   “诗”亦如此。世界各国各民族也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正如人们所共知的中国诗、各种外国诗一样,是“诗”之概念化称谓……。 如此林林总总的概念化称谓,便形成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文化的千差万别。# V0 v% H. F. @4 H- ?+ r
    如此说来,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各自特有的文明文化,从而构成了各国各民族文明文化的特征,这是一个无可置疑的现实。另一方面,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相互渗透,影响着各国各民族文明文化的发展,这也是一个无可置疑的现实。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证实了这一点。
0 Y$ C6 }8 X" A& L9 N    现在可以这么说,世界各国各民族现时的文明文化是本民族历史传统的演化结果。也就是说,世界各国各民族不可能将本民族的文明文化一下子抛弃掉,除非它是灭国灭族了的亡国奴。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各民族不可能不接受外国外民族文明文化的交流与渗透,除非它是固步自封的古化石。高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H3 c( _9 h" u" {% T/ h
    如此说来,中华诗词这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展现形式,这一中华民族诗文化历史传统演化的结果,这一民族象征的诗文化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抛弃掉的。因为我们不是灭国灭族了的亡国奴!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也不可能不接受外国外民族文明文化的交流与渗透,中华诗词也不可能不在外国外民族诗文化的影响下变化与发展,因为我们不是固步自封的古化石!中华新韵的产生与发展,正是这一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
( o0 @0 F0 }7 a  X5 X# D    因此,任何民族和国家文明文化的演变与发展,都不可能是全盘的否定或全盘的接纳。因为那不是演变与发展,而是推翻与毁灭,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灾难!世界历史上诸多被灭亡了的国家和民族,不正是如此吗?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华传统诗词被推向绝灭边缘的年代里,不也是如此吗!所以说,民族传统的毁灭,就意味着民族的灭亡!
2 r9 g7 Q. c; a5 s7 A6 B) {0 C    那么,何谓“诗”呢?(本文皆指诗体形式,并不涉及内容)。确切地说,何为华语诗呢?我认为,华语诗应该是中华民族的诗,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诗,它是由中华民族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演变过程而形成的特殊的概念化称谓,即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诗文明的象征,它只能在中华民族这一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文化传统中存在与发展。当然,它可以在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下,变化与完善。但它决不可能成为抛弃传统的断线风筝,也决不可能成为固步自封的古化石。这就是中华新韵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
. Q7 X! B4 ~- s# g/ d; ^5 |+ G' D    那么,“中国新诗”是什么?“新”应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当指从“旧”脱胎而出的新生物。那么,真正的“中国新诗”当指中国传统诗创新发展、脱胎而出的新体诗,就是被现今称为“新韵”的当年的“新诗”。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产生了“有韵白话诗”和“新韵古体诗”,那就是真正的“中国新诗”,那就是“新韵”的生发。中华民国期间还产生了相应的“新韵”韵书,那时是专指“声韵”的。现今的“中华新韵”,不仅仅指“声韵”,更重要的是指“诗体”。遗憾的是,当年的“新诗”这个新鲜稚嫩的名字,却被“西诗”霸占了,成了“西诗”的代名词。所以,现时中国泛称的“新诗”,并不是“中国旧诗”脱胎出来的“新诗”,而是从国外引进的或演变过来的“西诗”,它与中国传统诗毫无承传关系。所以,相对于中国传统诗而言被称为“新诗”,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几十年来,虚伪的中国新诗人们,一直不能像“西服”、“西医”、“西画”、“西乐”那样坦率地称“西诗”,以致强占一个“新”字,在中国诗坛上形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误区,或者说是一个混乱的顽固的怪圈,蒙骗了几代人,并继续蒙骗着现今的青少年下一代,这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个悲哀。然而,“韵”是中、西诗的“试金石”。混乱的“新诗”在“韵”这个“试金石”下就泾渭分明了:有韵的是“新诗”,无韵的是“西诗”,这是最起码的区分。“新韵”这个名字,正是区分“新诗”与“西诗”混名的得力武器。“新韵”这个称谓揭开了“西诗”的面纱,还了“新诗”以清白。+ q! z4 I) [' x
    那么,为什么风行全国的“西服”、“西医”等“西”货,没有象“新诗”那样形成混乱的怪圈呢?关键就在于“西服”、“西医”等“西”货都有个明明白白、直言不讳地“西”字称谓,让人们有了个清晰的概念。
+ }' k4 ?" j$ j' x) k$ E# Z    那么,“西”货好不好?这自有历史的评判。请看,“西服”让中国人的腰板潇洒了起来,“西医”让中国人战胜病魔而健康了起来……。可以说,险些灭亡了的中华民族,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科技落后的中国人民,如果不接受西方的先进思想、科技文化,就得完蛋!这是历史所证实了的。但是,“西毒”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不也是有目共睹的吗!所以,“西”的就是“西”的,好的就是好的。要明确概念,不能自欺欺人,更不能假冒伪劣,否则就是误导与灾难。难道,君不见当今假冒伪劣,自欺欺人所造成的恶果吗?“西诗”也同样,为什么不让它概念明确化呢!为什么?!
- ~" q. S. H" G- J; Z( ~    中国引进了“西诗”,冲破了陈旧传统的束缚,让中国诗歌天地开朗了。“西诗”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是中国现实社会环境营造成的。被禁固的中国人民的心灵,开放了。特别是青年诗人们,张开了自由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于是乎,“西诗”象“西服”、“西医”一样,迅速占领了整个中国诗歌“市场”,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了一个空前的“西诗”大潮。然而,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西诗”没有象“西服”、“西医”那样给人们一个明确的称谓,而是强占了“新诗”这个名子,从而形成了一个谬误的混乱的概念:认为新诗就是中国诗。以致模糊了人们的眼睛,扭曲了人们的思维,毒害了人们的心灵。而且还被编入大、中、小各种学校的文学教科书,继续在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罪恶地构筑了一个迷宫怪圈,弥天大网,笼罩着整个中国诗坛。“新诗”这个时髦而混乱的名子,在全国千万种报刊、杂章、编著中漫天飞舞,已被诗大家们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而真正的“中国新诗”却被再次推向绝灭的边缘……。这不能不引起有良知的中华民族子民们的警惕和觉醒!从量变到质变啊!既然“新诗”这个名字已经变质,已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新诗,已成了“西诗”的代名词,况且那些西诗大家们死咬住“新诗”这个名子不放,那就由它去吧!由它去作个可怜的短命鬼吧!真正的中国新诗已经有了自己的更新更准确的名子:“新韵”。这个名子是任何外国诗所不能占用的,也是占用不了的。因为,“韵”是中华民族诗文化所特有独具的象征。这不能不让人意识到普及新韵是何等的迫切和重要!
% J" z# i" g/ o8 J% ~% U    那么,何以说“新诗”是被“西诗”强占了的混乱的概念化称谓呢?" ~6 a  _/ T- V, y8 c
    首先,所谓“新诗”并不“新”。因为无韵的“自由诗”在世界上已经很老很老了,象中国传统诗一样的古老。其二,所谓“新诗”,其真正的“新诗”成分很少。椐有关资料显示,现今的“新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西诗”。其三,所谓“新诗”是中国诗的发展的说法,是个极端的错误。因为“新诗”与“中国诗”已经毫无承传关系,已经变质,成了“西诗”的代名词。所以,由于“西诗”冠以“新”字而误导成中国诗坛上的一个很大的“怪圈”。“怪”,就怪在它不是“新诗”却被称为“新诗”。几十年来,中国新诗者们在这个怪圈里走火入魔地横冲直撞,不但声称“新诗”是中国诗的发展,还创造了什么纯自由、纯艺术、朦胧、先锋、近代、现代、后现代等等一系列的洋探索,不但被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还高喊着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试想,如果中国人说“西服”是“中服”的发展,并让它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是不是笑话?中国人说“西医”是“中医”的发展,并让它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是不是疯话?那么,中国人说“西诗”、“西画”,“西乐”是“中诗”、“中画”、“中乐”的发展,并要让它们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是不是神经病?说这种话的人知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中国人?!至此,他还想坚持“新诗”正不正名无所谓吗?!他还想继续向他的子孙后代们卖弄他的愚蠢吗?!4 g1 e4 Q& l3 Y- G
    今天,我们为“新诗”正名,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是诗人的责任!奉劝那些穿西服、吃西餐、写西诗的中国新诗人们,不妨就穿着西服给老祖宗磕个头吧,暗自提醒自己,千万可别跟错了“主子”认错了“爹”呀!' M/ z0 d7 z( k0 K
                                                           2000.11
7 J+ K( \; P6 a3 n首发2001年3月《艺苑》总144期。
. c8 ?1 p  i! Y' N转载2002年7月《中国风》第152页。
* w- S( C* k. T0 D2 x& n0 N# B2 K2008年《中国文学》总12期第132页。
, f- x/ ~2 c0 U2 l. S8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17 12: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